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消息,劇集市場的廣告費又都回來了!

 

 

這一次廣告費在劇集上的回潮,實質上是長短戰爭後的撥亂反正,並不意味著OTV平臺在廣告業務上真正走向上行通道,更不要指望實現廣告業務的大爆發。

廣告市場真是一個迷亂且詭異的市場,當我以為大量的預算湧向短視頻和短劇的時候,廣告主們又來了一個回馬槍,開始密集投放長視頻的劇集了。

H1為一個參考週期,2023上半年線上視頻平臺的139個劇集,招商客戶數335個,今年的H1劇集數量下降到122個,但廣告商數量猛增到527個,漲幅57.3%,相當於每個劇集都有四五個品牌主贊助(來源擊壤資料)。

一位元代理商朋友和我透露,京東其實在22年開始不再投線上視頻的品牌貼片,轉投競價了,但是今年卻成了《慶餘年2》的贊助商。

一個優酷的劇集招商朋友也跟我說:「去年一些廣告主對你還愛答不理,現在都開始紛紛要下半年的劇集片單了。每年暑期檔都是一個劇播高峰,也是很多快消品新產品上市的高峰期,估計下半年還會迎來一波行情。」

對劇集市場來說,這真是一個好消息:品牌的廣告費又回來了!

01 短視頻帶來的利空出盡

這幾年由於流量大、廣告效率高、行銷鏈路短平快、投放成本低,短視頻平臺對OTV線上視頻平臺形成了一波猛烈的衝擊,品牌廣告主在OTV上的廣告預算被短視頻虹吸掉了。

比如前些年天貓上的消費品客戶,就降低了在優酷的預算,一部分挪給天貓做有轉化效果的電商廣告,一部分給了小紅書做品牌種草。

繼愛奇藝之後,去年騰訊視頻和抖音也達成了合作,正式標誌著長短戰爭的終結。所有的OTV平臺已經認識到:經歷了與短視頻平臺激烈競爭和碰撞後,雙方都回歸到了各自運行的軌道上。OTV和短視頻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態位,形成了實質性的分野:

  • 短視頻平臺能做到高效曝光,快速收割;而OTV平臺上的劇集內容,能深度影響使用者心智,積累品牌資產;
  • 短視頻平臺上電商、生服的中小客戶對營收貢獻度越來越高;OTV平臺廣告客戶以快消、食品飲料、日化美妝、3C為主,全網不過幾百個KA廣告主;
  • 短視頻優勢是下游的分發環節,宣發效率高,而長視頻佔據了優質內容的生產上游。

尤其是,抖音快手的廣告營收重心已經放在了電商、生活服務等業務上,平臺的廣告模式離交易環節越來越近,形成了「快投快割」的行銷模型。

這一行銷模型讓很多廣告親眼看到了短視頻對電商平臺的動銷能力。嘗到了甜頭的廣告主們,開始用增長的思維做品牌,沉迷於ROIROAS等短期指標的看板。愛迪達曾經一度將77%的廣告預算投放給效果廣告,品牌廣告壓縮到了23%

然而,all in短視頻之後,很多品牌尤其是大型廣告主,體會到了「快投快割」帶來的副作用:

由於過度依賴效果廣告,只關注短期的用戶增長和收益,一方面讓品牌陷入碎片化內容的泥潭,使用者不斷地“刷”手機,就等於一直處於“淺喚醒”的狀態,這就導致品牌無法對目標使用者產生深層次的影響,品牌資產也就不能得到沉澱。

另一方面,投放越來越內卷。消費者對對產品的價格變得更敏感,會進一步忽視品牌的價值;一旦停止廣告的投放,銷量就隨之快速下滑。然而流量費用越漲越高,行銷效率卻越來越慢,增長的後勁也變小了。

我們一直以為,KOC種草、品銷合一是品牌未來最高級的行銷形態。

回頭看來,短視頻對OTV平臺的衝擊產生的利空已經出盡。

很多品牌沒有放棄傳統的傳播模式,投資長內容,佔領使用者心智,依然是行銷的剛需。

02 劇集市場向好,OTV穩住了價值基本盤

從去年的《狂飆》到今年的《慶餘年2》,今年上半年全網劇集播放量534億,比去年同期395億的播放量增長35.2%(來源燈塔資料)。

市場持續向好,行銷價值就顯現出來了:

OTV觀劇人群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還是那些人:年輕且有錢的一二線城市的女性用戶。在平臺上,品牌不需要精深的演算法和複雜的挖掘,就能更容易地定向到目標人群,這不就是天然的露天富礦麼。

我一直都說,投廣告和挖金礦很像。

短視頻資訊流,就像要在一個地下礦裡挖金礦,需要強大的探測技術、先進的開採設備以及後期複雜的提純流程。

劇集投廣告就像是,我買了一個露天礦,不僅更安全生產條件更好,而且開採成本極低,提純流程快、開採效率更高。

而且,在觀劇場景下,通常是休閒安逸環境,全屏播放更能夠實現沉浸式的內容視聽體驗,有利於品牌借助IP內容對使用者產生心智影響。而且40多分鐘的劇情是真正可以塑造品牌心智的內容。

一直以來,廣告主普遍的回饋是,因為OTV會員優先戰略的影響,優質廣告庫存嚴重缺量,廣告主只能靠搶。

2018年我就親歷了一次頭部IP的搶單潮。當時我負責優酷《軍師聯盟2》的TOB傳播,會員可見的創意中插剛剛興起,內部剛發招商資源包,10分鐘就被搶完了。

隨著上半年劇集播放量的提升,廣告庫存得到了緩解。

同時,OTV平臺為了擴增廣告營收,開始進一步試探用戶對廣告的忍耐底線。不斷開發和優化線上的廣告樣式,比如內容定向投放(優酷叫智能AI貼、愛奇藝叫AI創可貼、騰訊視頻叫“如影隨形”)實現了規模化和標準化。2023年,愛奇藝借助劇綜的內容定向廣告貢獻了平臺品牌廣告50%的營收。

平臺還進一步開放IP元素授權(e.g.與茶飲品牌推聯名款),開拓線下的行銷玩法(e.g.結合宣發做路演),也進一步牽引了更多廣告主的預算。

總之,使用者在一步步出讓自己的部分觀劇體驗下,平臺廣告業務穩住基本盤。但同時也應該看到,OTV廣告樣式已經無以復加,使用者的忍耐也到了頂點,慶餘年2廣告太多上熱搜就是一個標誌。

03 越來越多大品牌追求安全感和氛圍感

品牌安全一直是頭部廣告主重視的課題。

網路上的戾氣越來越重,一個口誤就容易被無限放大,引發品牌的輿情事件。儘管國家屢屢出重拳,但依然不斷有品牌陷入泥潭之中。

在國內,某新能源品牌新車上市,外形被貼上了棺材的標籤,最後遭用戶大量退訂。

某礦泉水產品的紅色瓶蓋,被惡意解讀為日本國旗,貼上媚日標籤。

不少頭部的廣告主意識到,過度依靠演算法觸達使用者,會讓品牌廣告所處的環境變得失控。

大部分的短視頻平臺由於開始做閉環電商,越來越多的中小白牌廣告主的入駐,讓短視頻平臺的廣告主層次縱深拉開,產出的商業內容也就高低不一,甚至可能出現擦邊/低俗類的標題黨內容。

就像我推出一款30萬的新車,本來要在某個高級商場展出,結果供應商把展臺搭在了農村大集裡。不僅沒有實現有效曝光,還拉低了品牌檔次。

而視頻平臺的劇集上,合作廣告主都是頭部品牌,對品牌物料要求高,品牌行銷在一個高品質的內容環境中,可以確保品質和基本畫風,不會造成差的品牌聯想。

同時,還有一個新現象:由於劇集IP的傳播勢能更高,更多的品牌把IP作為了行銷campaign的策劃軸心。

品牌主想的不是通過叫賣式廣告,喊出多大的聲量,讓用戶記住我,而是我如何用創意巧思取悅觀眾,讓用戶喜歡我。這一氛圍形成了類似於“超級碗”的廣告效應。

在超級碗賽事期間,很多品牌為了脫穎而出,會放出非常有創意的電視廣告,盡可能取悅觀眾。觀眾不會反感廣告的插入,反而對每年超級碗廣告非常期待,而這種期待感也超級碗賽事狂歡的一部分。

目前頭部劇集的播放也開始形成這種友好的商業化氛圍,進一步減少了商業和內容的摩擦力,提升了用戶對品牌廣告的寬容度。

最後,正如我不能因為孟買的億萬富豪人數比北京多,就推斷孟買比北京發達一樣。頭部內容的商業價值和整個OTV的廣告價值也不能簡單畫等於號。

最後,這一次廣告費在劇集上的回潮,實質上是長短戰爭後的撥亂反正,並不意味著OTV平臺在廣告業務上真正走向上行通道,更不要指望實現廣告業務的大爆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