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融資達4億、直營店超200家,寵物家是如何實現門店規模化的?

 

一個腦子清楚的解題家。

疫情 3 年,對很多線下品牌來說寫滿了殘酷和無奈。

一個綜合性“寵物服務+商品零售”品牌——寵物家,卻實現了突破,線下門店數和客戶數創新高。2023 年,寵物家完成 C2 輪融資,累計融資總額超 4 億元。

這些“得”的背後,是 9 年前的“舍”。區別于傳統夫妻店,2015 年的寵物家,放棄了可以增加盈利的寄養和活體,專注寵物服務。

為什麼一家寵物店要這麼做生意?背後的戰略思考是怎麼樣的?刀法找到寵物家高級副總裁何凡聊了聊,也回顧了這個品牌的成長路徑,認為可以將其分為 2 個階段:立脊樑和脊樑上長肉。

即第一階段以寵物洗澡美容這一服務切入,先做減法,再做乘法,抓住信任,並讓門店規模化。第二階段做加法,讓自身成為管道,加上零售業務,突破門店營收天花板。

01 立脊樑:大力做減法、成立 2 年做人才自培

寵物家創始人李強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在跨進寵物行業前,他思量已久,還花了半年到美國、日本考察。

謀定而後動,李強得出結論:醫療單價高但頻次低,屬於被動需求;商品零售依賴管道,易陷入價格戰;寵物服務剛需、高頻,且能建立信任,黏住用戶,但天花板較低。

就此,他確立了戰略路徑:先做服務,再成為零售管道。做服務早期很“骨感”,但有了脊樑才能長出肉來。寵物家的定位,是一個以寵物服務為抓手的一站式寵物消費平臺。

也正因如此,寵物家的洗護店不僅需要賺錢,也需要建立使用者信任、能標準化進而實現規模化。因為只有如此,洗護業務才能真正成為抓手、脊樑。

這解釋了寵物家的很多“另類之處”。

比如堅持直營不做加盟,寵物家目前門店超過 200 家,是業內直營中門店數最多的品牌。

比如在寵物店還多髒亂差時,強調透明、乾淨。舉措包括設立透明玻璃操作間、全店至少 12 個攝像頭、操作流程標準化、一寵一毛巾。

 

比如在營收模式中,放棄很多傳統寵物店的重要利潤點——活體和寄養業務,以及採取全預約制。

這一是為了保證洗美用戶的體驗,減少安全傳播隱患。如店內每天會有 2 小時紫外線消毒,店裡不能有活物過夜。

二讓業務更聚焦和精簡,降低管理壓力和標準化壓力。比如線上預約制讓公司可以提前測算門店的人員配比,且免掉了店長現場派單等流程,效率更高。

這種將業務聚焦的做法,在更多線下連鎖服務品牌中也可以看到。背後邏輯可以總結為“先做減法,才能做乘法”。

以健身行業為例,傳統大型健身房涵蓋私教、自主訓練、團課、游泳等多個場景,新興品牌們則往往各拿一塊。

如超級猩猩拿了團課場景,工作室品牌 Dig Potency 拿了自重私教場景,發條鴨拿了無人自主訓練場景。

從單一場景切入,一可以降低管理壓力和產品標準化壓力,有利於規模化。二可以將單一業務做出差異化和特色,聚集起一批同好,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時代中打出競爭力。

何凡透露,寵物家在開出首店前,就已經做好了後臺的預約和管理系統。目前常規門店在 60-80 平米,店內配 7 人左右。

在服務上,提供 3 大類、 20 余項健康護理服務,並對上百個犬種做了針對性匹配,如服務時長、到店頻次、美容師能力程度、寵物主對造型的審美趨勢。

當然了,從大而全到更小更精,本質上是從服務一個消費者的多個需求,轉為服務多個消費者的同一需求。這種策略成立的基礎,是市場進一步成熟,消費者的量變大了,從而可以支撐起一個細分需求市場。

這也是為什麼在成立之初,李強花了很多時間做選址,頂著酷暑到處跑,在馬路牙子上數狗狗尿跡的數量,背後目的就是貼近更多目標使用者。

2015 10 月,寵物家第一家店開業,緊靠北京一個養寵比例特別高的社區, 3000 多個住戶中 1000 戶養寵。

那麼,對品牌來說,既然戰略路徑已然清晰,發展就會一帆風順嗎?

當然不是,依然有許多要拒絕誘惑、咬牙下定決心的時刻。

比如在 2015 O2O 大火時,寵物家也提供過上門寵物洗美服務,但李強發現,這一業務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且是階段性需求,所以很快決定聚焦到店服務。

又如服務業態中永遠逃不過去的難題——人的管理。何凡告訴刀法,人才培養至今都是他們投入最大的地方,將一個小白培養為成熟美容師,快則 2 個月,慢則半年。

寵物家是 2017 年開始重兵投入自培的,因為行業尚在發展期,市場上的美容師的供給本就不足,且作為”直營護理型門店”,他們對美容師有更高的服務要求。

而此時寵物家門店還只有十幾家,“自己去做培訓體系、培訓部門,成本很高,當時也是下了很大決心”,何凡回憶。

這些投入,最終為後續擴張中做了鋪墊。

2019 年,寵物家完成 A 輪融資後擴張加速, 1 個月完成了老店改造, 2 個月開出 20 家新店,並進入新城深圳。2021 8月,第 100 家店落地深圳。

02 脊樑上長肉:抓住 3 點,拓展零售業務突破天花板

2019 10 月,寵物家正式啟動零售業務。

在討論零售業務之前,我們先明確一個問題,脊樑具體是什麼?即,洗護這個抓手,到底為寵物家抓住了什麼?

刀法認為,主要有 3 點:信任、門店、數據。

在寵物行業,信任至關重要。因為人類不是最終使用者,無法直觀判斷效果,國內養寵文化又剛起步,這個像母嬰一樣需求和產品碎片化的行業裡,許多東西需要被普及。

而借助融入社區的門店,目前積累了幾十萬企微及社群用戶,社群轉化率為 43% ,複購率為 80% ,用戶年消費金額在 5000 元左右。

何凡透露,之所以在 2019 年開始做零售,有內外雙重原因。

內部來看,彼時寵物家用戶平均每月會有 1.5-2 次的到店洗護,頻率高,信任度也已經建立。而在外部,當時大部分消費者的寵物食品用品知識還比較匱乏,需要建議和説明。

此外,洗護服務積累的寵物消費資料,如消費頻次、身體狀況、個人偏好等,則可以讓選品和銷售更精准。

何凡舉例,上海對美毛、保健品的需求更旺盛。深圳因為潮濕,更強調抗菌防敏。北京養寵較早,更關注老齡化。據《創業最前線》報導,2020 年,寵物家的商品周轉率不超過 1 個月,一些熱銷商品不到 7 天。

在不同零售品類上,寵物家有不同的策略。

主糧為剛需,且認知門檻更低,所以拿出一部分利潤,做到全網可比價,建立用戶的消費習慣。

在零食和保健品上,則強調服務和差異化選品。依仗懂得寵物所需的美容師和寵物檔案,給出更貼切的選購建議和商品供給。

事實上,這一點也離不開寵物家在洗美業務上的升級——從洗美上升到健康護理。日常洗護,是健康的基礎,也是發現寵物的小問題、亞健康的機會。

2021 年,寵物家成立健康培訓部。2022 年,提出“寵物健康,從日常護理開始”。2023 年,寵物家所有門店升級為護理型門店,美容師升級為護理美容師。

這也給了我們另一重的思考。從單一場景切入,確實是品牌起步的一個妙招,但留下什麼,至關重要。可以不斷深化和延展的業務,才是成為脊樑的潛力股。

對寵物家來說,商品零售在整體營收中所占的份額一直在增長,據何凡透露,目前已經占到了 60%

03分析師點評

複製慢、做起來累,線下服務業無疑並不性感,也常被忽視,但它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關。

回顧寵物家的 9 年發展,你會感慨其戰略的清晰和執行的定力。而隨著線上流量已然內卷,線下的價值也在這兩年被重新發現。無論是建立的連接的品質,還是長期算下來的成本,都可能帶來驚喜,潛力尚待挖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