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劇,像和品牌談戀愛!
近年來,短劇作為品牌情感容器,迅速崛起,成為行銷領域的新趨勢。
韓束的短劇爆款便是這一趨勢的經典範例——通過巧妙將產品賣點轉化為情感支點,打破傳統廣告的局限,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
深入行業幕後,我們才真正意識到,推動短劇變革的,正是一群像徐藝真這樣的創新者。她們正在不斷重塑短劇的內涵,賦予其更深的文化價值。
曾幾何時,短劇被視為“快消品”——廉價、速朽,很難跨入文化的殿堂。
然而,徐藝真卻用她獨特的視角和創作力,將短劇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作為演員、製片人的她,憑藉卓越的敘事能力和深刻的角色塑造,迅速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為了能與她面對面交流,廣告狂人等了近半年。終於,在她的空檔期,我們飛到了北京,走進她們的工作室。原計劃下午2點,直到4點才得以見面。她們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任何細節都可能隨時變化。
其實,這並不意外。徐藝真和龍導一直潛心創作,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留給了劇本和拍攝,很少有機會參與採訪或對外宣傳。對他們而言,創作才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就在我們約定採訪的當天,淩晨她們突然接到緊急通知,必須去洽談一個即將開拍的專案。儘管通知臨時,但為了不辜負大家的努力,沒來得及化妝也毫不猶豫地趕去。經過緊張溝通後,她們又全力趕回,終於在4點如約專訪。
01.被寧靜坐實的短劇女王
她走進採訪間前,先去補了個妝,前一晚的會議持續到深夜,又從另一個劇組快馬加鞭的趕回來,但她依然神采奕奕。
徐藝真,短劇時代的親歷者、探索者。
雖然“短劇女王”這個話題對於她來說有點炒冷飯了,但我們實在是繞不過。幾個月前她還習慣性回避,如今,已然成了某種被認可的事實。
去年,她參加了綜藝《開播!短劇季》,在現場的表現,被寧靜老師讚譽“真是王者”。當我們問她,從網友口中的“短劇女王”到寧靜親自坐實這一稱號,她的心境有何不同時。
她猛的抬眸,眼神堅定,雙手抱拳道,“潑天的富貴輪到我了,我繼續努力。”
錄製現場業內前輩與市場紅利交鋒,質疑與認可共存。綜藝之後,質疑聲漸息,認可聲漸強。被寧靜坐實的短劇女王,像是一記敲錘,將她的地位牢牢釘在短劇的版圖上。對於這些評價,她的回應依舊是輕描淡寫,既不炫耀,也不回避。
但她知道,這一路從來沒有什麼“潑天的富貴”,只有腳踏實地的摸索。
當被問到會不會拍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像《喜劇之王》那樣的作品?她輕輕一挑眉:“我可沒這個想法。”“拍自傳?拍我的自傳啊,估計沒人看吧。”她調侃道。
龍導補充道:“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有些演員希望未來能成為導演,有些則更想專注在表演上。而真真,她很清楚自己最想做什麼。她選擇了做製片人,並不是為了掌控,而是為了理解創作的全貌,也為了在搭檔關係裡分擔責任。”
“沒有啊,我主打是愛學習。”她笑著打趣。
從演員到製片人,身份並未改變,只是多了一種選擇,她依舊是那個認真演戲的演員,只不過這一次,她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得更遠,也走得更穩。
02.不熱愛這行 真的扛不住
在短劇行業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她們始終逆流而上,執著於“精品”,執著於她們內心真正認定的好內容。
“其實最早‘卷’這個行業的,就是我們。”龍導嘴角帶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她們曾是最先殺入短劇戰場的探路者,如今也成為這個行業最知名的標籤之一。
短劇行業風口瞬息萬變,今日流行的題材,明日或許便無人問津。許多製作方選擇追逐市場熱點,快速複製既有成功案例,試圖在流量紅海中分一杯羹。而真真和龍導卻堅持創新,挖掘全新的故事,探索尚未被講述的敘事邊界。
以她們最近推出的短劇《你好,我叫許星月》為例,這是一部在題材和立意上都頗具突破性的作品。故事圍繞一場跨越時空的旅程展開,講述女兒為母親改寫人生的動人故事,將鏡頭對準母女關係中那些未曾言說的柔軟與遺憾。
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套路化表達,這部作品嘗試用輕鬆詼諧的喜劇調性,去講述關於親情、命運和人生選擇的深刻命題——“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你希望母親過上怎樣的人生?”
自2025年2月4日上線抖音以來,這部劇很快引發討論,開播當日便登上抖音娛樂榜TOP9,三日內連續斬獲多個熱榜席位,成為達人選劇榜第一名。評論區裡,觀眾的留言不再只是“好看”“上頭”,而是一個個帶著故事的共鳴。
“對好劇本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就是‘喜歡’。”她的語氣輕快而篤定,目光裡透著固執的光亮,“千金難買我樂意。真正的好故事,是能夠穿透時間的。”
她和龍導的合作始終保持默契,但她們也清楚,創作不能只停留在“喜歡”上,還需要平衡市場需求。“創新半步,快半步。”她強調,“但不代表每一步都必須大受歡迎。”市場回饋不會騙人,觀眾的選擇才是最真實的投票。
儘管短劇行業競爭激烈,投流成本高昂,她們的作品卻屢屢破圈。《總裁有疾閃婚來襲》這部短劇,不僅在審查趨嚴的環境下脫穎而出,更是以4.3億的播放量刷新行業記錄,遠超此前的《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
“審查越來越嚴,短劇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市場規則也在重塑。”龍導頓了頓,眉頭微微蹙起,“但這證明了一件事,真正能留下來的,還是內容本身。”
外界看短劇行業風光無限,身處其中才知這條路的艱難。“拍短劇的第一天,我們就在五金店訂做軌道和轉盤,因為市面上的小機器根本沒有配套設備,我們就自己做。”她說得雲淡風輕,仿佛這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但現實遠比想像更難。從劇本到拍攝,從後期到宣傳,每個環節都經歷無數個不眠之夜。“每天開會到淩晨四五點是常態,我們已經好久沒休息過了。”龍導指了指不遠處的沙發,那裡放著幾床簡單的毛毯。“有時候索性就睡在公司,第二天一睜眼,繼續開工。”
“說實話,掙的錢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她笑了笑,眼神卻格外清醒。“短劇行業看似熱鬧,但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這條路有多難。”
團隊裡,有人發燒仍堅持對接工作;有人剛結束綜藝錄製,立刻回歸片場;有人熬夜到極限,第二天依舊準時出現。
“我們選人,最看重的是熱愛。”龍導說道,“因為你不熱愛,真的扛不住。”
劇組運轉如同沒有停歇的機器,連軸轉成了默認節奏。這份艱辛,不僅僅局限於短劇行業,廣告行業同樣如此,說到底,創作者的辛苦早已跨越行業邊界。廣告公司的加班已成常態,無論是策劃、文案,還是製作團隊,大家的工作時間常常延續到淩晨四五點,而這些往往不被看見。
“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多久沒進組了。”她笑了笑,“我們算了一下,我‘休息’了20天,但這20天裡,寫了劇本,參加綜藝,還在各種劇本創作之間穿梭。”
她低頭看了看桌上的手機,微信未讀消息依舊上百條。“有時候會想,這是不是工作之外的生活?可後來發現,這就是生活。”
在這個晝夜顛倒的創作世界裡,有些陪伴是特別的。她提到了“茅臺”,那只劇組裡的小狗。
“你知道嗎?‘茅臺’這個名字,起得特別隨意,可它真的旺。”她笑著說,“劇組裡的人都說,自從它來了之後,我們一直都很順。”
另一隻狗,“芭樂”也曾出現在《總裁有疾閃婚來襲》中。茅臺、芭樂、劇本、淩晨四點的燈光,這些碎片構成了她們的真實世界。而在這其中,她們依舊堅持不妥協的信仰——創新是標準,熱愛是底線。
03.定制劇像談戀愛
短劇行業經歷了黃金時代的狂飆,資本洶湧而至,如今風口漸穩,市場回歸理性。她笑了笑:“以前投資成本低,熱錢全部湧進來,現在不一樣了。利潤收縮,有些人開始動搖。”
短劇行業的盈利模式正在被重塑。品牌方不再盲目砸錢,市場的邏輯發生改變,只有真正兼顧內容與商業價值的作品,才能在這片紅海中站穩腳跟。
“付費短劇和定制劇,模式完全不同。付費短劇靠流量變現,而定制劇本質上是品牌的宣傳策略。”龍導解釋道,“舒膚佳的那部定制劇,它的目標並不是盈利,而是品牌效應。”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窗外,沉思片刻後繼續說道:“壓力是如何把控好內容的精品度,同時滿足品牌方的訴求。”創作的邊界在哪?如何在植入品牌的同時,維持故事的完整性?
廣告狂人笑了:“所以這就成了創作者和客戶之間的拉扯,對嗎?”
龍導點點頭:“是啊。你看,有些品牌方希望植入大量產品資訊,甚至希望每個鏡頭都突出品牌,但我們要考慮觀眾的體驗。定制劇的核心不是硬廣,而是講好故事,讓品牌在故事裡自然生長。”
她對定制劇有獨特的理解,“定制劇和品牌方、內容方其實是互相反哺的。觀眾因為劇去關注品牌,品牌又通過劇觸達更精准的用戶。”
她喜歡做定制劇,並非只是商業層面的考慮,而是因為定制劇也可以是一種創作自由的延展。品牌方信任她們,把創作權交給她們,而她們則在品牌需求的框架內,構建更有趣、更獨特的故事。
“當然,我們不會接所有品牌的合作。首先,它要適合我們的劇。其次,產品真的得好。我們每次合作前,都會親自試用產品。”她輕笑了一下,“不然你怎麼去講它的優點?”
廣告狂人問:“有沒有特別深刻的植入案例?”“有。比如舒膚佳。”
那部劇裡,有兩個角色,姐姐代表山茶花,沉靜內斂;妹妹代表紅石榴,活力四射。“我們想表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自己的魅力。”
觀眾看完劇後,評論區刷滿了“山茶花和紅石榴,我都要!”品牌方順勢推出組合套裝,銷量大漲。
“定制劇的價值就在於此。”龍導說,“它不是單向的行銷,而是一個完整的敘事體系。”
創作是一場平衡的藝術,在商業訴求與藝術表達之間,找到微妙的共振點。
她回憶起自己對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的喜愛,尤其是那一幕“含笑半步癲”。“幽默是一種強大的媒介,它可以讓品牌資訊變得自然,甚至讓人期待廣告的出現。”她解釋道,“我們曾借鑒這種方式,把品牌的資訊巧妙地塞進劇情裡,觀眾笑過之後才意識到——哦,原來這是一條廣告。”
但她也承認,這條路並不容易。
“品牌方有時會帶著很具體的要求來,希望複刻我們過去的成功案例。但創意不是範本,我們更希望能為每個品牌量身定制合適的故事,而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
那麼接了定制劇,會不會影響創作自由?
她笑著搖頭:“創作本來就是限制中的自由。就像談戀愛,彼此信任,才有好的結果。品牌方信任我們,不會過度干涉,給我們創作空間;我們也理解她們的商業目標,努力去做讓雙方都滿意的作品。”
她頓了頓,目光投向遠方。“定制劇就像談戀愛,彼此要夠瞭解、夠信任,才能成就一段好故事。”
04.龍壹就很像一個太陽的核
2024年,對於她們而言,意義非凡。
這一年,龍導與真真共同成立了龍壹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名字裡的“龍”指龍導,“壹”指真真,在龍年,她們第一次正式面向大眾,寓意著“龍年爭第一”。儘管成立僅一年,龍壹的未來藍圖卻已然清晰,不止一條路徑。
龍導目光遠眺,仿佛正在描繪一片更廣闊的世界。她的聲音平穩而堅定:“我們始終在嘗試,不斷探索新的短劇形式,調整分鐘數,融入更多的內容元素。‘杜拉拉’是我們的一次新嘗試,也是我們的第一部橫屏短劇。未來,中劇、長劇都會涉及。”
龍壹的構想,從一開始就十分純粹。
“龍壹就像一個太陽的核,”她思索片刻後說道,“它不是全能的實體,而是核心,向外輻射光芒,與不同的團隊、機構合作,共同形成自己的軌道。”
外界對龍壹的認知,往往帶有誤解——有人認為它是一家龐雜的影視公司,也有人覺得它是網紅孵化基地。但在龍導看來,龍壹是“內容大腦”,它不會涉足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更不會試圖壟斷市場,而是將不同的板塊交給專業團隊。
她停頓了一下,補充道:“術業有專攻,我們從不貪多。”
這種清晰的自我認知,使得龍壹在行業的迷霧中顯得異常堅定。
雖然短劇行業在爆發期,但龍壹不想過快擴張。
她們始終秉承著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類似于一個導演和一個演員工作室的性質。公司專注於研發和創作,保持小規模核心團隊的運營方式。
至今,龍壹製作未曾接受外部融資,也沒有計劃吸引投資,只想穩步前進。
“很多人誤會,以為真真要做影視大老闆,建立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龍導笑道,“其實我們摘得很乾淨。龍壹不會變成龐雜的機構,我們的核心始終是內容。”
她知道,外界有許多質疑和流言。
“有人說,我們不接外部電影項目,是為了維護龍壹。”
真真輕輕搖頭,目光沉靜而堅定:“我想得很清楚。我不是那種需要急著‘升級’的人。我從短劇走出來,被稱為‘短劇女王’,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要立刻爭取什麼體量的女一、女二,那不是我的追求。”
儘管外界認為她和龍導的外部合作好像減少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她解釋道,每一個作品和每一場出演都需要時間來精心打磨與投入。每次洽談和見組,都是在慎重選擇作品和角色的過程,而這一切往往是外界看不見的。她表示,自己始終傾向於挑選那些真正能觸動她的角色和故事,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曝光度或角色的體量。
她笑了笑,緩緩說道:“如果潑天的富貴砸向我,我一定能接得住。但如果沒有,那就說明緣分未到。”這不是謙虛,而是一種透徹的自知。她不急於成為影視圈的新寵,她相信,真正的機會從不需要追逐,而是等待彼此的相遇。
她的從容,讓龍導點了點頭。“我們從不強求,每一步,都是順勢而為。”她望向窗外,陽光灑落在桌面上,眼神清晰而堅定。“我們只做太陽的核,讓光芒散射出去,去點亮更多的地方。”
寫在最後
在資本洪流席捲而來之時,有人選擇隨波逐流,而她們,始終在鑄造自己的船。徐藝真和龍導,在這個浮躁的行業裡,選擇了一條相對“緩慢”的道路——精細化創作,穩紮穩打,拒絕盲目擴張。她們深知,時間最終會證明,堅持內容至上的人,永遠不會被遺忘。
“龍壹隻做太陽的核,像太陽光四散一樣去連結……”她們的目光清澈堅定,步伐也從未停歇。短劇的邊界,正被她和她的團隊不斷拓展,從流量時代的快消品,到如今逐步建立起更深層次的敘事模式。
徐藝真和龍導相信,短劇不僅僅是短暫的娛樂消耗品,而是一種真正屬於新時代的敘事方式。
她們雖然熱愛定制短劇,但也常常需要帶著“鐐銬”跳舞,和我們廣告人一樣。雖然創作空間有限,但在無數的妥協與堅持中,她們依然能在夾縫中找到創作的自由。
或許有一天,短劇將登上更廣闊的舞臺,熠熠生輝,而她們,依舊會站在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