close

                                                                            品牌如何突破管道和主播的轄制?

 

現在各個行業普遍的情況是——管道轄制品牌,主播也是管道。尤其是國貨。誰能突破管道的轄制,誰能最終領導或者賦能管道,誰才能真正扛過去週期,才能真正品牌基業長青。

當然,這就需要3個關鍵性體系綜合作用: 

1. 顛覆性的品牌系統戰略,從內而外,自上而下,清晰堅定。 

2. 品牌的系統化體系落地,從下而上,小迴圈複製放大。 

3. 組織變革&內部能力體系,真正的以人才為本,取精華、去糟粕,搭建屬於自己的人才資產。

在這三大關鍵當中,最核心的還是第1條,品牌戰略要先行。

 

很多企業家已經被各種商業戰略等詞彙所包圍,常常迷失在商業戰略,商業模式等紛繁複雜的詞彙當中,這就會容易讓我們踩坑而不自知:

1. 錯以為品牌只是商業戰略下面的一個細分板塊而已

2. 錯以為商業戰略就能讓自己掙錢,而品牌戰略只是掙錢的途徑而已

3. 錯以為商業模式的搭建比品牌更為重要,以為商業模式能造就持久的盈利能力

4. 精心設置了無數的商業模式,發現團隊並不買帳,用戶更不買帳

這些誤區常常困擾著許多品牌創始人,這就要回到品牌戰略的深層本質。

如果你狹義理解品牌=廣告/形象/故事,則品牌戰略<商業戰略

如果你廣義理解品牌=一系列關乎增長&心智的系統性大工程,則品牌戰略>商業戰略

品牌戰略是圍繞品牌與用戶關係長期經營的一系列決策集合(包括了商業戰略)。所有品牌戰略,都並非憑空產生,更不能個人拍腦袋,而要始於戰略洞察。基於戰略洞察,才能形成更為專業、系統、理性的戰略規劃

只有我們真正清晰的瞭解品牌戰略之後,才能規劃所謂的商業戰略,商業戰略是品牌戰略的一個延展,一個途徑。商業模式可以更換,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路徑,但品牌模式,品牌戰略,往往是你一開始的起點、也是原則,也是整個企業綜合能力當中最高的板塊。

 

所有品牌戰略,都並非憑空產生,更不能個人拍腦袋,而要始於戰略洞察。基於戰略洞察,才能形成更為專業、系統、理性的戰略規劃。

市面上有大量的市場調研戰略分析等等工具,比如在寶潔等跨國外資品牌常常會做品牌戰略的市場調研分析,在華為等大型民企當中也會做“五看三定”的環境分析模型,又或者教科書上所教的PESE模型、SWOT模型分析等等——這些都只是工具,只要大家用起來好用都可以來用。

要知道,工具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工具背後的商業洞察,品牌洞察,用戶洞察結論,是對的,是有啟發性的就行。

但現實當中,有太多的企業並不做任何分析,就已經形成了品牌戰略結論,甚至是先有結論後找支撐理由。還有的企業認為戰略是討論出來的,是爭吵出來的,這就屬於本末倒置了。只有在你做完戰略分析之後形成戰略結論,再進行討論和爭吵才有意義。不做任何的戰略分析,就開始進行爭吵和討論,屬於街頭吵架、容易讓企業陷入到鬥爭當中而不自知。

HBG品牌戰略洞察,有5大洞察領域:品類賽道洞察、使用者洞察、交易模式洞察、競爭洞察、自己品牌洞察。

 

許多企業在規劃品牌戰略目標的時候會制定一個虛空的目標——或者稱為願景,更為合適。

品牌的戰略目標不等於願景,雖然願景往往會指導我們品牌的戰略目標,但願景是關於企業更長期的發展目標,而非短期指引內部團隊幹活的戰略目標。

品牌戰略目標不是傳統的知名度,美譽度,或者財務指標而已,而是一個核心關鍵指標“滲透率”。滲透率有兩層緯度,一層是生意的滲透率,一層是心智的滲透率,不僅要讓生意增長,更要品牌心智能夠沉澱。

所有的品牌戰略目標,都必須要讓核心骨幹團隊成員能夠理解,最好是和員工息息相關的,否則就會陷入假大空的指標當中,但其實團隊成員並沒有感覺,也並不會朝著這個目標來努力。

所有的品牌戰略目標,背後都有一系列的選擇傾向,核心團隊成員一旦看到戰略目標確定下來,就心知肚明整個企業的選擇就定下來了——關於發展的側重點,關於資源的傾斜,關於團隊的匹配等等的。

所以品牌戰略目標絕對不是一個實現不了的願景,而是一個和團隊成員息息相關,且讓團隊成員能夠充分理解,並且指導團隊成員力出一孔,萬眾一心的奮鬥目標。

 

許多企業在規劃品牌戰略的時候,容易羅列工作專案,而沒有拆解路徑。

簡單的羅列只會告知內部成員一堆工作,但並不知道工作板塊裡面的邏輯關係、以及側重點,更並不知道目標和路徑之間的關係。

品牌戰略目標一旦定下來就一定到了規劃階段,而戰略規劃不能玄虛,必須要拆解路徑,拆解關鍵性動作,並且落實到人財物。

而品牌戰略一旦落地之後,必須要月月複盤,總結與複製經驗,提出戰略改進方向

總之,品牌戰略制定的體系化流程要點:每年做大戰略規劃,每季度微調整;成立戰略小組,規劃戰略專案時間表CPS;品牌部門(戰略部門)形成初步戰略探討方案;日常複盤,大戰略落地到週報當中一頁紙;形成最終戰略方案,開大會,全員動員學習貫徹執行;進入戰略研討會(PACE),先內部、再外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