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c242b8ee99a678884c6d92c7d8cf15-480x300

 

小米曾經說  互聯網的核心是效率。小米做線上電商,不做線下門店,就是提高效率

小米現在說  我要用3年的時間在國內開1000家線下門店

真香!

本來想寫小米為什麼要搞線下,但是太沒有挑戰性了。在研究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從搞線上到搞線下,比純純的搞線下更難。

線上到線下,很容易水土不服。小米是從純線上管道,到線下管道的典型案例。本文重點研究3個問題

問題1小米線下進程中,生態鏈企業是主攻,還是助攻?

問題2小米的線下 Oppo 的線下 為何選擇截然不同的打法?

問題3追求極致是在賣情懷麼?到底什麼可以指導實戰?

下面開始了~ENJOY

問題1

小米線下進程中,生態鏈企業是主攻/助攻

雷軍說萬億級大公司,會產生於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互聯網,第二階段移動互聯網,第三階段IoT

IoT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物聯網,也就是萬物互聯。

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資訊傳感設備,即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等各種需要的資訊,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路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整理自百度百科

佈局IoT,搶佔萬億級機會,這是小米生態鏈的起點。

普遍意義上IoT分為3層,應用層、網路層、感知層。

感知層用於感知和處理資料,網路層用於網路傳輸,應用層用於解決問題,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智慧硬體都是處於應用層。

網路層和感知層被各個技術驅動的巨頭(咳咳)跑馬圈地,現在小米的機會只在應用層

在今年的小米AIoT大會上提到,小米的IoT已經連接了 1.32 億台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型電腦),在消費類的 IoT 設備裡面排在世界第一。

小米的連接設備,說來說去,都是在講應用層的故事。

 

小米在應用層,連接更多的硬體,既包含小米音響、電視盒子等分髮型設備,也包含掃地機器人,燈等硬體智慧設備。

連接的應用達到一定量級,建立物聯網業務中介軟體的能力。之後能力開放,連接更多的應用。

這是小米應用層的打法,先建立硬體生態,然後再開放能力。

如何連接更多的硬體?如何解決應用層的供應鏈問題?這是小米生態鏈要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小米生態鏈?

是一個基於企業生態的硬體孵化器。

你可以用竹林效應來理解它。

小米是根系,向生態鏈公司輸送養分,包含產品方法論、價值觀等全方位支援。小米和生態鏈公司共同定義產品、主導設計、協助研發,並提供管道支援,行銷支援,負責銷售和售後。

生態鏈公司是竹子,依靠根系,迅速生長。

小米生態鏈孵化的公司分為3個圈層——手機周邊、智慧硬體、生活耗材。

 

第一圈層:手機周邊產品。基於小米已取得的市場佔有率和龐大的活躍用戶群,手機周邊是我們具有先天市場優勢的一個圈層。

第二圈層:智慧硬體。我們認為智慧硬體大的爆發期尚未來臨,但長遠來看,硬體的智慧化是必然的趨勢。

第三個圈層:生活耗材。比如毛巾,牙刷等。如果以現在的眼光看這些耗材,會覺得小米投資跨越的領域有點兒大,但如果能以十年後的眼光看,那麼圍繞個人和家庭生活品質的消費類產品,在消費升級邏輯下,必然會有巨大的市場。另一個方面,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但科技公司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不確定性。這是由科技公司的屬性決定的。所以當一家科技公司擁有了大量耗材類的生意時,它們就能對公司的不確定屬性進行緩衝

——整理自《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

小米生態鏈 隸屬於哪個戰場?

小米生態鏈 攪動的是哪個傳統行業?中國傳統製造業。

2013年,小米做插線板產業分析時發現:行業第一名公牛佔有率30%,第二名突破電器市場佔有率不到3%。沒有第三名。

整個市場被數以萬計的小公司、小品牌、甚至大量小作坊瓜分掉了。這種產業模式的問題是,因為門檻低,同質化競爭,出現大量廉價的差品。而優質的廠商因為佔有市場比例小,為了保持盈利,只能讓產品保持高毛利。

又是一個螞蟻市場面對這種傳統行業,如何改造呢?公公在以往的文章中聊過了很多類似的案例,比如產業路由器模式、比如去中間商化以量制價等。

小米生態鏈的打法:不改造,只硬剛。

小米並沒有選擇改造傳統企業,而是對整個傳統行業開戰。孵化創新企業,正面市場競爭。

這是梁靜茹給的勇氣麼?什麼家庭啊,這是家裡有礦麼?

這是為什麼呢?

小米生態鏈 為何要硬剛

試圖改造中國製造業的,除了小米,還有名創優品。

可是兩者的打法不同,小米是硬剛,名創是改造。

拋個問題,假設你作為一個市場挑戰者,你想攪動一個傳統行業。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選擇硬剛呢?從小米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兩點。

一、如果你要攪動的傳統行業,需要能力重構而不是賦能,請硬剛

小米的生態系統中的生活耗材,是孵化的創新公司做的。

可是,卻不見得比名創優品直接找工廠做的好。

但是智慧硬體,使用孵化模式會比ODMOEM好的多。因為硬體的設計、功能、價格 等是需要互聯網思維深度介入的,是需要深度合作的。

小米生態鏈團隊超過200人,負責ID設計、集中採購、品質控制等支撐。通過生態鏈團隊,對傳統行業進行能力重構

小米描述說此策略是引用了小站練兵

袁世凱在小站以德國軍制為藍本,制訂了一套近代陸軍的組織編制、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糧餉制度等為內容的建軍方案,基本上摒棄了八旗、綠營和湘淮軍的舊制,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成為中國近代陸軍的草創先河。小站練兵是袁世凱在面對清末八旗,綠營腐敗,提出的在當時已有軍制之外新建一隻隊伍,以德國軍制為藍本,注重標準化和近代化。

新兵總是比老兵更生猛?不一定,看情況。

如果是需要能力重構老兵,改造舊部不如在體系外組建一個全新的團隊。從零開始,讓其承擔開創性的業務。

如果是需要賦能的老兵,改造一下,省力又生猛。

二、如果你面對的傳統行業進入壁壘低,可硬剛

行業進入壁壘高,並且家裡沒礦,停一停。

小結

生態鏈系統是為了佈局IOT的應用層,是一個基於企業生態的硬體孵化器。

小米攪動傳統行業時,選擇的不是改造而是硬剛。給我們的啟示是:

一、如果你面對的傳統行業需要能力重構而不是賦能,請硬剛

二、如果你面對的傳統行業進入壁壘低,可硬剛

問題2

小米和Oppo的線下 為何截然不同的打法?

我原以為,小米的新零售,是懸崖勒馬,緊追Oppo。但是實際上,這是全然不同的兩碼邏輯。

現在的小米,在品類和門店都處於擴張策略。而OppoVivo(下文簡稱為OV)都屬於收縮策略。

 

為什麼策略完全不同?因為小米線下的核心是坪效,OV線下的核心是溢價。

小米線下跑的通,在於坪效。

小米把握住了一二線城市的第一波換機潮,卻錯過了三四線城市的第一波換機潮。

OV抓住的,則是小米錯過的這波紅利。

第一撥主要通過互聯網,在一二線城市。所以我們那時候那套打法基本沒有對手。第二撥核心就在三四線、四五線城市,以線下為主,所以這種時候OPPO接住了。——黎萬強

小米現在搞線下,公公覺得是在抓一二線城市的下一波換機。雖然小米的千元機、小米小店在三四線城市開花,但是整體的線下門店的打法,依舊是用一二線城市的。(在下文中oppo部分會詳細描述)

 

一二線城市線下的核心,在於坪效。小米擴充品類,通過高頻帶低頻,提高客單價,是為了提高坪效。採取直營,提高店內運營效率,是為了提高坪效。

坪效,可能真是五環內的概念。三四線城市,租金低,單店流量少,營業額少,何談坪效。

小米的線下坪效全國第二,僅此蘋果,可是依舊玩兒不動三四線城市的。

Oppo 線下的核心:溢價

Oppo的核心是溢價。

手機企業根據基因分為兩大類——互聯網基因、線下基因。小米、魅族等具有典型的互聯網基因,生根於線上。OV等具有典型的線下基因,生根於線上。

OV最大的生命力是線下的管道共同體——管道共擔風險,共用收益。管道利益共同體有3大必備要素。都是典型互聯網基因的企業,學不來的。

 

一、信任共同體,學不來

OV借用了步步高時代的管道共建模式和段永平的部分管道,前員工和核心供應商成為省一級代理商,OV與省代交叉持股結成利益共同體,省代與二代以同樣的方式結成利益共同體。

二、高溢價,學不來

OV一款手機留給各級分銷商的利潤高達1000元。

互聯網基因的廠商,在高性價比的模式下根本不可能留足溢價。線下管道將被迫用黃牛價來進行銷售。造成產品線上缺乏競爭力,線下營收又不足以維護線下管道規模,進而造成互聯網手機賴以生存的行銷模式崩潰。

一加在國內打造了45家線下店,之後迅速全部關店,回歸純線上模式就是前車之鑒。

三、價格穩定,學不來

線下基因的廠商,保證新產品上市6個月不會降價。互聯網手機品牌,上市2個月各種促銷。OV穩定的價格體系保障了管道整體的利益。

高溢價,可能真是五環外的概念。OV砍門店,是為了控制管道共同體質量,控制價格穩定。砍產品,也是為了保證高溢價和穩定。從而保障 管道利益共同體的利益。

小結

為什麼上圖的策略完全不同?因為小米線下的核心是坪效,OV線下的核心是溢價。

問題3

追求極致是在賣情懷麼?

小米的線下進程中,有哪些文化是可以借鑒的呢?

小米的口號追求極致。真的有用麼?還是在賣情懷?

公公認為純屬雞湯,沒有指導意義。

保持健康嘛,那就吃好喝好唄

我都體重200斤腰圍一米五了,為了健康我還要吃好喝好?

你要想成功,你必須追求極致,你得有匠人精神

Emmm……圖示做的很iPhone一樣精細、極致,我就成功了?做煎餅的雞蛋都是早上8:00準時下的,我就能成為煎餅之王?

追求極致,用對了,叫贏的漂亮;用錯了,叫花拳繡腿

追求極致,是好話,但是沒有指導意義。更通俗點說,你要贏百米跑,你一定得到終點線。追求極致就好像這個的動作一樣。

而真正贏得比賽的人,不但要線,更關鍵的是怎麼才能完這100米啊。

所以,如果你也站在起點,不知道如何跑完這100米,我們到底應該從小米身上學點什麼呢?

從小米的互聯網七字訣說起

拋個問題,假設你的公司每天早上要全員喊一句口號,你可以從下面四句中進行選擇:

A 保持專注 B 追求極致 C 創造口碑 D 要快

你會選擇哪個?

別急,我們先看下小米怎麼選;雷軍說互聯網的七字訣是專注 極致 口碑 。按照七字訣的方法去做任何事都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重新看雷軍關於七字訣的手稿,專注是極致、口碑、快的起點。就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專注是最初的那一張。

 

小米如何運用專注呢?兩方面,元產品和核心賣點。

專注在元產品:生態的源頭

定位理論,教會我們聚焦,把東西做少。

但是,生意總是會做大的;手機領域做大後,部分廠商選擇了通過海量機型去鋪管道、佔領用戶,是機海戰略。

還有一種是生態戰略比如小米、iPhone,以手機為中心,不斷衍生出其他產品。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元產品就是這個,萬物是這個生態

小米的元產品是手機,生態是智慧硬體、遊戲、雲服務等。

專注在哪兒?要專注在元產品上,把資源砸在元產品上。

所以,你夠專注麼?

嘗試著把你的所有業務砍到只剩1個,把你2019年的願望砍到只剩1個,把你畢生的夢想砍到只剩1個。

專注,才能造就元產品,如果你的元產品夠強,你就不用再去造一個生態。

 

專注在核心賣點:井噴式增長

《無價》中提到了相關的心理物理學的概念——“物理刺激比率心理感受比率是不同的。

 

如果你是飲料廠商,想讓用戶主觀感覺到2倍的甜度刺激,糖量只需要放1.7就好。

如果你是店鋪老闆,想讓用戶主觀感覺你家比別家亮2倍,那你可能要買上4的燈。

回到現實世界。產品的各個賣點是對使用者的物理刺激,目的是為了提高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小米在做產品定價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你把價格從200元降低到99元的時候,用戶數量不是簡單的翻倍,而是呈5倍甚至10倍的增長,增長趨勢是井噴式的。

專注在哪兒?要專注在核心賣點上。

你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所有的賣點擼一遍,全部優化。而是針對那些心理感受最敏感的點優化。你不是要讓產品更好,而是為了讓用戶更“happy”

小結

小米如何運用專注呢?

首先,把資源砸在元產品,從而自我衍生成為生態。

其次,把資源砸在核心賣點上,從而提高用戶心理感受。

end總結一下啦

問題1小米線下進程中,生態鏈企業是主攻,還是助攻?

生態鏈系統是為了佈局IOT的應用層,是一個基於企業生態的硬體孵化器。小米攪動傳統行業時,選擇的不是改造而是硬剛。

問題2小米的線下 Oppo 的線下 為何選擇截然不同的打法?

小米線下的核心是坪效,OV線下的核心是溢價。

問題3追求極致是在賣情懷麼?到底什麼可以指導實戰?

追求極致沒有指導意義。但是我們可以跟小米學習專注。把資源砸在元產品,從而自我衍生成為生態。把資源砸在核心賣點上,從而提高用戶心理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