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傳播力?
無論是公眾號還是母眾號,內容為王依舊是王道。當然同樣的內容放在不同的管道,需要進行編輯,讓內容去適應管道,以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有些人做公眾號的內容比搬磚還痛苦,每天體能透支,榨幹腦汁,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其實搬磚也要有技巧,不轉變觀念就只能是愚公移山。要想讓公眾號內容有更大的威力,下面兩個關於微信內容運營的思路,可以參考下。
一、僅滿足閱讀需求的公眾號,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首先,微信是移動端的一個APP,這就無法脫離APP的特性:主要服務於碎片化時間,更適合淺閱讀與多互動。所以在微信之中,內容要求輕鬆好玩有趣,太嚴肅的內容沒人看。把公眾號當做專業媒體來做,做到蛋蛋碎掉也幹不過漫山遍野且高精專的內容用戶端。公眾號更應該滿足使用需求,而不是閱讀需求。也就是說,做微信公眾號的目的應該是服務,而不是閱讀。
此外,微信公眾號在內容展現上有天生的劣勢,很難把海量內容組織成一個有系統的體系,只能每天供應零零散散的速食內容。反而在服務功能上如客服、技術支援等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所以,好好的在服務上使勁才比較不容易被取代。
二、內容運營並不只是推送文章
內容是一個十分豐富的概念,它不僅僅是文章,還有圖片、音視頻和遊戲、工具等等。簡單來說,在公眾號上,所有你看的、聽的、玩的、用的都是內容。
所以,微信上的內容我們可以這麼嘗試:
1、啟動素材庫
你以為公眾號的素材庫就是一個存放內容的地方?你錯了,素材庫不應該成為一個倉庫,而應該成為半個客服。
由於微信公眾的天然屬性,很多使用者都會預設你的微信公眾號就是一個客服,用戶會在你的公眾號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頻率非常高,素材庫裡面首先要存放這些重複度很高的問題,設置自動回復。也就是說,FAQ的內容都要在包含在素材庫裡面。
2、功能性內容
功能性內容主要指的是一些實用工具,這些內容可以在微信功能表裡面長期存放。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查詢和計算,查天氣、查路況、查航班、計算投資收益、計算房貸車貸等等。接入這種工具,可以讓你的公眾號更有用,可以很好地彌補推送內容的不足。
3、粘性內容
功能性內容讓公眾號變得有用,粘性內容讓公眾號變得有趣。常見的增強粘性的內容就是各種小遊戲、測試問卷和麵試題等,讓用戶來了有東西玩。
粘性內容和功能性內容不能僅僅是放在那裡就可以了,應該對這些內容進行一定的改編,或者完全自己設計,其中要包含品牌形象,而且要發揮它們的行銷作用。例如可以用小遊戲來做活動,玩遊戲贏獎品。
4、讓技術推動內容
微信可以開發者模式,但很多人都沒用過,其實經過一定技術開發的公眾號可以變成一個很智慧的東東。例如信用卡的各種帳單提醒、航班提醒、定期紅包獎勵、多客服功能等等,貼心、自動化,讓粉絲產生深深的依賴性。
三.更上一層樓
如果你擁有一定的編輯功底,往以下兩個方向走會讓你的公眾號爬上一個新的高度:
1、做欄目
對你的內容進行細分,做成特定的品牌欄目,這樣可以大大增強可信度和權威度,而且會讓人覺得你的內容供應鏈很強大。例如,APP每日推送會有每日技巧、社區趣事等等。
2、UGC或眾包
就是讓粉絲或者行業專家為你貢獻內容。做的比較成熟的,自己的內容和外部貢獻的內容應該各占一半。接入外部人力資源,是做大做強的一個轉捩點。
四.總結
新媒體內容,除了傳統媒體內容的要點要把握外,還必須在撰稿、組稿前,考慮其使用性。用戶讀完之後,下一步行為需求也要滿足。
所以,內容引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從你的粉絲關注你的那一刻起,你就要一步步引導他們,讓他想要更多,同時也為你做更多。引導是沒有終點的,因為你的轉化路徑是一個個迴圈,有了第一次購買,還有會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總之要讓他在那些轉化迴圈中來回轉悠。
我們關注公眾號,無非是因為有利可圖,除了直接的物質利益,還可能是因為這個公眾號能夠取悅自己或者教育自己。然而做公眾號的最終目的不是讓粉絲喜歡你,而是要跟用戶進行利益互換。所以,無論是明著來還是暗著來,都要想辦法讓粉絲掏腰包。你的內容,要牢記目標,笑裡藏刀,把流量往生意場上導。公眾號中的內容,是直接作用於用戶的,而不是聚攏眼球的花瓶,所以儘量不要在微信上賣廣告,這門生意划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