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成為視頻號商業化2.0時代的優勝者?
對於品牌來說,雙11的行銷大戰並不好打——十多年來,雙11的知名度與參與度都極度飽和,大家都知道要在雙11囤點什麼,想要在已經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做創新,並不容易。尤其是在消費降級、消費者更加理性的當下,各大電商平臺都以“低價”為主題,“卷”到了極致。
只是轟轟烈烈的降價促銷背後,品牌也需要更加理性的思考: 一來,在這個相當成熟的雙11,品牌怎樣才能在同質化的競爭中吸引更多的注意力,驅動更多增量?二來,低價策略真的適合品牌和管道的長期發展嗎,亮眼的銷售資料能否為品牌積累壁壘?關於這點,兵法先生從新入局雙11活動的視頻號上,窺見一些新的答案。
0 1.以優質內容驅動品牌增量
視頻號的流量真的很“香”
當所有商品同時打折,“內容”是幫消費者解決“雙11買什麼”的關鍵。只是在當下的傳播環境中,電商平臺推廣成本高,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而短視頻平臺太依賴演算法,回饋也非常不穩定。品牌輸出的內容,很難在碎片化的注意力中觸達目標使用者。
但是在視頻號這個“去中心化”的生態中,大家不需要、也沒辦法使用其他平臺的一些爆款“套路”、流量公式。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品牌們可以放開手腳,去探索並方法自身的優勢。再加上視頻號的投流能力,可以讓不同階段、不同風格的內容不用“卷”在一個通道裡。
就拿在今年618爆賣3500萬的寶哥寶嫂夫婦來說,雖然去年八月才入局視頻號,但是很快就將這裡當成了未來發展的主方向。一方面,視頻號獨有的推薦機制,結合了微信社交屬性和使用者興趣,能增加演算法以外的情感溫度。視頻號上有很多像他們這樣通過家庭日常的溫馨內容來吸粉的達人,這些真實且真誠的內容,不僅更容易觸達用戶、打動用戶,黏性也更強。另一方面,也與視頻號直播帶貨的使用者畫像有關,視頻號上的使用者消費能力更強且注重商品品質和直播陪伴。這也讓集中打低價的競爭環境,多了一個差異化的“氣口”,讓慢節奏的內容有了更多的機會,商家何樂而不為?
0 2.視頻號商業化2.0時代,
有哪些新的機會點?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視頻號是讓大家摸不著頭腦:有些沒有什麼粉絲積累的博主,一開播就賣爆了;有些經驗豐富的專業選手,一頓操作反而沒有太大的水花。沒有什麼套路和方法論,只知道這裡的運作模式和其他的平臺都不太一樣。但隨著視頻號內容生態和產品功能的不斷成熟,不少品牌的態度也經歷了從觀望到入局的轉變。
如果按時間稍加劃分,今年8月以前是 視頻號商業化1.0時代, 比較常見的玩法是先將私域導入公域撬動流量,再將流量鎖定到私域進行沉澱變現,最後再導入公域,不斷迴圈,也就是所謂的公私域聯動,這個階段主要是為了讓視頻號“動起來”。而在今年8月新規以後,視頻號的商業化也從之前私域流量為核心的1.0時代,進入到以 公域流量為核心的2.0時代, 這個階段清除了非私域玩家的障礙,為所有人開放一個商業競爭舞臺,視頻號可能要真正“跑起來”了。
如今,視頻號直播主要有三個流量來源,分別是公域流量、私域流量以及付費流量。 在微信生態不斷演進、訂單數量不斷增多、使用者畫像逐漸清晰的當下,想要直播間實現更高的流量突破,品牌還需要變“被動”為“主動”,具體應該怎麼做?在兵法先生看來,公域的流量打法和私域不同,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兩類:
一個是自然流打法。 是遵循最基本的商業邏輯,用好內容做留存,好貨品做成交,好服務做複購。相較於專注年輕群體的平臺來說,微信視頻號在內容建設上會更注重多元化。不管是遊戲動漫還是養生保健,商家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內容切入點。 另一個是付費流打法。 在做好內容、產品、服務的基礎上,通過官方的投流工具(目前視頻號直播間投流分為兩種, 一種是微信豆,一種是騰訊ADQ廣告) 放大流量、提高商業效率。
當然,自然流和付費流這兩種打法並不是非此即彼的,泰樂電商創始人胡勇敏就同時選擇了兩種打法。畢竟自然流非常考驗選品和主播,合適的主播可能百裡挑一,相比之下付費流對主播的門檻較低,更容易實現規模化的發展。所以他的做法是,在做純自然流直播的同時,把已經驗證過的爆款產品放到付費直播間去打爆。而在具體實踐中也同時選擇了兩種投流工具——先用微信豆養號,小額多筆,打好直播間標籤,獲取精准用戶後,再用ADQ放大,使之更快、更精准的獲取目標人群。雖說視頻號商業化2.0時代的兩種平行打法各有千秋,但若是能多種打法、多種工具相互配合,沒准會出奇效,實現遠超預期的效果。
0 3.視頻號不止有“視頻”,
還有長效經營的品牌陣地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消費品賣貨的過程,並不能等同於搭建品牌壁壘的過程。很多在雙11賣爆的產品,也許是踩中了市場暫時的空白點,也許是踩中了流量的紅利期,它未必能給品牌帶來長效的收益。那麼視頻號上形成的交易,有何特別之處?在騰訊生態裡建立品牌陣地,又能收穫什麼樣的好處?
首先,視頻號的“紐帶”角色,是收穫優質流量的基礎。 在理解視頻號的價值時,不能單單從“視頻”二字入手,它更像一個重要連接器,串聯起了騰訊生態中的不同子業務,串聯起了公域+私域,也串聯起了商家、用戶和創作者,正是這樣的特殊角色,能讓流量在生態中反復流轉,更容易為品牌帶來長效收益。
其次,視頻號+小程式的雙飛輪陣地,讓生意增長更快更穩。 雖說視頻號的直播帶貨和短視頻掛車主要通過視頻號小店完成交易,但是對於商家來說,小程式不僅僅是一個“貨架”,而是私域與視頻號之間的“橋樑”。商家可以通過小程式的裂變功能啟動私域,也能將私域社交關係再引入到視頻號生態中,還能針對性維護高價值客戶,通過服務產生持續的複購行為。
最後,發掘大促對品牌的長期影響,開拓全域經營的品牌陣地。 在雙11這樣的全網綜合大促中,分配到每一個品牌的注意力本就不多,品牌需要有自己的獨立計畫,要搭建屬於自己的全域經營陣地,讓每個環節變成觸達轉化的關鍵視窗。而微信生態的諸多工具,諸如騰訊視頻、微信公眾號、小程式商城、導購社群等,這些陣地化基建都為品牌的全域經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也為每次電商大促打下良好的地基。
寫在最後:
當一個行業開始精細化運營時,不僅意味著它進入了紅海,也意味著這個行業度過了粗放的階段,開始真正成熟起來。但同時,平臺的流量演算法越精准、投放工具越完善,商家的ROI越接近平均水準,那麼相對來說紅利也就越少。
所以在一些人吐槽ADQ、微信豆不夠精准的同時,兵法先生恰恰覺得這是入局視頻號的最佳時期。因為不確定性意味著競爭還不充分,意味著紅利尚在,意味著普通玩家也有相對公平的機會。而且可以確定的是,視頻號商業化2.0時代的商業效率會更高,玩家賺錢的規模和速度也會大大提高。相信那些有前瞻性、有策略性的品牌,也會在這個階段凸顯真正的價值,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