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短劇究竟值不得值得做?

 

韓束品牌的成功讓品牌定制短劇爆火,一把助力是把定制短劇推上了風口浪尖。

有人認為這是內容生態變革下的夾縫機會,也有人認為這是倖存者偏差,無數個恰到好處堆砌起來的成功。

一群嗷嗷待哺的尼安德特人經歷一場雷電後,偶然得到森林大火後之後留下的烤焦獵物,借此機會嘗到了熟肉的滋味,從此期盼雷電,祈求大火。

熟肉是香的,但歸因是錯的。

不鑽研如何製造火種,或保留火種,只是把熟肉的希望寄託於雷電天氣的森林大火,是愚昧的。

當火光再次出現時,集體的奔赴,分辨不清什麼是火種,什麼是火海,只知道到大火後有熟肉,至於熟肉是怎麼來?並不在乎。

今天這篇文章,是我們團隊實戰下來的反思與總結,實戰中有優秀案例也有撲街結果,順著屍體找火海,透過火海尋火種。

穿過迷霧看真相,一起拷問品牌短劇究竟值不得值?

01行銷觸點有窪地

首先,理解一個詞“ 目標價值人群”。

什麼是目標價值人群?即你的品牌或產品用任何方式影響觸達過的人群。

絕大多數情況下,目標價值人群的多少,直接決定了你的廣告投放種子人群標籤有多少。

翻譯成大白話,所有行銷動作都是為了幫助自家的品牌或產品,在使用者身上打個標籤,只要用戶被觸達過就被打上品牌或產品的標籤,在系統演算法的説明下,就會把品牌的投放廣告推給這波被打上標籤的用戶。

而抖音的行銷理論體系借鑒了科特勒的5A人群資產模型,把觸達過的用戶定義成品牌人群資產,根據被影響程度的深淺分為A1A5不同的人群標籤。

我們拿“黑牛”舉例子,我的所有方式影響觸達過的人群都屬於黑牛的目標價值人群,如果使用者只是知道黑牛,標籤就是A1人群;看過黑牛的文章,被黑牛吸引就是A2人群;有黑牛的微信和黑牛互動過,聊過天就是A3人群;購買過黑牛的課程或圈子,或者與黑牛的公司有過業務合作就是A4人群;合作多次,還複購了就是A5人群。

(即A1瞭解,A吸引,A3詢問,A4行動,A5擁護)

所以,品牌的所有行銷動作,目的都是為了讓目標價值人群更多一點,行銷滲透率更高一點,從而讓競價廣告更好跑一點。

尤其是消耗遇到瓶頸期,或者跑不出量的時候,拓展目標價值人群,實現人群破圈是最好解決方式之一。

積累目標價值人群的方式有很多種,這些方式我們稱之為“行銷觸點”,比如抖音的行銷觸點有: 達人行銷、競價廣告、品牌廣告、UGC互動、品牌陣地等。

不同的行銷觸點,覆蓋的主流人群是不一樣的,這與消費者的行為習慣有很大關係。

我們用更通俗的宏觀行銷觸點舉例:傳統行銷觸點有電視、廣播、電梯廣告、新媒體、紙媒等等。

你發現電視影響的使用者與紙媒影響的用戶大不相同,廣播影響的用戶與電梯廣告影響的用戶大不相同,行銷觸點的改變有助於目標價值人群的拉新和破圈,這是為什麼要行銷觸達多元化的核心原因!

抖音的行銷觸點,競價廣告與達人行銷人群的重合度僅為19.4%,也就是說達人行銷依舊有大量的機會,大量的價值窪地還沒有被發掘。

除了19.4%的用戶重疊,剩下的80.6%的用戶沒有被競價廣告污染過,誰能把這波用戶打撈出來, 轉變成自己品牌的目標價值人群,誰就能吃到這一波價值窪地!

使用者被打上標籤以後,系統演算法推薦下,把品牌的競價廣告推給這波人群,從而完成轉化。

有沒有思考過,韓束用短劇積累第一波目標價值人群,他們或許甚至是第一次在抖音購物,第一次的購物有可能就是韓束!

從這個角度再去看待品牌定制短劇行銷,你會有不一樣的視角。

本質是靠內容的新形式或新題材,吃到除19.4%以外的目標價值人群,從而佔領新流量窪地。

最好的競爭是不競爭,其次是錯位競爭。

抖音的商業化係數控制在1.4左右,非特殊情況下,一個普通使用者刷10個短視頻,平均出現1.4個廣告,所以也側面表明內容流量池才是大金礦。

常規的千川投放就是在競價廣告池子裡內卷,而品牌定制短劇是在達人行銷流量池裡,靠內容新形式發掘了一塊流量窪地。

吃到流量窪地,實現了人群破圈。

02短劇的衡量方式

短劇作為新內容形式的爆發,本質是避免了內容同質化的競爭,給內容生態注入了新鮮血液。

挖掘到了內容流量池裡的價值窪地,用更低的成本幫助品牌做了人群破圈,亦或是過往品牌人群資產的喚醒。

熊彼特說過:只有創新才能帶來十倍速的增長。

小爆靠勤奮,大爆靠創新。

一切體現終將回到價值本身,而價值評判的標準,解決了原有問題的情況下,要麼花費更低的成本,要麼提升了整體效率,對於品牌定制短劇也是如此。

所以行銷的投入都是算總帳,只不過有些賬好算,有些賬難算;好算的帳看投入產出比,難算的帳看關鍵指標。

我們按照結果導向,暫且把短劇行銷分為三大類:種草邏輯、大曝光邏輯、千川素材邏輯。

種草邏輯的關鍵指標:A3成本和A3品質。

大曝光邏輯的關鍵指標:播放量和CPM成本。

千川素材的關鍵指標:千川消耗量級和ROI

品牌階段不同,短劇行銷的需求不同。

先說種草邏輯,既然涉及到種草預算,種草的核心指標是A3成本,以及種草有效性的考核,即A3品質。

A3成本容易評估,即:(媒介預算+投放預算)/新增A3=新增A3成本;

而種草有效性的考核,一種方式靠主觀評判,植入的感覺對不對,一下就能感知到。主觀感受下使用者看完視頻有沒有記住產品?或者記住品牌名?或者記住產品某一核心賣點?當然也可以是一句話心智。

另一種方式靠間接資料驗證,間接資料指標可以是“回搜率”和新增A37天成交金額,或近 15天的成交金額,這些資料的驗證都可以通過巨量雲圖清晰知道。

幾個資料統計下來,與過往種草效果對比,基本就可以判斷品牌短劇究竟值還是不值?

根據官方的資料顯示和實戰結果得知,短劇的內容形式或許是演算法的傾向偏好,使得A3成本天然偏低。 對外資料展示具體表現為: CPM-58%CPE-44%CPA3-61%、看後搜+48%

 

其中可能的原因,劇情內容形式作品時間比較長,使用者的平均停留時長高於其他的內容形式;短劇具有連續性的特點,用戶存在連續多集觀看的習慣,短時間內被重複觸達,所以種草品質相對較高,同時種草效率也相對較高。

這或許也是階段性的內容形式紅利,當觀眾已經反感這類內容時,異常值的部分也會自然消失。

再說大曝光邏輯,大曝光邏輯的關鍵指標就是播放量和CPM成本。

影視植入的需求一直存在,只不過植入市場從原有的電視媒介、愛優騰網劇、電影媒介慢慢向短視頻媒介遷移。

短視頻已經成為使用者的資訊輸入口,原有的植入預算也在悄悄發生遷移,這是不可逆的趨勢,也是傳統老牌的老問題新解決方案,也是拓展觸點的方式之一。

這波習慣做傳統媒介植入的老牌,當然可以選用大曝光的邏輯轟炸抖音,切出十分之一的預算嘗試短劇,曝光量定成敗。

最後說下,千川素材邏輯的短劇。

首先,我認為千川素材的未來一定會朝著遊戲行業看齊,大家願意拿出更高的成本打磨一條爆款視頻,精細化場景精細化打磨,只求這條視頻能有大消耗能大爆,而不再是用無數垃圾混剪邊角料,堆素材搏概率,搏流量。

但是,電商行業和遊戲還是有區別,電商的單條素材成本過萬都嗷嗷叫,且盈利水準根本沒法和遊戲行業比,電商行業頂多蹭一些品牌TVC拍攝的邊角料鏡頭,借邊角料鏡頭堆積出千川素材,僅此而已。

所以,我不看好千川素材邏輯的短劇,是因為它的性價比太低,且有很多可替代性的解決方案,最大的問題還是製作成本,如果成本可以打下來那當然也可以。

如果是以種草邏輯為主,附帶可以產出用於千川投放的長段素材鏡頭,這種模式還算可行。

所以,定好評估標準,正確的評估短劇的價值,然後再看適不適合自己,從而決定選擇哪種模式做推進。

03黑牛的實戰反思

舊魔法打敗不了新怪物。

任何一種內容載體都有載體原有的受眾用戶,充分的瞭解市場尊重市場,是每個創作者該有的基本品質。

美劇有美劇的受眾,文藝片有文藝片的受眾,下飯劇有下飯劇的受眾,網路大電影有網路大電影的受眾......

即便受眾用戶有重疊度,也不能指望拍一個網大去滿足美劇的受眾需求,別存在僥倖心理,別放大倖存者偏差,否則出發點就已經撿了芝麻丟在了西瓜。

所以,我從不相信影視行業的老幫菜們能搞好短劇!如果思維不解放,最後的結果只會是發射的子彈打回了自己。

對於審查規則,如果說電影人是戴著腳銬跳舞,那麼當下的短劇就是窩在囚籠裡蠕動。

在喝酒鏡頭都不能過審,馬路上開車都得標注安全道路拍攝的創作審核下,你又怎能指望老幫菜們窩在籠子裡就能出好作品呢?

原有影視行業那麼成熟的技術,比短視頻寬鬆的審查制度都搞不出來好東西,降維一個賽道依舊會生產垃圾,而且還多了一份傲慢,用不屑和看不上,來掩飾創作的陽痿。

以為自己放下面子和包袱就也能搞爆款,實際情況都是自我意淫,給陽痿找藉口罷了。

短劇的趨勢一定是精品化,但是精品化不只是“電影感”。精品化是指內容本身,影像質感只是構成內容的元素之一而已。

電影感只是加分專案,內容自身的過硬才是根本,否則就是給大糞包禮盒,禮盒再精美也不能改變禮品是大糞的事實。

內容為王是句正確的廢話,由於它過於正確,而導致我們忽略了“正確”,只記住了“廢話”。

所有的行銷花費,如果只有一個買單理由,就是為內容買單,達人的臉也是內容的一部分。

去中心化演算法的媒介下,帳號和粉絲都不是資產,“廠牌”的難度極高,用戶認可的依舊是達人IP,因為IP的臉是內容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確定性。

回到“價值點”,既然短劇的製作成本,本身就高於普通達人視頻,那麼品牌定制短劇的製作成本高溢價的其他價值在哪裡?還可以提供什麼其他價值?

這個問題值得所有品牌方深思,它一定是解決普通星圖下單視頻解決不了的問題,傳遞不了的價值,這樣才能給高製作成本溢價,否則沒有意義。

我們依舊相信,好作品是不挑觀眾的,我們更喜歡咒駡市場觀眾的審美來掩飾自己創作的不足,以此來撫平自己的能力不足的憤懣。

演算法是最公平的“看不見的手”,爆款是對創作者最大的認可和肯定,用新語法做新內容,永遠不要試圖用老魔法打敗不了新怪獸,能複用的只有基本功,未來一定留給新魔法的掌有者。

週期的變化給到破局者機會,當我們完整經歷過週期後,才會明白週期的特點,即便當下我們認為短劇市場很卷,站在明年後年的此刻回望今天的市場,毫無疑問,你會後悔當初沒有死磕沒有堅定投入。

深刻的認知,帶來堅實的篤定,不破局就出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