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30-1

 

  微信的開機介面是一張叫藍色彈珠的地球攝影作品,照片拍攝於1972127日。當時的三名宇航員在阿波羅17號飛船上,用一台80毫米鏡頭的哈蘇照相機,拍下了這張完整的地球的發光照片。這是阿波羅17號飛船執行的最後一次登月計畫,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飛船抵達到這個距離對地球拍照,因此,這也是人類最後一次遠距離拍攝地球,意義獨特。

  從45000公里之外看過來,地球很像一隻藍色彈珠,這就是這張照片名字的由來。而微信開機介面的照片是基於這張作品合成,外加一個面對藍色星球的孤獨背影。

  所有人都知道:那個背影就是張小龍。

  張小龍從來沒有解釋過為何有這樣的私心,為何希望用這種方式被銘記,但他曾多次引用一個用戶對此的反問:為什麼這個人站在地球之外?”背影,或許在他眼裡已經不僅僅源自孤獨,也源自深層次審視自己的渴望。張小龍很享受用這樣莫名其妙的方式讓他人瞭解自己,瞭解微信,這是他的特別之處。

  微信,張小龍人生的巔峰之作,目前已經在全球擁有了8億用戶。和這些用戶相比,微信之父張小龍的粉絲實際上並不多,對比這個用戶基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和創造了Facebook的紮克伯格完全不同,和締造QQ的馬化騰不同,他希望人們記住微信,忘記自己。這也是他的特別之處。

  另一個側面,現實中的張小龍並沒有那麼神秘和自閉。一位元知名的美女記者很興奮的在朋友圈展示了她的驚喜,騰訊的電梯裡恰好看到了男神張小龍,他說:我看過你寫的文章啊,非常好,你為什麼不來採訪我?”於是,有了張小龍5個小時的傾訴式的溝通。看來,他並非不想表達,或許一直希望找自己完全認可的場景表達自己。

  比如,微信開機畫面的藍色彈珠和孤獨的背影;比如,搖一搖介面張小龍本用維納斯或者大衛雕像,後來由於裸露問題換成了一朵花;比如,他喜歡同事女兒的塗鴉,就把一副塗鴉掛在QQ郵箱入口;確實有很多這樣的比如,也有很多這樣的場景理解張小龍。

  由此開篇,希望能為研究張小龍的產品思想、微信的戰略佈局做一個鋪墊,這是一個個人屬性大於商業屬性的領導者,我們也需要打破常規的理解他。

  本文,會和您之前看到的人物訪談和分析類文章完全不同:

  其一,對張小龍和微信的追問從性格分析入手;

  其二,試圖還原其辯證思維的大邏輯,探究互聯網思維對戰略和領導力的獨特影響。

  理解一個或許張小龍自己都並不完全瞭解的張小龍,必須從邏輯和追問開始。

  平民王者

  先看他的成長經歷。有幾個關鍵的截點:

  196912月出生,傳說中最花心的射手座(這也可能是其藝術氣質的某種來源);

  1987年到1994年在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從本科讀到碩士;

  1997年,也就是畢業3年後,他發佈了Foxmail這款經典的郵箱軟體,經過多次叫賣不成之後(包括15萬被雷軍忽略)2000年以1200萬的價格賣給了博大公司;

  2005年騰訊收購了Foxmail,張小龍加入騰訊任廣州研發部總經理;之後負責QQ郵箱,之後2010年申請立項開發微信。

  網上有大量訪談分析張小龍的成長歷程,並試圖由此理解他的思維和性格。聽起來比較可靠的注解有這麼幾個:

  愛好廣泛

  據說求學期間,張小龍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無論玩什麼,只要稍加練習,總能達到業餘高手水準,圍棋、桌球、網球、保齡球,電腦遊戲,玩起來總是周圍人中最厲害的之一。

  除了玩之外,他的專業課成績也十分優異。他是我們之中最早學習C語言的人,當時C語言才剛剛誕生。張小龍的同學張惕遠回憶,研究生導師向勳賢評價張小龍:喜歡搗鼓電腦,喜歡睡懶覺。

  不甘於平庸

  1994年秋天,剛滿24歲張小龍,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後獲得進電信機關工作的機會,讓周圍很多朋友都十分羡慕,但他卻不以為然。每次看到政府機關大樓,他都感覺一種窒息從頭頂籠罩下來,於是他放棄鐵飯碗,投身互聯網。

  耐得住寂寞

  起碼有兩段時間張小龍的事業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天花板:

  第一段是2000年到2005年在博大工作期間,這個時候他熟悉的互聯網創業者正在如火如荼的創造神話,而他處於一個相對邊緣化的位置;

  第二段是2005年到2010年騰訊工作早期,雖然郵箱業務讓他獲得了內部的尊重,不過廣州研究院遠離騰訊總部QQ和遊戲核心業務,也註定他在騰訊內部並沒有充分話語權。

  這兩段寂寞週期都有5年的時間 ,但張小龍並沒有跳出來創業或者參與互聯網投資的熱潮,一直在做技術,一直在研究產品。

  由此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2010年底張小龍給馬化騰寫郵件,表達自己渴望做微信時候的心態,那個時候,張小龍42歲,他的同齡人雷軍、馬化騰、周鴻禕等,都是如日中天的大佬,而他在無數個夜晚的通宵加班後,離自己第一個軟體Foxmail的成功遠去13年後,依然沒有找到讓自己銘記和被照亮的時刻。

  我們大膽的設想張小龍那個時刻的處境和心情,或許可以感知到他和其他的互聯網大佬明顯的不同。那麼多年的拼搏,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個堅守的執行者;那麼多次的嘗試,他似乎都沒有契機完全主宰自己的命運;那麼多靈感和想法,卻很難找到一個引爆點展現自己的力量。

  張小龍的成長經歷,以及個人特質,註定他是一個矛盾體、多重性格特徵。正如我們通過領導力榮格測試對他的幾點分析和理解(如圖1)

  首先,多種性格:他擁有ISTPINFP雙重性格,I代表內省式發現,P代表靈活性應變,而對於決策和推理兩個維度,他既擅長資料也依賴直覺,既看中邏輯也認可價值,他擁有相對平衡但是很多面的領導力特質。既像一個操作者/演奏者又像一個治療師/導師,或者說他有一個現實王國和理想王國天然交戰的性格。

  其次,矛盾體:現實主義者的工匠精神,理想主義者的通情達理,這兩點同樣是他性格內核的鮮明對立,這似乎也解釋了他可以為了確定朋友圈風格做50多次1萬人以上的測試,但是對於開機介面卻一意孤行的尊重自己的直覺。

  最後,自我克制:SP的特質意味著他具備肩負使命和承載巨大心理壓力的能力,而NF可見他熱心而擁有洞察力並且願意充當資源。從這兩點推理,張小龍的平靜的外表和內斂的表達後面,應該內心積累了很多的壓力,也一直在化解中說服自己。

 

:領導力MBTI榮格性格分析(張小龍)

  單純的看MBTI的分析,我們可能有兩點推論:

  其一,張小龍對藝術和哲學的推崇,源自內心不被認可的孤獨感;

  其二,很多時候,他有一種對外賦能的無力感。

  也許這些情緒都是塑造他獨特思維和審美的磨礪,從他多次發言以及網上公開的他在飯否隻言片語的日記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獨特的領導力風格和完全不同于傳統企業家的思維視角。他的成長經歷也和傳統企業家在事件中磨煉完全不同,更多的是一種對人格的洗滌和進化推動。這是一種獨特的互聯網思維的領導力,下面我們可以拆解成逐條的分析。

 

領導力影響要素診斷

  成就感獲取方式——因為幫使用者創造價值,而非從用戶處回報收益,他的成就感來自於用戶認可;

  環境感知方式——張小龍環境感知方式是很綜合的,他對用戶需求是非常感性的,但也曾經說過很少看統計資料,表達過理性比藝術氣質更重要;

  合作分享方式——他喜歡帶領小團隊突破,單兵作戰能力極強,厭惡大團隊的官僚化;

  成長態度方式——張小龍更看重內心理想王國的有序性成長,在微信的開發過程中,他堅決的抵制了很多商業化思路,擁有近乎偏執的理想國潔癖。也就是說,他對成長的態度是趨近完美主義;

  人際溝通方式——張小龍在演講中曾經明確表示自己不喜歡公開演講,因為在社交工具發達的時代很浪費時間,他更希望高效而不夾帶情感的客觀資訊交換。

  從以上幾點對領導力影響要素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張小龍獨特的互聯網思維,這種思維充滿了全新的辯證,不被教條約束,也不被現實俘獲,這種全新的平衡即使在互聯網行業裡也是值得複製和學習的稀缺品質。

  從圖3的領導者能力下沉模型(也叫冰山模型)中,也可以佐證我們對張小龍領導風格的分析,他對態度和動機的表達方式擁有完美主義的偏執,對傾向和天賦的發揮越來越超越現實的羈絆。這兩點是張小龍超越知識/技能之上獨特能力的源頭之所在,更很難用可觀察的行為理解他的內心世界。

  也就是說,張小龍的成長經歷和性格發展,是一個從現實王國向理想王國艱難的進化之路,這個過程由於他獨特的使命感和理想主義情懷,註定比一般人要漫長和艱難,這從另一個側面或許也是磨礪他平民思維的根本原因。

 

領導者能力下沉模型

  但不可否認的是,張小龍一直以來從事的即時通訊的事業,必然導致成就會是兩個極端,徹底的平庸或者成為用戶心目中的國王,而從今天微信的成功和張小龍廣受喜愛的結果上看,他確實成為了最有平民意識的國王。註定:微信的成功與張小龍性格和經歷中的矛盾焦點深刻關聯。

  微信產品觀

  張小龍對微信產品觀的表述是相當豐富的。他的產品價值觀從Foxmail開始,經QQ郵箱,到微信成熟並完善,用他的話說理解人性而非所謂用戶需求,這是前所未有的價值觀系統,帶有強烈的張小龍性格印記。

  微信超越了傳統的互聯網產品以及產品類公司,其產品理念居功至偉,完全是生態級別的全新戰略思維方式。從圖4的張小龍的產品觀中,我們可以明確的感受到他四個核心理念。

 

張小龍產品觀

  第一個是:用戶依規。不因為資源合作犧牲用戶利益,代表的例子是:不開紅包許可權(520日張小龍開通了520元的超級紅包,不過沒有進行大規模宣傳,我們也有理由懷疑其中的隨機性和特殊指向性),不讓系統有瑕疵。做文化捍衛者,要麼沒有特權,要麼特定規則,這樣的產品觀已經接近於法律準則,保護弱者。他還解釋說,受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啟發是:善良比聰明更重要。

  第二個是:用完即走。不試圖黏住用戶,構建生態平衡,尊重人類生活的權力。他認為:任何產品都是工具,好的工具最高限度完成任務,有營養,必須做的事情做完不應該再浪費用戶的時間。

  第三個是:商業無形。商業化在無形之中,建立高級別商業化,比如發優惠券的過程讓社交關係得到體現,發廣告的過程讓用戶獲得認同和期盼。

  第四個是:屬性賦能。通過高品質內容的篩選,推動原創內容高品質呈現,為生態賦予能量,而非消耗認知盈餘的時間和精力,這是通過屬性定義來構建賦能關係的思維方式。

  這四個高度概括的產品觀的背後,我們可以感知張小龍獨特的思維角度,其中連接屬性賦能的三個維度,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企業甚至競爭對手對產品的理解。

  由此原則締造的微信,已經遠遠超越了人們對其即時通訊連接屬性的理解,而成了一個獨特的賦能工具,這是一個完全跨時代的戰略思想。

  進而分析微信生態,從圖5用筆者智能金字塔框架勾畫的微信賦能生態系統圖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微信戰略在連接、應用、內容和社群四個角度的賦能關係。

  由即時通訊發展而來的連接系統,一直在通過漂流瓶、朋友圈、社交遊戲等多種方式構建全新的連接方式,當然,這裡面最核心要解決的問題是通信能力的場景化提升。

  由開放平臺思維發展而來的應用系統,正在張小龍的嚴格管制下提供更有價值的應用形態,並且他主導下的企業級業務、物聯網業務也在有序的展開。

  由訂閱號發佈能力放大而來的內容系統,也在逐漸的從內容創造向智慧沉澱演化和推動,這裡面的深刻大資料分析能力也必然是微信下一步智慧化的核心戰略突破口。

  由社群能力衍生出來的社群系統,正在從最廣泛的維度為微信建立面向下一代競爭的能量承載平臺,這個系統正在潛移默化的全面俘獲高價值社群,並且通過對社群能力的差異化承載,構建微信的長期競爭力。

 

  生態系統

  應該說對微信的生態級抽象讓我們感受到張小龍和馬化騰思維的有所區別,前者習慣於構建一種理想王國的關係體系,後者習慣于考慮現實王國的商業價值和變現方式。當然,馬化騰和張小龍的緊密合作中,我們也看到兩者相互尊重和融合的一致性。但不得不說,張小龍的性格特質和思維方式牽引著微信獨闢蹊徑的在空氣般的戰略中構建全新的賦能生態。

  生態級領導力

  思維獨特之人,或許註定大部分時候是孤獨的。我們沒有足夠的資訊證明張小龍和其他騰訊高管在微信商業化中有過針鋒相對的對立,但從這個對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張小龍對商業化的獨特理解,會讓很多騰訊內部人懷疑和不滿。

  據說當時做微信的時候,騰訊內部爭論很大,後來也產生了兩組團隊平行開發的方案。張小龍的微信之旅並非是在完全大力支持和祝福中按部就班發展壯大的。

  可以想像當時42歲的張小龍面對可能是人生傑出產品最後一次機會的微信開發,可能何等的豪邁和焦灼。而外界對其評價的兩極分化,也很有可能帶給張小龍巨大的壓力和遮罩感染的反作用力。

  在微信的起步階段,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一種是騰訊創始人曾李青為代表的天才論,曾多次對朋友面前描述張小龍是一個奇才”;另一種是張小龍身邊人個別人的評價,完全不傾聽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脾氣越來越大。更有甚者,在張小龍低潮的時期會有人拿張小龍酷愛睡懶覺說事兒,認為這是缺少領導力的表現。

  從以上完全不同的評價中,我們也可以假像張小龍微信之路的艱辛和曲折,即使在騰訊這樣高度崇尚創新的公司中,他也不可能完全毫無顧忌的揮灑和創造。

 

  生態級領導者DNA

  曾經有很多媒體人試圖分析張小龍的領導力和獨特DNA,但鮮有人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多少有些遠離媒體,沉迷於自己和外界的連接方式。

  不過用筆者研究發佈的生態級領導者的DNA模型,我們可以宏觀的理解張小龍的思維特質:

  使命塑造——生態級領導者往往是使命驅動的,使命價值觀驅動領導者獲得高緯度思維方式,並推動戰略有效性提升,張小龍在這一點是極其明顯的。

  環境認知——生態級領導者尊重環境的要素變化,對環境影響極其敏感,往往第一時間形成應變戰略,張小龍應變力極強。

  生態戰略——生態級領導者往往擁有生態級別的戰略思維,從全域審視,並且注重生態級的協同和化學反應,這方面在微信遊戲對社交的滲透可見一斑。

  戰術實踐——生態級領導者對於戰術的實踐細節非常敏感,往往超越組織架構對基層員工形成直接指揮和統領。這裡面最典型的也是遊戲裡面打飛機的例子,張小龍直接指揮到戰壕裡的程式師。

  自我驅動——生態級領導者內心具備強大的前進推動力,擁有超過常人的動力系統,並渴望達成目標。這一點最能體現張小龍能夠忍受寂寞的根本動力。

  文化塑造——生態級領導者對外部文化氛圍非常敏感,並愛恨分明,對於個人主導的文化塑造擁有獨特見解。目前我們還沒有更多資訊感知他塑造的組織文化多強大,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強化了微信團隊的程式師樸素作風。

  價值觀堅守——生態級領導者對於價值觀的珍視超出一般人的認知,他們獨特的生活經歷往往形成獨特的思維視角,並擁有極致抽象和全面應用。這一點從張小龍的固執中有所體現。

  從以上的倒推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張小龍對微信的生態設計所必然依託的領導力思維,這些DNA片段放在張小龍身上大部分是適用和恰當的。

  從大邏輯分析,一個善於構建微信這樣大架構生態系統的領導者,一個與8億用戶賦能連接的國王,他的領導力必然擁有一種全新的維度,甚至是高緯度的文明理念,有可能超越我們的認知。誇張一點說,這個地球上擁有指揮8億人的能力和機會的人並不多。

  我並非神化張小龍,從微信在智慧化方面的進展緩慢,以及對比微信發佈前兩年(朋友圈發佈之前)的平庸表現,我們也不能認為每個成功都是天才的必然性作品。但必須承認:微信為代表的AI級智慧應用入口,正在人機智能時代到來的視窗期發生著商業邏輯的重大提升,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從連接賦能的轉變。而張小龍之前不被人知曉的思維特質正在成為新時代技術精英的領導力範本。

  他的內心或許從來都不願意站上神壇,假設退休後的張小龍可能成為了一個流浪藝術家,這種結果一定更讓他感受到刺激和快樂。從神奇到神性的跨越,其實是回歸平凡。

  張小龍的星空,就是平凡人共業的期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