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自東北的一款“雙黃蛋”網紅雪糕出了問題。原本可以借著天氣越來越熱大賺一把,結果在某地某小店被抽檢查出細菌超標。
雖然最後變成虛驚一場,但是前前後後經過10天就得以“解凍”,“雙黃蛋”的損失肯定小不了。
當網紅一時爽,但是想當好網紅也不容易,尤其是餐飲行業,這些年網紅店一個比一個死得快。
背後的原因不是競爭激烈,不是市場不好。
真正的“網紅”應該是什麼樣?
1
打敗百年老字型大小,
街頭“夫妻店”要上市了
有一家不是網紅卻勝似網紅,專門做包子饅頭的“夫妻店”要在A股上市了!
巴比饅頭,名字土不土洋不洋的,創立了16年,做早餐連鎖的,如今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饅頭連鎖品牌,一旦成功在A股IPO,也將成為“饅頭第一股”。
根據巴比饅頭所屬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底,巴比饅頭在全國範圍內共有2656家門店,其中15家直營,2641家系加盟。
年營收在2018年達到9.9億元,淨利潤也高達1.4億元。
這樣的業績,已經把很多老前輩遠遠地拋在了身後。
說起包子饅頭,在國內可以叫得出名字的可不少。就拿刀哥所在的華北地區來說,天津有百年老號“狗不理”包子,前幾年在新三板上了市,但2018年的營收才剛剛過億。
北京有70年老號“慶豐包子鋪”,經歷過從民營到國有再到混改的幾個階段,在北京隨處可見其門店,全國門店超過300家。但慶豐包子鋪直到2014年才開始爆發式增長,到2016年才第一次實現營收過億,2018年營收超過了14億。
不論出身背景,還是歷史淵源,巴比饅頭都是小字輩的,且既沒有當下眾多新銳創業企業動輒億級的融資,也沒有大佬的背書。
巴比饅頭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2
15天開黃一家店偷著哭,
“除了做包子我別無所長”
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來自於“包子之鄉”安徽懷甯江鎮。
初中沒有畢業,劉會平就已經開始學做包子。到1997年,19歲的劉會平出師,自己去外地打工了。第一站廣西南寧,租了門店自己帶徒弟做包子。但一年下來,生意並不怎麼樣。
前前後後3年左右,劉會平攢下了4000塊錢積蓄,最後他決定去上海。
加上從親戚朋友那裡借來的錢,他湊了1萬元,準備在上海開店。
他在上海的第一家包子鋪,只開了15天,就入不敷出,背著一屁股債關了店,然後一個人無助地悄悄流淚。
轉戰上海的第一戰,劉會平折的嘎嘣俐落脆。
但于他而言,連放棄包子轉行的資格都沒有,就像他在一次電視採訪中說的那樣,他只有做包子這一門手藝,別的什麼也不會,“逼得我必須把這件事情做好”。
人是被逼出來的!
幾天沒出房門,終於有一天劉會平開竅了,問題的根源在包子餡的口味上,他做的包子其實並不差,符合外地人的重口味,但是喜歡清淡、口味偏甜的上海人不愛吃。
首先,劉會平開始做產品的改進。為了弄清楚上海人的飲食習慣和口味,他每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大街小巷地轉,品嘗上海本地特色小吃,把城隍廟所有小吃攤都嘗遍了,同時還仔細觀察上海人都到什麼地方去買早餐。
只是當時的他還不知道,這叫“市場調研”。
然後再選用上好的原材料改良自己的包子餡料,經過不下上百次的試驗,終於做出了符合上海人口味的包子餡。
如今在研發新品的時候,同樣如此,幾十次的試驗都是少的。
第二,劉會平改變了選址策略。新店選址不再像第一家那樣選在菜市場旁邊,而是選了一個聚集著很多上班族卻缺少早點店的繁華地段,不但人流量大,而且上班族早上對於早餐的需求既是剛需也足夠大。
只不過,身邊的人沒有一個看好他的選擇,就連交警都打擊他,說在這樣的黃金地段,開這樣的小店,遲早要喝西北風,因為店面的租金就比之前要貴幾倍。只有家裡兩個姐姐心疼他,選擇借錢支持他。
2001年,“劉師傅大包”在一片質疑聲中開張了。
所有的質疑,都煙消雲散。十幾平米的小鋪面,很快就吸引了上海人的目光,很多上海人不惜坐幾站公車跨區專門去買他家的包子,隊伍從早排到晚,一天能賣四五千個包子饅頭。
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表面上是劉會平抓住了上海人的味蕾,背後其實是劉會平對做包子這件事的認真,他取得了上海人的信任。
主要體現在原材料的選擇上。
麵粉,劉會平根據自己對品質的要求,專門找生產麵粉的大廠定制;中鹽的食鹽;海天的草菇老抽;三花植脂淡奶….. 都是市面上是個人都能叫得出來的大品牌,其中還有號稱“上海第一肉”的“愛森肉”,雖然貴(比普通肉貴30%到50%),但深受上海人喜愛和信任。
餡料用材的處理也十分嚴格,比如青菜餡的包子,青菜從挑選菜葉到做成餡料,要經過分解、浸泡、一次清洗、二次清洗、殺菌、過冷、切粒等七道工序。
工廠全封閉無塵。
那一年,劉會平不但還清了債,還淨賺了10多萬。
3
“土包子”要做麥當勞肯德基,
“不倫不類”成網紅!
2003年,劉會平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元。也是這一年,他註冊了公司。
當時劉會平在思考一件事,肯德基和麥當勞賣的不就是賣漢堡加可樂嗎,商業模式也很簡單,能夠做得那麼成功,就是因為品牌影響力。
他覺得包子是中國人吃了上千年的食物了,包羅萬象,能開發很多種類,也可以標準化生產,包子饅頭加豆漿,也完全可以做成連鎖品牌。
為了對標洋速食,同時也為了更能吸引年輕上班族的眼球,2003年“劉師傅大包”要改名。
什麼“口頭香包子”、“麥香包子”,取了一堆,都沒有讓他感覺眼前一亮的感覺,最後靈感乍現,想到了“巴比饅頭”(上海人習慣把包子和饅頭統稱為饅頭),一來朗朗上口,二來也能吸引年輕人的眼球,但這個名字,在劉會平朋友們口中卻是“不倫不類”。
2003年3月,劉師傅大包正式改換門頭。
正當劉會平準備大展拳腳時,又迎來一段插曲。
原本2004年11月之前,劉會平還沒打算開放加盟,因為才剛剛起步,標準化還沒有做好,倉促地開放加盟對以後得發展很不好。
但是突然有一天,有人找上門來,說巴比饅頭怎麼又搞起加盟了?
劉會平一查,原來是有人山寨了巴比饅頭,放出加盟資訊,收取加盟費,騙了不少人。
這是要毀了他的節奏。最後,劉會平和那家冒牌公司打了一場官司,歷經5個月,他贏了。
官司雖然贏了,可是想和巴比饅頭“沾親帶故”的早餐店卻見多不見少,無奈之下,劉會平又和工商部門聯合打假。
這個時候劉會平也意識到,巴比饅頭的品牌影響力足夠大了,得加快腳步,做好開放加盟的準備工作。
借著一場官司和一波打假,劉會平正式開放加盟,巴比饅頭走上了快車道。
這麼一個連高中都沒讀過的包子師傅,在後來的公司經營中,自建工廠,統一配送,食材統一,餡料統一,採購統一,生產統一,口味統一,最終實現品質統一,他做到了標準化。
還專門研發了技術,保證速凍的生包子生饅頭蒸出來口感、味道和現做的一樣。
就這樣,巴比饅頭有了堅實的基礎,使快速加盟開店有了可靠的保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