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才能讓行銷效果最大化?”
這可以說是所有行銷人追求的終極目標。也許有人會說,很簡單啊,降低成本、提升轉化,不就可以達到效果最大化的目的麼?
那我問你,怎麼來降低成本、提升轉化呢?只做競價一個管道,尚且容易一點,如果行銷局面鋪的足夠大,做了好幾個推廣管道,又該如何做到效果最大化呢?
在此,告訴您一個思路:整合行銷。
注意,整合行銷絕對不是多管道推廣,而是通過對管道、人員、內容、行銷目的進行整合,達到降低內耗、節省運營成本等行銷效果。
其實,整合行銷聽起來很難,歸根結底不過是通過推廣策略的制定,來實現整個互聯網的流量佈局。
那麼如何制定整合行銷策略呢?我們通過4個步驟來一一說明。
確定模式
可以運用POM模型確定行銷的方向與側重點。什麼是POM模型?即影響力組合模型:
P ( perception) :個人感知(不穩定)
O ( others) :他人評價可信而多樣)
M ( marketers) :企業行銷(單一且不可信)
1、P是指用戶通過個人感官來判斷是否購買產品。由於每個人對每件事情的感官不同,這就導致了決策影響因素的不穩定性。同樣一件產品 ,可能有人愛也有人討厭。
2、O是指他人評價,這項正在成為影響大眾購買的一項重要決策因素。
3、M是指通過行銷的手段來影響用戶的購買決策,比如雙十一的天貓、京東廣告,就是一場行銷之爭,通過大範圍、高頻率覆蓋使用者,來行銷用戶潛意識的選擇。
在POM這個模型中,它們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但隨著時代的發展,P在消費決策中的份額,被O和M瓜分,而O的崛起削弱M。
可以說一切的行銷模式都是基於POM模型延伸的。而企業在做推廣時,就會有一個側重點,比如現如今絕大多數的企業更加側重於M(企業行銷驅動模式)。那麼企業應該如何根據自己的產品選擇合適的側重點呢?
▲M(行銷驅動模式) :它適用於訪客主動產品需求的行業,比如醫療、設備、生活服務等行業。
▲ P (認知驅動模式):它適用於訪客能夠被動產生需求的行業,比如教育、保健品、金融服務等行業。
▲ O(口碑驅動模式) ::它適用於有較高的社交屬性的產品,比如食品、化妝品、奢侈品等行業。
確定行銷目的
凡是都會有一定的目的,尤其是行銷。當我們明確行銷方向後,我們便需要思考:我最終的行銷目的是什麼?比如你是想加強口碑傳播還是銷售產品?
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第二步操作:明確行銷目的。通常情況下,行銷的目的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包裝產品
簡單粗暴,我不追求品牌形象塑造等,我只想讓我的產品銷售出去。那我們便可以以賣點為支撐,打造爆款,以此快速形成流量的轉化。
2、包裝IP
即塑造品牌形象人物。那我們便需要以核心產品為支撐,並通過一定的故事來塑造一個形象鮮明的人物,利用人物的影響力來形成產品的轉化。
最為常見的便是:品牌形象代言人。品牌主尋找和自身形象相符的明星,然後利用明星的自身影響力和個人魅力,來促進產品轉化。
3、包裝品牌
即塑造品牌在用戶心中的形象。
比如: 提起包包,我們會想起LV ;提起飲料,我們會想起可口可樂;提起涼茶,我們會想起王老吉。
這類行銷目的我們需要多個產品和人物做支撐,把流量引到一個平臺,來進行大量宣傳和曝光,並長期不斷地進行輸出。
確定管道
明確了行銷目的,那接下來就需要開始選擇推廣管道。推廣管道可分為免費和付費兩種管道。
1、免費的管道
01. 群,用來聚集和維護流量。QQ群,用來去養一些意向人群,是再好不過的平臺了,可留著慢慢轉化,且成本極低。
02. SEO優化,SEO想上首頁必然需要一定時間,可以獲取一些自然流量。
03. 論壇,基於論壇的流量可以適當獲取一些意向人群,並用群進行承載。
04. 公眾號,一方面用於承載那些網站無法承載的流量,另一方面可基於微信這個大流量平臺繼續去獲取新的流量。
05. 短視頻,現下較火的一個管道,可以嘗試去做。而且短視頻利於使用者的記憶,同時對人物包裝這塊也是極好的。
06. 自媒體,如頭條號、搜狐號、百家號等,自媒體可用於品牌推廣、企業行銷等,且覆蓋面也廣。
2、付費的管道
付費管道有線上投放。如競價、資訊流等推廣方式,獲取一些潛在人群,然後利用網站進行承載轉化。
付費管道還有線下投放。分別是線下沙龍活動,地鐵、公交等看板位元,還有電視廣告等。
確定人員
確定人員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們之前有一篇專門針對整合行銷團隊組建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連結直接查看。
組建整合行銷團隊一個月,業績目標完成率高達167%!
以上就是行銷策略制定的4個步驟,瞭解了行銷策略的制定之後,你知道如何對管道進行佈局,保證用戶的一個持續增長嗎?你知道如何管理用戶的認知,實現品效合的目的嗎?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