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255346-d282438984c11505d433f86ad2f9b022-480x300 

 

當我們談論行銷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想首先應該是一組組的行銷概念體系。

傳統行銷困境: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當談論傳統行銷時,我們其實是在玩一組關於“P”的概念體系,比如4P/12P。掌握了行銷的概念體系,就是掌握了一套行銷的底層邏輯。

在這個底層邏輯的基礎上做加減乘除法,從而衍生出不同打法和模式。

傳統的行銷概念體系:從目標市場,市場細分,市場定位,顧客價值讓渡,到市場行銷戰役選擇,到產品,價格,管道,銷售推廣到助銷,分銷,終端,生動化,通路精耕,二批商,零售商,經銷商,媒介組合,KA管道, 流通管道,價盤,根據地市場,樣板市場等等。

標準的行銷理論概念到行銷實操概念,經過中國市場近20年的發展,已經成了一個成熟完善的體系,很多行銷人的電腦裡存有1000多萬字關於如何做深度分銷的資料。

掌握了這一套概念體系及其組合,結合企業的行業屬性和規模階段,就能形成本企業或者本行業的基本行銷範式。

有了範式,企業行銷工作就有了基本的內部話語體系,繼而推動銷售增長。

譬如,康師傅衍生出的通路精耕,可樂衍生出的101系統,寶潔的區塊化覆蓋體系,行業共識是深度分銷。

怎麼樣去做深度分銷?

拜訪八步驟,線路管理,KA管理模型,品類管理模型,助銷管理模型等等,不一而足。按照啤酒領域深度分銷專家方剛老師的說法,他電腦裡存了1000多萬字的資料;關於深度分銷的完整體系,只要去看魏慶老師的系列課程就知道了。

人總是有路徑依賴的,當我們幾十年來一直用這套體系的時候,卻發現隨著互聯網上半場的各種+,我們的各種行銷基本背景、要素、環境、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的行銷思維、要素以及組合打法卻還沒有刷新,沒有及時進化和反覆運算。

如果說以前的行銷是建立在大眾市場行銷的基礎上的話,那麼我們現在的行銷就應該建立在小眾市場(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的基礎上。簡單說,現在到了圈層行銷的時代了。新的行銷體系,對應的就是圈層行銷、私域行銷。

傳統行銷往深了細究,底層邏輯是供應鏈驅動需求鏈:提高產能、多地建廠、管道下沉、大量廣告投放、大戶變小戶,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以工廠、管道為中心,不太關心消費者在哪裡。

新行銷要素組合:需求鏈驅動供應鏈

當我們談論新行銷體系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新行銷對應的是舊的行銷,本質上是原有的行銷要素體系失效或暫時失效了。

或者說,新的行銷要素的加入,跟原來舊的行銷要素不相容,不匹配。金煥民老師說,凡是不相容的都是病毒

所以,在很多企業,新舊行銷之間,割裂是一種常態。割裂的核心在於,行銷決策者,行銷執行者,以及相關的數位行銷技術支撐之間,沒有一套統一的話語概念體系,雞同鴨講的情況很普遍。

這太痛苦了!

新經銷創始人趙波老師在鄭州的新行銷大會上總結了40多種新概念。網路上有好事者總結了100多種,並調侃說,我都不會做行銷了,這個事情要一分為二的來看,筆者看來,首先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任何現在的新現象不過是原有老事物的新包裝、新具象、新進化。譬如,以前寫文章用紙筆,現在寫文章用電腦,這個需求沒有改變,但是怎麼寫,用什麼工具和體驗來寫,就完全不一樣了。其次,掌握新概念體系,意味著你用這個社會在某一領域的最大共識在思考事物的運行規律,而這個行規律是在上半場的互聯網+和下半場的+互聯網背景下產生的。

阿裡巴巴曾鳴說過,什麼叫做互聯網?連接、交互、結網三位一體才是互聯網。

如果你的產品、使用者、市場、品牌、管道、員工都已經自覺或不自覺的移民到了數位生活空間,你的行銷行為難道不需要做出改變嗎?

所以說,新的概念體系,其實代表的是新的更有效率的認知體系。

新的認知體系,意味著對很多角色需要重新定義,重新梳理他們之間的關係和觸發機制。

施煒老師在《連接》一書裡面提出了認知,交易,關係三位一體模型,以及網路,社群,線下三度空間模型,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

三度空間解決了行銷陣地的問題,本質上是在三個空間裡面做圈層行銷,線下深度分銷,線上與社群做深度粉銷,筆者總結闡述圈層行銷的另外一個說法就是三度粉銷

認知,交易,關係三位一體解決了圈層行銷的最小單位行銷動作設計(MVP)的先後秩序問題。簡單的說,你的每一個行銷動作,譬如傳播也好電商也好,既要能種草,又要能帶貨,還有轉介紹擴散。

這是顧客交互的小邏輯。

另外,還有一個顧客交互的大邏輯問題。那就是,三度粉銷的體系是如何運轉起來的?答案是:流量!

流量池模型假說

還是那個問題,傳統行銷為什麼失效?簡單說就是原有的導致增量的流量(傳統媒體/KA/BC類流通管道)發生了轉移和分化。

新的行銷為什麼有用?

簡單的說就是架構起了新的導致增量的流量體系。商業的本質是流量。

東哥把流量總結為四種:

第一種地段式的流量,基於地段。譬如線下的經銷商體系和零售店體系;

第二種搜素式流量,基於PC互聯網的搜索式流量,包括資訊搜索和電商搜素兩個關鍵入口。資訊搜素有基於SEO的各種流量轉化玩法;電商搜素的有鑽展、直通車等;

第三種社交性流量,基於微信生態的打法,包括各種平臺型社交電商和私域流量的M2C型電商;

第四種品類/品牌的自帶流量

這四種流量構築起產品增量的流量池。

按照流量池假說,從流量的來源、流量的轉化、流量轉化保障的履約體系三個方面來剖析:

• 流量來源:社群,IP,搜索,場景,體驗,超級符號,事件,DSP,高頻APP,跨界合作(BD)種種都是產生流量的行銷要素。

流量轉化:搜索電商,社交電商, 內容電商,批發電商,社區電商等等,都是新的管道構成,都是新的行銷管道要素。

履約體系:會員,用戶,粉絲,超級用戶,鐵杆用戶,合夥人,平臺,賦能,阿米巴,社會化物流/金融體系,大中台的數位行銷技術系統等等都是履約體系。

流量池模型解決行銷閉環層面的認知,交易,關係一體化的問題。把碎片化的傳播、管道、使用者、團隊組織起來了。

舉例1:江小白的行銷,線下的深度分銷做得不錯,在小酒領域做深度分銷算是國內前三了。線上的全電商管道覆蓋,有步驟、有節奏、有流量。線上的整個傳播打法,不管是最開始的微博,文案瓶,動漫,音樂節還是後續的劇情植入,做年輕喝的酒精情緒飲料等等。流量的拿捏掌控非常的嫺熟。

舉例22018年筆者給西麥麥片做數字行銷諮詢,增加了數字互動部門,圍繞著健康素食人群做圈層新媒體行銷的種種種草的內容策劃,新增了B2B電商管道和社交電商管道覆蓋,將流量模型概念植入市場行銷中,全管道銷售增長明顯。

連接器假說

新行銷的另一種解讀,是互聯網時代的行銷要素組合。

什麼是互聯網?

曾鳴在《智慧商業》裡提出未來智慧商業的前提,是要做好

聯:連接。用各種方法和技術連接+,連結起來;

互:互動。讓線上線下互動,讓線上的員工,使用者,管道,內容互動;

網:結網。網路協同和資料智慧。

新行銷的核心就是要實現線上化,網路化,智慧化

只有實現了三化,我們才真正的把品牌與用戶之間,實現無縫對接、無縫轉化、無縫交互、無縫銷售,無縫聚集在共同的價值觀或者精神歸屬部落裡、圈層裡。這是包政老師在《行銷的本質》裡面提出的一個觀點:產供銷一體的社區商務方式,或者叫做社區行銷。

社區行銷方式是從大量分銷方式,到深度分銷方式之後的一個行銷模式的進化。而這種進化,離不開互聯網方式的連接器,即數位行銷技術的賦能。

數位行銷技術搭建起了社區行銷方式的骨架。

按照連接器的組合看,包括連接,拉新,轉化,裂變,複購,轉介紹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包括APP,小程式,電商平臺,微店,H5,視頻,一物一碼,圖文資訊流,二維碼,資料庫等,這些數位行銷技術的疊加,形成了有機的、連貫的行銷動作,構築了新的行銷場景。

在新的行銷場景下,圈層客戶高效的連接起來,變成了一個去中心化的部落和圈層。連接器解決的是內外部顧客(公司與用戶)交互,管道用戶交互(公司與分銷夥伴)的問題。

在沒有連接器的年代,內外部顧客的數位化程度不高,交互資訊的及時性、全面性、有效性、互動性不夠,沒有真正解決以用戶為中心的問題,也沒有辦法獲得用戶的長價值。

上面這段話有點拗口,舉個例子:

2018年新經銷顧問組一起參與了清風怡麗M2C(工廠消費者)模式的構建。

為什麼清風怡麗要搞M2C模式呢?

是因為清風怡麗的高層發現自己的高端商品在傳統管道賣不動,而其他管道流量費用又貴,銷量還下滑嚴重。一個尷尬的場景就是流量都是別人的,銷量看起來是自己的,但未來不可預期。什麼叫做焦慮,就是對未來沒有掌控感。什麼叫做抑鬱,就是為過去的事情沒有釋懷。

經過顧問組多次與清風怡麗高管團隊溝通,最終我們用了M2C模式實現清風怡麗百萬客戶的線上化,轉化率在60%以上(其他敏感性資料因涉及到保密協議暫不能公開)。在這個過程中,行銷模式設計的邏輯,數位行銷技術的功能定位、矩陣組合、供應商選擇,前臺中台後臺的配合都經過了大量的會議和探討。

再講一個案例,關於現在最火熱的社區電商。

筆者深度訪談了大量社區電商創業者和公司,發現一個最奇怪的現象,有的創業者還在用表格錄入的方式記帳,做客戶訂單匯總,而TOP10的公司都在技術上投入了幾百上千萬的費用,把前臺、中台、後臺全部打通了。自然,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截然不同。

再講一個案例,最近兩年最火的B2B電商也是很多經銷大商和廠家理解不了的。

東哥2018年受可口可樂委託,給中國郵政培訓B2B電商,把中國郵政各個省份的老大、操盤團隊輪訓了一遍。一個最大的感概就是:大家真的是不懂技術。OMSTMSERPWMS,聚合支付,供應鏈金融等等,完全用不上。本來中國郵政能成為覆蓋四五線城市最大的B2B電商平臺的,希望他們在2019年有所變化。

你生活在了這個時代,你就要用這個時代最有效率的工具解決問題。否則,就是時代的棄兒!

凡是不能線上的管道,都是低效率的管道。

凡是不能線上的用戶,都是失聯的用戶。

凡是不能線上的組織,都是低效率的組織。

用一系列數位行銷技術,解決連接器的問題。技術使用是有紅利的,不管是電商還是傳播!


 

關於紅利的最好解釋,麥克盧漢在知名的媒介即訊息裡提到:媒介比訊息更加重要,因為每一種新媒介產生都開創了社會生活和社會行為的新方式。他甚至斷言,媒介是社會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標誌。


 

譬如,拼多多、快手、秒拍等不就是掌握四五線城市的小鎮青年,大媽的使用手機購物的紅利嗎?

火熱的社區電商創業者,不就是掌握微信生態流量紅利和小程式紅利嗎?

道理都明白,問題在哪裡?

相對於互聯網企業CMO(首席行銷官),傳統企業CM0最大的問題是不會玩!

看不起,看不上,沒方法,內心抗拒,藉口年齡偏大。

如果不會玩,劉春雄老師有一劑良藥:老闆換圈子,企業換組織,重倉年輕人。

內容供應鏈假說

沒有內容供應鏈,只有產品供應鏈的企業是做不好新行銷的。

按照施煒老師在《連接》一書中構建的新行銷分析框架認知,交易,關係三位一體的說法,新行銷首先要解決的是認知問題。

而互聯網時代的認知是啟動,勾搭,勾引,互動,有UGCUPC兩種形式。

兩種形式產生了大量的影響用戶心智的炮彈,通過傳播的漣漪效應,最終促使使用者產生交易的衝動和關係的沉澱,形成了一個品牌的圈層和社區。

所以,炮彈庫(內容供應鏈)的建立很有必要。譬如江小白的文案瓶、可口可樂的歌詞瓶,

萬能的大熊在新書《刷屏》裡面總結了內容供應鏈構建的267543模型。同時,大熊(雷世傑)老師用10個年度刷屏案例進行解讀,包括網易公開課、喜茶、999感冒靈、百雀羚等。這個模型按照內容供應鏈角度,就是新傳播邏輯。小圈發起,中圈擴散,大圈打爆,多圈層擊穿。

總結一下,所謂新行銷,就是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用戶體驗更好的行銷。

流量池、連接器、內容供應鏈是做好新行銷的三個把手。

流量池的搭建和運營,方便品牌企業全方位審視自己行銷佈局問題,有沒有四網合一,交叉覆蓋,實現新產品、新模式、新組織、新通路和新傳播的閉環。

連接器的與時俱進與熟練掌握,可以實現品牌、使用者、管道之間的網路聚合&資料賦能效應實現精准分銷和深度粉銷。

內容供應鏈的搭建與運營,不僅要把產品放進顧客的手裡,更重要的是走進顧客的心理,深耕顧客關係,實現情感共鳴和價值觀共鳴,共同營造產供銷一體化的的互聯網社區。

三個模型假說,新行銷的三個抓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