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直說了,中國行銷已經大變天

 

我們已經進入了3.0的新行銷時代

這篇文章 5000 字,積累了我近半年來的思考總結,建議先收藏再看。

今年我們應該肉眼可見地感受到了,600

618 有多慘澹我就不多說了,更重要的是,行業裡的很多人都在面臨困難:

品牌傳統行銷做法失效,已經是老生常談。許多品牌的份額已經被分割,當年好用的打法,砸錢飽和式投放,批發明星代言,大綜藝大賽事大活動冠名,今年都沒用了。

廣告公司也叫苦連連,單子越來越小。以前如日中天的創意熱店,今天也開始想辦法做自己的第二曲線——有的去做短劇了,有的改行去做私域運營了,甚至有廣告公司老闆說想加入我。

500 強也開始鬆動了。原本在旁邊看著新消費品牌“忙活”雙微小快知抖 B 的世界 500 強們,發現事情不對勁了。比如 Nike 今年以來股價已經跌了 30%,一看市場份額都被 Hoka On昂跑給搶掉了。

我心裡也很難受,我自己每天在品牌和行銷的生態上下游見許多的企業,就想為大家總結一些方法和趨勢,做一個燈塔。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歡喜。

並不是所有人都是煎熬的,我仍然在市場上看到了許多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穩步前進的公司們。

不管你承不承認,我也不怕是不是會冒犯到一群人,我只想直說了。行銷已經大變天了,而且是結構性的變化。

本質上,這些做的好的企業都抓住了一個關鍵點:全面擁抱了行銷 3.0 時代的全域結構性轉型。

新行銷的時代,早已經在我們面前展開。

01 行銷版圖鬆動瓦解, 500 強都開始要擁抱內容電商了

前兩天我剛去了某個百億集團 500 強的最高決策會,彙報的正是“全域內容驅動增長”。

車企也在開始研究新行銷,某個大廣告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個事業部,就是負責汽車的全域行銷。

不只這些,我今年陸續去了好幾家外企和 500 強的公司,都是為他們的“全域轉型”出謀劃策。

我不禁感慨,終於,等了那麼多年,內容時代正式來臨了。

2019 年我開始說做雙微小快知抖B(微博、微信、小紅書、快手、知乎、抖音、B站)為核心行銷策略,新消費品牌聽得很認真,大集團品牌不以為然——那些管道,還有電商,才占我市場份額多少?不足為懼。

這些歷來由大滲透大分銷驅動的公司,其實都認為,內容電商雖然新,但是動不了我的大基業。

但是去年起,大滲透大分銷的版圖開始鬆動瓦解。

美妝個護早就沖在前面,比如韓束抓住了短劇行銷的風口,做到抖音斷層第一。

 

服裝品類開始往衣服里加護膚品,我最近剛剛對談過的 SINSIN,就用一條添加了玻尿酸和煙醯胺的鯊魚褲破了圈。

 

食品飲料公司也都不得不擁抱內容電商了,一個近幾十億的零食品牌告訴我,原來一些線下商超管道占到他們銷售的 80% ,現在只有 20 -30%

管道也在變化,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線下購物了,社區團購 O2O 近場電商取代了原來的傳統商超

同時傳統商超也迎來了一大波變革,比如沃爾瑪把現場門店轉型成了一個體驗場和服務場。

 

就算是新管道,例如話梅、零食很忙,它們背後也都藏著新內容行銷的影子。

說那麼多,就想告訴大家,今年 500 強,百億公司都已經火燒屁股地在擁抱全域內容電商了。

但是很多人只是在手段上發生了變化,去小紅書和抖音開始做內容種種草,就以為是擁抱內容電商了。

其實,這背後是一個巨大的行銷端的變革,整個生態都需要重組。

從最明顯感知到的行銷傳播和管道端,再到內容端,再到產品端,再到消費者,再到品牌內核,再到商業模式,再到行銷服務機構,再到背後的工具,全部要重組。

一篇文章說不完,我一點一點講。

02 超級小內容,超級小滲透,超級小心智

首先先說品牌行銷端:

過去我們會說幾個關鍵字——大創意,大心智,大滲透。

現在這些都沒用,而是要「超級小內容,超級小心智,超級小滲透」。

什麼叫超級小內容,超級小心智,超級小滲透?

先說一個觀點:

老行銷時代的市場行銷三件套:一個 slogan ,一個 KV ,一個 TVC

新行銷時代的市場行銷三件套:一套內容策略,一套人群策略,一套內容資產 

過去的行銷世界是什麼樣?

一條大 TVC +幾個大 KV

多個地區,多個管道,高舉高打投放。

一堆博主生產內容,加上投流推一推。

用大創意,做出大廣告,沉澱大心智,撬動大分銷。

為什麼過去的邏輯是這樣?

因為過去的生意背後的底層公式是:

品牌生意規模 =品類心智佔有率*品類管道滲透率*管道動銷

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是AI做的,還有一部分是 KOC 做的,品牌官方產出只有一點點。

品牌生意規模=人群心智滲透率*人群 LTV *人群裂變率

 

我在廣告 VS 內容這篇文章裡面寫到,廣告就像村口的大喇叭,而內容像立體音響滲透進入你的毛細血管。

廣告就像大炮,無差別攻擊;內容就像是散彈槍,近戰壓制,一發即中。

這裡要說一個誤區:很多人在種草,但其實種的是雜草,甚至是毒草。

為什麼?

因為種草不在於動作本身,不在於多少個筆記帖子,多少個達播,而在於你在打什麼人群,留下了什麼心智標籤。

誰是我們的核心消費者?他們為什麼要用我們的產品?他們在什麼場景下用?我們真正的敵人是誰?

行銷從古至今都沒有變,其實都是在解決的是消費者任務JTBD, job to be done

但是過去在供給稀缺的環境下,我們習慣了把自己的產品特性不停放大,去硬賣。

比如某些廣告,每次都是推的是我的產品性能多好,我的產品品質第一。比如衛龍辣條的這個噪音污染源。

但往往很少去解決的一個問題是“誰,為什麼要用我的產品?”

比如前兩天我聊了一家公司的老闆,他是做健康補劑的。他告訴我,他找的客戶已經認可這類產品了,他宣傳的是,這個品類裡他的品質第一。

我問他,這是這個品類的存量客戶,你只能在貨架電商裡打品類詞,但是在內容電商的邏輯下,你需要打的不只是品類詞,還要解決的是一個場景問題,誰,在什麼場景下,需要吃你的產品?

誰是你的消費者,他們在什麼場景用你,為什麼選擇你?

這個消費者任務沒想清楚,不願去想。就如同戰略上的懶惰用戰術上的勤奮去彌補。

而想清楚了這個問題,則從使用者推倒內容,再到產品,再到品牌心智,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這背後不是操作手段問題,是結構式轉型。

是原來供給小於需求的品類定位派,轉型為供給大於需求的以人為本派。

越是局限於品類,越是在存量內卷。

越是開始打開看人群場景,越是潛力無限。

03 從貨架電商到內容電商,是企業結構式轉型

換言之,你可能以為行銷 3.0 時代只是行銷傳播方式變了,不就是傳播管道從原來的媒介到了新的媒介嗎?

不,背後是結構式變化。

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變化,帶來的是從人群,到內容,到產品,甚至到品牌底層,再到商業模式的脫胎換骨。

這裡我先簡單講講,以後給大家講具體的案例。

原來人找貨的邏輯是,明確的需求+貨架+品類。

比如我家牙膏快用完了,我今天就是要補貨了,我要麼直接去線下的超市,找到牙膏貨架,直接拿上一瓶去付錢,要麼打開淘寶,搜索關鍵字“牙膏”,直接下單,淘寶就是線上的虛擬貨架。

 

但是你很快會發現,品類詞水漲船高,品類需求人群也就這麼大。又貴又小的品類體量下,出現品類內紅海內卷。

有人測算過,抖音電商 2022 GMV 大概 1.5萬億,2023 年是 2.7 萬億, 24 年目標是 4 萬億;淘寶在 2022 年是 8.3 萬億,在 2023 年是 7 萬億。

抖音對淘寶的衝擊有多大很明顯了。這背後就是“貨找人”即將跑贏“人找貨”。

未來一定是一個內容電商和貨架電商雙驅動的世界,但是內容的威力將走在貨架之前。

因為內容是逛街邏輯,貨架是解決問題的邏輯。

內容電商邏輯裡,貨找人基於人群邏輯,一條內容觸達幾百萬人,管你有沒有需求,只要人刷到了,我就能想辦法把東西賣給你。

貨架邏輯裡,牙膏只能賣給缺牙膏的人,需求一旦飽和,增長就沒了。

人群邏輯裡,你可以賣給覺得牙膏好看,好聞,好玩,喜歡代言人,甚至是無聊湊單的人,只要你能激發水下的需求,銷售額可以十倍百倍的增長。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強調全域內容行銷:

在內容電商的新戰場,做人群、場景、產品、內容、行銷打法重組創新,重新制定資源配置和組織架構,這樣才能迎來增長的結構性轉型。

比如我前幾天聊了個成熟品牌,做的是傳統糕點,品牌認知是個旅遊禮品,原本銷售大頭線上下,這兩年也開始線上上賣,但是賣給的還是那批因為旅遊知道他們的人。

這種做法無非是把貨架搬到線上,多了個下單管道,增長天花板還是有限。

如果想要打破天花板,獲得從一億到十億、百億的跨越式增長,就不能只把線上當成管道,而是要針對新人群做從定位,到產品,到內容的全域轉型,本質上是要重新定義 JTBD

圍繞內容電商的邏輯,重新定義核心人群、場景,反推新產品、新定位,才能擺脫原來的品類競爭,從有限遊戲邁向無限遊戲。

04 從中心到去中心化,是以人為本的平權紅利

消費的變化根本是人的變化。消費者擁有主權。

原來的國內市場是“從無到有”,掌握資源的人就掌握了心智。大家選擇有限,貨架、廣告位、貨品都稀缺。掌握資源的人就掌握了頭部。

不買不行,不買就沒得用。廣告媒介也就這些,CCTV 和大戶外廣告。明星也就這些。

但現在進入了平權時代,消費者選不選你才是關鍵。真的抓住人心的人才能擁有市場。

品牌數量飽和,消費者選擇變多,品牌和消費者的關係是平等的,甚至有時候品牌還要低一點。

媒介多了那麼多平臺,多了那麼多 KOL。比起相信明星,我更相信身邊的 KOL KOC

明星不是沒有用,明星只是一個眼球,但不代表明星代言就一定是品質過關。我們相信口碑大於廣告。

我們更傾向于去自發去尋找能代表自己的價值觀,能為自己提供情緒價值的,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

平權時代裡,新人群的權利,是我決定我的生活。買東西不是因為“你很好”,而是因為“我樂意,和我有關”。

品牌要做好兩件事:用他們接受的方式,說他們想聽的話。

新人群接受的方式,直接來說就是平等。

新一代人群不再迷信權威平臺資訊,別人說的好、公認的好,他們不一定覺得好。

不能教育,不能喊話,不說你應該,潛移默化才有效。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 KOC 崛起,因為現在大家愛看的是素人,是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的故事。

品牌要做的是把自己的品牌故事轉譯成千千萬萬個不同的故事,讓不同的人幫你講出來,去擊穿各個圈層用戶的心智。

而要說出來他們想聽的話,前提是抓住並擊中新人群的需求。

但是關鍵的關鍵,現在人以群分,是無數個圈層的價值觀的群。

馬斯洛需求層次從下往上把需求分了七個層級:溫飽需求、安全感、愛和歸屬感、尊重感、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

 

總體來說,全社會的需求肯定是越來越往上走的。這邊展開說要說太多了,每拿出一個細分人群,都會發現他們在馬斯洛需求無論是否在向上走,還是同樣對“愛與歸屬”發生了不同的需求遷移。

今天拿 90 後來說人群已經是太泛泛而談了,需要分析和歸納總結背後的動因。比如小紅書最近出了 20 大人群,而光是戶外運動就有 12 大人群。它的細分方式也很特別,是有關生活方式。比如說戶外這個賽道的人群,它的分析目的出發點是“自然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而不只是看你買了哪個品類。

 

我非常認同,內容電商環境下,人群的劃分不應該是人口學,而應該是社會學。

中國 14 億人口,沒有哪個市場是小市場,不管你打的是哪個層級的需求,都能找到龐大的受眾。所有我說未來的中國市場不一定會再出現寶潔,而是會出現無數個 lululemon這樣的超級人群品牌。

05 當代中國本土的品牌和行銷方法論,迫在眉睫

歸根到底,深夜裡我總是在想一件事,我看過所有的品牌行銷書,操盤行銷 10 多年,在各個國家住過,做過不同品類的行銷。

我們在市場行銷課上學的市場管理,寶潔聯合利華教的市場行銷,至今中國本土派定位派做的,其實都是基於海外的行銷理論——科特勒《市場管理》和特勞特《定位》。

那些都是老外發明的,都是舶來品,並不一定完全適用於中國當今的市場!(不是說全無道理哈,畢竟還是祖師爺,還是有很多高屋建瓴的底層假設的)

我大言不慚地說,中國今天的市場行銷理論,應該由我們中國人定義!

中國從改革開放至今,真沒多少年,從供給稀缺,到今天供給過剩,也需要快速更新換代。我們中國的數位化生態,早就走在了全球之前!如何對消費者做表達,做產品創造,做品牌創新,應該由我們中國人定義。

其實,之前的市場做品牌行銷,在我看來,粗暴的歸類,其實主要分成兩個階段:1.0 時代 口號派, 2.0 時代 4A 故事派。

1.0 時代由中國本土口號派開啟。他們基於“定位”理論,找到一個可以打的點之後,把它變成一句很通俗易懂的話,加上一個強視覺效應的超級大 logo ,接下來就是不停不停地對外轟炸式輸出。

主要是 1.0 時代,中國貨品稀缺,第一代中國“土”老闆,也不明白品牌是什麼。於是定位派出現了,告訴老闆,一個超級符號,一個大口號,一個大KV ——三件套。

1.0 時代,你要卡住定位,用這三件套,佔領稀缺的明星,佔領有限的廣告位(例如 CCTV ),佔領有限的貨架(例如線下),就能佔領有限心智。

後來這種簡單粗暴的傳播方式沒人願意聽了,這時候就要開始講故事了,也就到了 2.0 的品牌故事時代。

到了 2.0 時代,你需要以你的 big idea (大創意)為核心,產出一整套大創意,大廣告,大故事。

很多 500 強集團就是靠品牌故事起家的,他們和 4A 公司一起到國內,基於品牌的底層識別和新品的產品利益點去和 4A 廣告公司討論,延展成一個核心的 big idea,圍繞這個故事,去做一系列內容的組合。

也順應這個 2.0 時代,大量創意人找到了自己的稟賦,個體的創意能力隨著“廣告狂人”誕生了。

但現在這種方式也沒用了。大家不願意看品牌高高在上地講故事了。講了很泛,不痛不癢。講了半天品牌,我也不知道到底對我有什麼用。

人以群分的年代下,if you target everyone, you target no one. 你每個人都想要,你最後誰都打不到。

盧泰宏教授的《品牌思想簡史》說過,品牌理論往往出現要晚於實踐 100 年。我們不能等理論,我們要從實踐中總結真知。

我在上面反復講的,其實就是一件事:中國原生的品牌打法和行銷打法,在數位化的環境下,其實早就發生了底層的變化。

我認為,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 3.0 的新行銷時代。

發生了幾個質的改變:

1. 消費者擁有主權——而非品牌供給端

2. 內容為核心溝通介質——而非廣告

3. 數位化變成核心工具,一切皆可衡量——而非黑盒

4. 行銷以增長驅動為核心目標——而非僅僅是曝光

5. 碎屏化,去中心化為核心方式——而非中心化

6. 媒體和管道一體化,品效合一——而非品效分離

這個浪潮才剛剛開始, 3.0 行銷時代即將正式拉開序幕。

在我們刀法定義的 3.0 行銷時代下,將出現以下變化:

1. 長出許多細分人群、細分場景品牌,遍地開花

2. 原來的廣告公司的大創意即將賣不出去,而需要做的是內容策略

3. 未來的內容會是 AI 驅動的,但是人為的洞察仍然是必須

4. 人群洞察重新回歸市場,但需要更科學和數位化的方式

5. 所謂大資料和深洞察的結合,藝術和科學的結合才是行銷的本質

而我們刀法Digipont的全新定位也呼之欲出——新行銷智庫。

我們會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內容平臺,我們通過線上線下的內容和活動來總結趨勢、案例和方法論,在刀姐doris 和刀法研究所、還有刀法年度峰會、閉門會、私享會呈現。

第二部分為諮詢平臺,我們會簽約實戰 CMO 操盤手,和刀法共創諮詢解決方案,解決企業當下的碎屏和內容電商時代,業務增長問題,重新定義預算和行銷資源配置。我們已經跑了一年多,並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

就像  Joanna 所說, Marketing is for extraordinary people

行銷是卓越的人做的事,我們既需要保持品牌初心不變,同時也要勇敢地擁抱變化。

歡迎來到行銷 3.0 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