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Bruce Lee(李小龍)的圖片打開文章的你,沒走錯地方。這篇文章還是寫行銷,跟大家聊聊最近的一些想法。文章最後也會談到我最喜歡的這位功夫明星。請你一定要讀到最後。
話說,最近焦下品牌公關團隊解散,市場部歸入銷售部,搞得人挺焦慮的。
我還一直覺得這家公司品牌行銷挺不錯的,內容很專業,審美也很線上...
很快,官方闢謠,說公關部只是換名字而已,還在招人呀。但品牌部裁員、市場部歸入銷售部管理,好像沒有回應。(如果我看漏了,記得留言糾正我)
也能理解,公關部花錢少,還需要經常處理危機狀況,留著。品牌市場部都是花錢的大戶,呃...IPO受阻,錢袋子緊了,各種投放、代言、活動都少了,確實也難啊。
但最核心的,估計還是“花出去的錢如何衡量ROI,如何快速看到成效?”這一老生常談的難題。
對這個問題,大V們也有不同的觀點。
有的歸咎在市場教育不足,把marketing翻譯成了行銷,導致企業家沒有讓marketer幹更有價值的事。也有人反駁說根本不是這個問題,經營都困難了,品牌市場人要適應變化,為業務考慮...
這些說法都對。
不過,歸咎於外部大環境和管理者認知不到位等都解決不了短期的困難。
轉念想想,市場部併入銷售部門也不是不可以。
之前我們說品牌行銷人要轉型,去一線接觸客戶,要學運營,要勇於扛數字…
現在和銷售部門一起,溝通更緊密也沒啥不好。即便是要背業務指標,也比衡量看不到摸不著的ROI來得更直接。
我過去也彙報過給銷售負責人。剛開始苦不堪言,比如市場人很看重的品牌形象、流程套路在銷售部門面前顯得“矯情”。銷售們急吼吼給客戶、夥伴的承諾,搞得市場部措手不及...
但是慢慢地溝通多了,銷售部門瞭解了品牌市場在幹什麼,能幫他們什麼的時候,大家合作挺好的。
你一定要放心的是,品牌行銷依然是專業崗位,是有門檻的。特別是內容行銷、產品推廣Go to market、數位行銷...
能把產品推廣給有需求的客戶,帶來價值,沒有企業不需要市場行銷marketing職能,歸屬什麼部門也無所謂不是嗎。
但說歸說,很多人還是很苦惱,有時候還要跟自己較勁。比如“我已經很努力,也想盡一切辦法花小錢辦大事,為啥這領導就看不到我們的價值呢。”
咱們換位思考下,老闆們心裡琢磨的也許就是:
1. 不想花錢了,節約開支,多增加銷售
2. 可以花錢,但自媒體、直播也能獲客,是不是更好?
3. 之前花太多錢了,效果不怎麼樣,以後花錢要謹慎,寧願不花也不能錯花。
...
也許還有很多種。
好,你說現狀就這樣了,那該怎麼辦?
之前的文章中方法說了很多,該學的技能你也許都在學,但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心態不能崩。
最近正好看到了梅琳達.蓋茨在斯坦福2024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她提到的一個故事我非常有感觸。
“ 海洋中有大波浪與小波浪。當這兩道波浪愈來愈接近陸地時,大浪看到了即將發生的事情:前面所有海浪,都粉碎進海岸線,於是悲痛欲絕,警告小浪,“末日已近。”
然而,小浪只是微笑著說,“放心吧,我們不會有事的。”“你不明白,”大浪堅持,“我們完了。”小浪仍十分平靜地說,“不,我們不會。”它用幾個字來解釋原因,“你不是波浪,你就是水。”
一旦它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波浪,而是水,它就能自由地呈現新的形式。
梅琳達跟我們介紹說,這個故事說明了“經歷巨大轉變,又不失去自我核心”的感覺。
我正好想到了李小龍那句經典名言“Be Water, My Friend”。
"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like water. Put water into a cup. Becomes the cup. Put water into a teapot. Becomes the teapot. Water can flow or creep or drip or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
清空你的思想,不要限制自己的框框,可以在不同時候,都作出相應的變化,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在不同的時候,作出流動或攻擊,既柔且剛的特性,就是水的形態!
水能夠隨著容器調整形狀,可強可弱,永遠保持自己簡潔自然的狀態,卻又能找到方嚮往前流動。
是啊,不要限制自己,積極去適應。
最後,說點題外話。
前些天有讀者給我留言,說“每次看到你的文章,會受到一點點鼓舞,遇到bug的時候,也會再翻出來看看,找找新的破局點”。
沒想到日常的記錄還能對讀者有所幫助,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寫?
現在公眾號推送機制有點亂,畢竟也在變化期,可以理解。
我想對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說,不管你什麼時候打開,我一直都會在,每週都推出新的原創內容,一些行銷靈感、行業趨勢、商業討論...
雖然不一定能馬上解決你的問題,但假如其中有某幾句對你有一點點啟發也是好事。
主打一個長期陪伴,成為你身邊的那個“小浪花”。
過去,一切都很快,都是“大浪”。所有人都很興奮、也很浮躁。我說這些也許你不一定聽得進去。
現在,大家慢了下來,反而可以向外看看,多瞭解一些其他領域、其他行業的知識,深入思考一些底層的業務邏輯、客戶心理。也有時間停下來學一些新的技能,比如AI輔助內容創作、資料分析等;更需關注自己的內心,比如通過日常書寫、面對面的交流讓自己更自信...
從這個角度來說,變化何嘗不是好事。更加理性,更加貼近真實的自己。
Be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