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71688578728

 

忽視了選題,你的文章只能是...

一篇文章能否成為爆文,選題時已就經決定了。

選題,寫作中最為核心的環節,卻常常讓無數的新媒體運營者摳破頭皮,寫什麼?用戶喜歡看嗎?能成為爆款嗎?能帶來多少收益?

如果你經常遇到上述問題,請接著往下看。

1選題的重要性

選題決定文章方向

方向決定文章內容

內容決定文章高度

大致可等化於下面公式:

文章高度=80%選題+20%內容和運營     

但現實情況是:

選題是文章成功的核心保障,但運營者在選題方面的學習投入最少

文筆、運營手段僅僅提供輔助,但運營者在此付出的學習時間最多

選題沒有一套標準,不會引起運營者學習上的重視,本末倒置的話,一篇文章就不會寫好。當然,如果選題不好,再怎麼努力也是徒勞。

2選題的判斷

文章選題沒有統一的標準,但選題前運營者應該具備初步的判別能力,為保證選題方向正確,選題前必須要做好準備工作。

1、自我定位

定位之於新媒體運營,等同選題之於自媒體寫作。

梳理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明確能持續為用戶提供那個領域、何種類型的高品質內容,一旦確定了不建議調整

比如你運營的是基礎教育類的公眾號,你的選題就應該以基礎教育為主(教育新聞、學習方法...

如果經常找一些體育、情感、娛樂性質的選題,即使你的文筆很不錯,文章精彩絕倫,但在你的公眾號內發表註定成為不了爆款。

相反,如果你將同樣的文章投稿到與之對應的體育、情感、娛樂性質公眾號,卻有更改概率成為爆款。

2、用戶分析

你的帳號定位明確了,你的目標使用者群體也就大致底定了,要想選題符合目標使用者群體的胃口,必須分析目標使用者的屬性

使用者屬性一般有:年齡、性別、職業、收入、行為習慣...每一項都隱含著用戶得需求

同樣以基礎教育類的公眾號為例

10-20歲的用戶關心學習方法,30-50歲的用戶關心學校的評價,50歲以上的用戶關心教育政策的改動...

低收入群體關注的是區域內學校的排名,高收入群體關注的是全國範圍的學校排名

使用者屬性不同,也就導致其需求不同,運營者在選題時需要及時捕捉目標使用者需求,不然就會陷入自嗨的魔坑。

3、話題評估

當選題既符合帳號定位、又滿足目標使用者得需求時,運營者需要自行對選題做一個評估,判定該選題的能達到的高度,是否值得選用、投入

建議採用多維度表賦值法評估,評估的維度一般有:

時效性

話題性

傳播性

可操作性

3選題的方向

掌握了選題需求,接下來看看選題的方向,方向往往是伴隨用戶需求的,筆者的觀察,選題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思考

1、分享乾貨

所謂乾貨,就是對某個行業、某個領域的實用內容(多為資料包、工具箱、教程集合)整理打包,使用者取之即用,能快速提升基礎能力,譬如「運營公舉小磊磊」就是專注於提供新媒體運營乾貨

創作難度低,以收集整理核心

有需求的用戶群體量大

內容無深度/無廣度

缺乏與用戶得情感紐帶

需要保持持續輸出

2、傳遞熱點

熱點資訊,包含有預見性的和突發性的,受眾可以是全網任意用戶,突出及時性、新穎性、熱議性,譬如專注時政新聞的「人民日報」,專注社會新聞的「南方週末」

目標使用者群體廣泛

傳播速度快

必須及時跟進

必須具備一定的深度分析能力

3、寄託情感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雞湯文,容易抓住了人性的某些弱點,把粉絲帶入到故事情節裡,能引起粉絲的共鳴,往往會引起群體性效應,譬如專注情感的「十點讀書」,專注故事的「視覺志」

容易迅速傳播、產生爆款

用戶粘性足

對創作者的語言駕馭水準要求較高

4、輕鬆娛樂

只要能達到讓用戶放鬆、愉悅,讓用戶覺得有趣打發時間就行,譬如專注星座的「同道大叔」

內容來源廣泛

用戶粘性足

品牌屬性略低

競爭保護壁壘略低

5、科學紀實

即為特定領域的特定用戶群體提供客觀的事實描述,沒有特殊涵義,僅僅提供事實,譬如企業、學校的官方公眾號,定期推送校園內的的要聞

僅針對垂直度極高的用戶群體,粘性十足

對內容編輯無太大要求

不容易傳播擴散

不容易拓展新用戶

4選題的方法

選題的思考方向確定了,接下來我們回歸到具體操作,看看究竟應該怎樣才能快速地、做好選題

1、歷史資料分析

對公眾號發表過的原創文章的閱讀資料進行整理統計分析,得出粉絲的需求度與喜愛度,確定選題

對文章選題分類

所有的原創文章分成幾個大類別,譬如「運營公舉小磊磊」,原創文章分為:運營乾貨、獨家報導、商業思維、成長知識

分析閱讀指數

公眾號後臺分析每篇原創文章的閱讀指標,再分類匯總,得出具體某類別文章的平均閱讀指數

閱讀指數一般有:

閱讀量/

點贊量/

分享量/

閱讀來源分佈

閱讀發展趨勢

因為關注粉絲總數是變化的,所以以百分率計算更為準確

資料分析工具

除了公眾號後臺資料分析,我們還可以借助協力廠商輔助工具完成更多歷史文章資料分析,獲取更精准的結果

常用的資料分析工具有:

壹伴

清博大數據

西瓜外掛程式

2、傾聽粉絲聲音

剛剛提到的歷史資料分析,是我們依靠大資料猜測粉絲可能喜歡的選題。

但還有更為直接的方法,即保持與粉絲的交流互動,及時獲取他們的需求、想法,這不正是我們最需要的選題嗎。這也是提升粉絲活躍度、提升帳號品質的必備條件。

鑒於騰訊政策調整,新開公眾號均無留言許可權,筆者給大家推薦三個和粉絲交流溝通的工具

留言助理

吐個槽

知曉客服

3、借鑒優秀同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相信既然你能看到這篇文章,就不會是某行業或領域的頭部IP吧,當你面對選題毫無思緒時,多向優秀的同行學習,尤其是向競爭對手學習

從他們發表的文章中找選題方向,從閱讀指數來分析該選題的品質,這樣你既能快速獲得選題靈感,同時還能直接跳過很多低品質的選題

這裡要強調,是分析別人的選題技巧,抄襲、洗稿、侵權轉載是絕對禁止的。

4、合理蹭當下熱點

選題蹭熱點,即從當前的社會熱點切入,引出自己的內容,這是所有運營者都必備的技能,因為其效果確實是不可估量,筆者還清晰記得

「今夜九零後」的一篇僅僅 3000 字,名為《在這個從小躺贏到大的女人面前,楊超越真的不算錦鯉......

一夜之間閱讀量破千萬,漲粉 30W+,什麼原因?蹭了支付寶錦鯉活動+當紅明星楊超越的熱點唄。(不過該帳號因部分內容違規早已被封禁)

所以文章選題時蹭對了熱點,能抵過你百萬字的內容。

5、熱點分類

熱點一般分為可預見性的和突發性的

可預見性的熱點包括節假日、紀念日、大型賽事活動...儘管這類熱點我們可以提前準備好相關選題,但因為可預見性,大家都會準備,所以效果可能不會太瘋狂

譬如即將到來的耶誕節,一定會有不少公眾號的選題會選蹭蹭這個熱點

突發性的熱點包括時事熱點、直播新聞...這類熱點一般具有爆發效果猛、傳播速度快、有效時間短等特點,極大地考驗了運營者的綜合能力

譬如前段時間的長生疫苗問題,多篇以此選題的文章收穫了10W+

6、熱點分析工具

及時捕捉住社會熱點是選題蹭熱點的基本,通過微博熱搜、百度指數、微信指數等工具捕捉。

熱點的多維度分析

選題蹭熱點也不是盲目的。當遇到熱點時,我們不是立刻想著怎麼蹭上去,而是分析熱點是否應該蹭、怎麼蹭、預估效果如何

一般有以下幾個維度

熱度

傳播度

話題性

相關度

風險性

切入度

今後筆者會單獨針對蹭熱點及熱點分析詳細介紹,敬請期待

結語

磨刀不誤砍柴工,選題正確了,你的付出才不會是徒勞

另外,選題沒有一套明確的標準,本文所談也大多是個人經驗總結,僅供參考借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