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雷軍發佈會又火了!“對標”保時捷贏麻了!

 

即便買不起,但真的覺得超值。

哈嘍,大家好。

這麼多年了,劉強東那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雷軍真的是科技界的金牌銷售啊。 

昨晚都看小米發佈會了嗎? 

雷軍不但憑藉突出的形象和個人魅力把皮衣帶火了:
 

 還在小米su7ultra的報價上放了一顆炸彈。 

當聽見雷軍  降價30多萬大拍賣  的時候,圈佬的朋友直接叫出來了。。。

 真會啊!

預售80多萬造勢那麼久,現場直接變50+,就問你  震不震撼這個心理落差   

網友: “即便買不起,但真的覺得超值。”

 

而且說起原因,除了從降價更好售賣的客觀角度考慮,讓人覺得他不虛高很務實,還表示是為了讓“喜歡的人真正買得起”,趁機拉了一波情懷。 

咱就是說,這麼多發佈會上,誰還比雷總會說話:

 

 尤其在一點點加權益的時候,還一口一個問你——“好嗎? 

相比其他高端到有點端著的演講者,他真的有種金牌銷售在取悅你,直播間買就送的接地氣的感覺。 

這顆驚喜炸彈顯然成功地在朋友圈和社交媒體上,為品牌博得了一波爆發性的口碑宣傳。

除此之外,發佈會裡還有一個亮點。 

就是雷軍專門在會上把保時捷之前的祝賀微博發了出來:

不但強調自己看了十遍,還大力稱讚對方

這邊先給不瞭解的朋友介紹一下—— 

這則微博是保時捷在小米汽車刷新了上海國際賽車圈速紀錄,成績甚至超過保時捷之後發佈的一則祝賀微博:

有一說一,保時捷也挺會的。 

沒有讓“小米超過保時捷”的輿論掉在地上,也彰顯了一波品牌不畏挑戰的理念和格局,關鍵還申明了自己不會被輕易撼動的大佬地位 

而雷軍更沒有傲嬌,態度謙恭地表示:雖然這次成績超過了,但並不意味著小米超越了保時捷,力捧保時捷的地位。

 

 

從公關的角度來看,真是好一個以退為進呐。 

就像發佈會給自己的定位:“愣頭青挑戰者”

 

直接把以往小米su7碰瓷保時捷的爭議輿論,順勢化解為了一個欣賞和尊重標杆,並能和標杆互動的積極向上的品牌形象

畢竟據網友所言,小米跟保時捷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可以說,從剛開始發佈被指碰瓷保時捷,到如今兩個品牌良性互動,雷總的行銷水準不得不服。

尤其最近車企圈挺熱鬧的。 

除了小米發佈會給大家一個巨大的震驚,也有品牌對標賓士邁巴赫惹出了巨大的爭議。

 於是就有人疑惑,

 同樣是“對標”豪車,為什麼小米得到了正向的效果?  

不過,拉踩的話咱們就不說了。 

簡單分析一下小米作為金牌銷售做到的亮點——

定位:規避"挑戰者"姿態,採用"新物種"話術

就像前面所言,在這種可能被罵的爭議話題上,雷軍和小米顯然擁有優秀的公關語言的藝術 

為避免輿論反感,小米一直強調的事“致敬”。對保時捷和特斯拉這種明顯優於自己的品牌,態度上都是學和誇

 

 雷軍多次公開強調 “學習保時捷,但走自己的路” 

不標榜對立,避免觸發對方的防禦心理。 

撇開競爭關係,以創造新需求的態度 將自己定位為帶來新價值的“新物種” 

產品:天花亂墜的詞藻堆砌,打不過真實透明的產品實力

然而,說得再好聽,產品什麼樣大家都看得清。 

相較於只是在詞彙包裝上對標高端路線的做法,小米汽車在產品上是真的具備與豪車對標的硬體基礎的 

所以大家才會覺得50萬便宜。

據瞭解,小米高調展示的9100噸壓鑄機、碳化矽電控等實體技術資產,確實有技術革新的價值在。

 

同時小米SU7還強調智慧座艙、自動駕駛等科技優勢,與保時捷的機械性能形成差異化。不是低成本複製他人品牌資產,而是自建"人車家生態"新溢價體系。

 從設計到技術公開細節,贏得用戶信任。在與保時捷的輿論之外,始終專注於自己的產品,讓大家看到小米自身的誠意與實力

定價:花小米的錢買保時捷,而不是花邁巴赫的錢買“小米 

就像上面咱們說的,雷總加權益的時候跟商場買就送買菜一樣。 

小米以更具性價比的價格推出高端體驗,更符合消費者利益。

30萬左右,僅為保時捷Taycan1/3的價格,滿足用戶“以更低成本享受豪華體驗”的心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和保時捷目標使用者並不重疊,其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競爭關係。只是單純的借力發揮而已。

用戶"科技普惠"的顛覆感,而不是"山寨平替"的廉價感

當下年輕消費者更認同"技術平權"而非"符號消費",中產階層也從"Logo崇拜"轉向"體驗至上"

 作為主打性價比的品牌,用戶其實很期待小米帶來“科技平權”

因此小米帶著配置和超高的性價比,即便“對標”保時捷,也會被視為品牌向上的標誌是小米對產品力的自信表達,而非單純模仿。 

小米打出豪車的名頭和配置,更容易被視為 國產品牌崛起的象徵 ,而不是 打著奢侈品的名義薅韭菜。

總之可以說, 

小米汽車能夠被認可也不僅僅是雷軍一個人的個人魅力所致,而是從產品到價格再到使用者的多方面的契合。 

雷總也是用一次次的創業,讓大家看到:無論賣什麼,都不會把用戶當傻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