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93188369432

 

不要只會投達人和收線索了!

你會上小紅書“看車”嗎?

汽車界“如火如荼”時,小紅書最近也開始“整活”了。許多用戶近日收到推送,一是被邀請加入“品牌車友會”,可獲得品牌定向合作機會和線下活動邀約,二是被邀請宣傳小紅書網頁版更新,能上班摸魚線上看車,豈不美哉?

如今,很多人已經把小紅書當做生活類的搜尋引擎,以及一個“去熟人化”的朋友圈來使用。但要知道汽車在小紅書還算是一個新生門類,官方帳號“汽車薯”關注者為 5.3 萬,而相似類型的“數碼薯”關注者也已經達到 15.6 萬。

翻閱了一些歷史資料,2020 5 月,小紅書月活為 8500 萬時,汽車相關筆記為 19 萬篇,很少看到車企官方的身影,領克、特斯拉、歐拉官號粉絲才剛過萬。到了 2022 9 月,小紅書月活增長到 2 億以上,汽車筆記接近 400 萬篇,增量達到 20 倍。2023 8 月達到 3 億月活時,汽車筆記數量又翻一倍,達到 800 萬。

如果從聲量來看,汽車行業近幾年確實有一些在小紅書看起來“做得不錯”的品牌。

五菱、領克、特斯拉、比亞迪官號粉絲都已相繼突破 10 萬。五菱以高度匹配社交媒體的平價產品和高效的精細化運營著稱,從各色聯名、敞篷車型到馬卡龍配色,可傳播性很強;領克主推家庭場景車型和女性化配色,輔以新手教程、聯名禮盒、出行體驗等內容;至於零投放的特斯拉,一直以來的高關注主要源於品牌自身的話題性。

當然,對生意是否有幫助,並不能僅依靠聲量來衡量。對高單價、重決策的汽車而言,留資資料的提升,即能轉化為進店試車就算成功了一半,也是一般的主要考核指標。但車企是否能在小紅書獲得想要的結果,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被接受,還會有哪些新玩法?我們為此與專注汽車行銷的代理商 Indigo Social 及一些汽車行業專家進行了對話。

01

開車的女生多了,車企的想法變了

為了多瞭解一些車企近來在小紅書的行銷投入,刀法研究所聯繫了 Indigo Social 的高級合夥人胡懿。有意思的是,這家公司把業務重心聚焦在知乎、B站、小紅書三個各有特點的社交平臺,而非受眾面更廣的微博和抖音,並成為了前面這三個平臺汽車行業的核心代理商。

胡懿表示,她認識的主流汽車品牌多少都在看小紅書的行銷機會,與其他平臺相比,差異化價值首先在於它是如今做中產女性生意“繞不開”的平臺,但又不止於此。在一期播客裡,她還提出這幾個觀點:

  1. 小紅書現在像一個“去熟人化”的朋友圈,如“提車日記”這類內容使用者不想發在朋友圈,就會發在小紅書。
  2. 小紅書是一個非常好的消費樣板,用戶“敢花錢、能花錢、會花錢”。
     
  3. 適合小紅書的內容首先“得好看”,進入真實場景、和實際生活接軌;其次“得有用”,能夠輸出價值。

 

知乎、B站、小紅書這三個平臺,其實差不多都是兩年前開始單獨成立汽車的板塊,推相應的內容。對於車企來說,在小紅書的機會主要在哪裡?

 

2021 年時,我們發現很多使用者都會在小紅書上發“不好意思發朋友圈”、“我提車了”,把它當成一個“去熟人化的朋友圈”,所以覺得可能是潛在的機會。但當時去車企交流,他們會問小紅書女生那麼多,但主要購車對象其實是男性,怎麼辦。我們回答其實女生在購車上是有一票否決權的。易車後來也有女性車市報告,2022 年汽車的主要銷售來自全國 12 個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女性在家庭購車的決策上占了70,而小紅書的用戶超過 50 來自這些城市,它的人群是高度重疊的。現在 A+ 級小型電車卷得非常厲害,主要也是賣給女性。

 

在汽車內容領域,不同的社交平臺所掌握的心智也不太一樣。給人的體感是,汽車平臺更適合查閱功能參數;微博和 B 站的長視頻實測,會掰開車型的每個細節去講解;知乎答主討論車型定位和用車感受更多一些;小紅書上有很多用戶自己的個性化改造,也是觀察提車感受、日常使用的視窗,有點類似“買家秀”的作用。

所以,你們現在一般會如何建議車企客戶搭配使用這些平臺來完成傳播?

 

對,在不同的傳播階段,平臺的搭配很重要,很難在某一個單一平臺做透做穿。經過這兩年實操後的經驗,我們覺得比如可以通過微博和知乎打長短輿論,微博的熱門內容再通過知乎熱榜二次發酵,微博的影響範圍更大,而知乎能形成更深度的討論。

現在年輕一代車評人的核心陣地在 B 站,所以 B 站和垂直媒體可以作為內容源頭和 PR 戰場,創造話題性的視頻內容,拿去其他社交媒體做二次傳播。

像懂車帝就在做一些大型專案,或者專業評測,作為它們非商業化的核心產品,比如前段時間做的新能源「夏季測試」,流量非常高,因為是比較客觀中立的。抖音和小紅書,負責的就是社交變現這一部分。

 

除了傳播聲量以外,車企客戶有多大程度上會關注線索轉化的問題,會想要在小紅書賣車嗎?

 

小紅書 2018 年開始商業化,最初和其他傳統媒體一樣賣的都是資訊流、開屏這些標準化廣告產品。2018 年,我在富豪工作時和他們合作,通過廣告 + 內容合作的形式,發現竟然是可以賣掉車的。銷售還和我們回饋“你們是不是安排人去買車了?”。當時線上留資訊、線下去試駕,給核銷禮品,後來追蹤表單,發現有兩個人買了車。

疫情開始後,汽車的整體行銷會開始探索轉化結果。今年我們去和很多車企交流,他們會問這個到底能不能收割、轉化,有沒有通路,能不能收線索,能不能賣車,能不能解決我的生意問題?

02

新舊勢力的分叉口:除了“表單”還看什麼?

2022 年,小紅書推出“ KFS 內容行銷組合策略”,KKol)指達人投放內容種草,FFeeds)指資訊流廣告,SSearch)指搜索廣告,意在內容和廣告形成協同效應,幫助品牌更高效完成轉化。簡單來說,做小紅書不能只投達人筆記或者效果廣告,官方表示一定要一起“服用”,“療效”才好。

在效果廣告這一端,汽車行業的應用主要是“線索表單”,即用戶點進廣告之後留下姓名電話,等待門店聯繫試駕。表單是傳統汽車行業最看重的行銷維度,但這種思維實際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存在一些缺陷。很多車企認為流量應該儘快變成表單,但首先汽車消費決策鏈路長,影響因素也很多,產品、品牌、服務都會成為影響成交的因素。

刀法研究所在和行業相關專家諮詢後,整理出目前汽車行業內在小紅書的的 3 種不同效果打法:

第一,一些傳統汽車品牌會主要關注 CPL Cost per lead,按引導數收費)。小紅書的差異化在於和其他平臺重合度較低,比如某車企就非常認 CPL,和抖音、懂車帝做了去重,重合率在 7-8 以下。對於傳統看重 CPL 的車企來說,更願意把小紅書當做一個高品質人群的聚集地,因為有著不同的 CPL 來源。(CPL 指每個新潛在客戶獲得時,廣告主需要支付給小紅書的費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精准觸達潛在客戶,減少廣告投放浪費。)

第二,許多豪華品牌不光關注 CPL,也會關注所謂的「品牌粉絲」,即不一定產生購買行為但喜歡品牌的用戶。這一類品牌在平臺上逐漸開始採取新車發佈 + 社群行銷的方式。小紅書最近在推的商業 IP 「紅薯車友會」,如今陸續已經有賓士、寶馬、奧迪、理想等品牌加入,其本質邏輯是把品牌私域轉為公域,可以通過對車友會車主提供的精品內容加熱推廣,影響車友會以外的潛在用戶。

最後,新勢力車企或一些自主新品牌,關注生意但開放程度比較高,試圖以更高效的方式找到並連結網路上的潛在購買使用者,提供服務體驗,促進決策和成交。比如用資料手段盤活自家的 KOC Key Opinion Consumer 關鍵意見消費者)和 KOS Key Opinion Sales 關鍵意見銷售):包括資料介面打通,車主在品牌 APP 發佈的內容一鍵同步小紅書,使私域內容流通到公域中;以及統一培訓銷售開設小紅書帳號,通過內容吸引客戶資源,用後臺資料判斷內容和客流的相關性等等。

當然以上也只是簡單分類,在市場競爭環境下,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都逐漸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品牌慣性,而是盡力用好現有的行銷工具,「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另一個事實是,線索進來的購買者大多本身就已經對品牌有認知和好感,能夠成交不一定都是線索的功勞。衡量傳播內容是否引起了使用者的興趣,理應有更科學的判斷維度。

 

在與車企客戶商定和衡量傳播結果時,你們有什麼建議?有更適合現階段的資料維度嗎?

首先對於車企來說,做小紅書是一個很好的產品調研,可以看到真正的消費者洞察。第二,很多場景是品牌方是想不到的,但可能小紅書的用戶能想到。第三,如果單純來收割是不可能的,還不如去垂媒,成本低得多。

小紅書和抖音作為社交平臺,很像的一個點是從培育到收割,不是直接上來就收。而且今年表單成本非常高,對有的車企來說,拿到一個真人資訊的成本幾乎要破千。

包括小紅書今年一直在講的 TrueInterest 種草值”,但這個在汽車行業還沒被鋪開,因為樣本量太少,沒有辦法跑出整個行業的基準值,會有一定偏差。所以我們現在看的是回搜率和搜索趨勢,在投放階段是不是真的能拉升搜索,和爆文相輔相成,完成 SOV Share of Voice 廣告曝光佔有率)的提升。

傳播的 KPI 只是最淺的一層。曝光量、閱讀和互動量、CPMCost Per Mille,千人成本)、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用戶互動計費)是多少,我覺得只是印證筆記是不是達標了。如果是為了收線索,更有效的是去看投放階段的搜索趨勢,第二是看回搜率,想觸達的用戶會不會來搜索。

03

 車主們的“買家秀”,銷售們的“新戰場”

說完了效果路徑,我們再來看一下內容打法。對於小紅書平臺汽車類目的內容生態,刀法研究所有如下 3 點觀察:

  1. 專業車評人、汽車媒體入駐率還不高,平臺原生的垂直 KOL 也不多,更適合做跨圈行銷。
  2. PUGC UGC 並舉,高贊內容多為乾貨和體驗,理解門檻不高,優點是真實性更強。
     
  3. KOS 的模式在小紅書走通以後,汽車行業也開始嘗試,可能會成,但還沒有樣板。

小紅書還不是專業車評人的天下。像“韓路說車”、“陳震同學”、“極速拍檔”、“盛嘉成”這些在微博、抖音或 B 站成名的百萬級博主,在小紅書僅有幾萬、十幾萬關注者。通過千瓜資料平臺,我們查詢到小紅書在汽車分類下的百萬級博主共有 6 位,一半為女性,分別是“胡楚靚”、“懂車師姐”和“李玉兒撩車”。她們有的分享學車經歷,有的從女生角度去試駕,也有分享“汽車燈光操作方法”之類的用車小技巧。

小紅書還不是專業車評人的天下。像“韓路說車”、“陳震同學”、“極速拍檔”、“盛嘉成”這些在微博、抖音或 B 站成名的百萬級博主,在小紅書僅有幾萬、十幾萬關注者。通過千瓜資料平臺,我們查詢到小紅書在汽車分類下的百萬級博主共有 6 位,一半為女性,分別是“胡楚靚”、“懂車師姐”和“李玉兒撩車”。她們有的分享學車經歷,有的從女生角度去試駕,也有分享“汽車燈光操作方法”之類的用車小技巧。

 

接到多數商業合作的,更多是美妝護膚、旅行攝影、母嬰育兒這些領域的博主。在近一月的萬贊商業筆記裡,有兩條點贊過萬的筆記來自腰部達人,主題為“沉浸式床車小憩”、“沉浸式電車露營”,也有多條來自育兒、情感類達人的視頻植入和模特美圖。翻閱數百條筆記之後,我們發現熱度內容分為“選車求助”、“車載好物”、“汽車改色”、“床車體驗”、“沉浸式開車”、“汽車小知識”等幾類。更像是買家秀聚集地、圖文版論壇。

 

另一個趨勢,也是前文提到的 KOS 行銷在汽車領域開始醞釀。KOS 指具備專業銷售能力及大量垂類行業、品牌知識儲備的內容創作者,在奢品、服配、美妝行業都有成熟案例,代表就是李佳琦。如今在小紅書上用戶欄搜索某個汽車品牌,除了官方帳號外,也出現大量的直營店、4S店以及銷售顧問的個人帳號,有的已積累上千粉絲。

 

 

把產品拍好看和把產品講好,對一個博主來說往往是難以兼得的,你們會建議車企在小紅書更多投入在哪一塊?

 

其實在小紅書上我們比較少合作垂媒。最近一個比較新的思路是做乾貨型內容,這也是小紅書用戶比較喜歡看的。“極限二選一”、“30萬的SUV”怎麼挑,這種表格類的、或者對比類的內容就蠻受歡迎的。很多汽車客戶會想去做場景、lifestyle,比如多巴胺、citywalk,他們希望用平臺上原生火的主題,來配合產品來做內容。但是也會看到一些垂媒在小紅書上是有流量的,他們會按照小紅書的審美和語境,重新設計自己的內容。

但我們也不會只合作“顏值博主”,拍漂亮的圖就行。這樣留言就都會變成“包是什麼,衣服是什麼”。車的感覺是模糊的、沒有個性的,不知道使用場景、要賣給誰、優勢點在哪。所以我們經常會去合作一些母嬰和職場博主,他們有工作經驗、至少從行文邏輯和場景設置上都會合理很多。

 

KOS 一定是做精品的過程。平臺側最近 KOS 也推得很厲害,但一個矛盾點在於,如果無法批量和規模化,這個商業產品就推不下去, 批量化又會出現惡性競爭,導致大家體感很差。我現在做的一個事情是找到好的溝通模版和內容形式,比如一些銷售發的講產品對比、產品升級、獨特場景、工作成就感的內容就很好,而且他們不是什麼車都能賣好的,找到一款能賣好的主打車就夠了。KOS 不是要發爆款,最好是筆記內容可以引發互動,有人來問詢。

 

怎麼看待直播這件事呢?2020 年領克就在小紅書進行過一波直播嘗試,對外宣傳的轉化率也很高。但近三年來似乎沒有更好的案例,如今章小蕙、董潔提供了一個新的樣本,汽車行業還有可能做直播嗎?

 

我們上次試了一下品牌的上市直播,幫小紅書單獨拉了個流,有點意外,自然進來觀看的人還是挺多的,但如果說要直接通過直播轉化去賣,一個是土壤不匹配,還有一個我覺得還沒到時候。

抖音汽18年開啟“星火燎原”計畫的時候,手把手給了經銷商很好的扶持。每個經銷商都有一個直接對接的群,有專門地推的老師在跟進,手把手教、帶、練,比如他們會給拍攝的視頻範本,只要照著拍就一定有流量,會火。經銷商拿到正回饋,也會積極回應。後續經銷商開始做店播,日常一天可能 20-30 個人進來看,好的時候有 100 多個線上觀看,轉化率差不多在 3%(這個是個大盤資料)。但即使抖音現在這麼大的體量,對經銷商來說也只是補充流量池,並不是一個主要的線索池。

04

分析師點評

對於小紅書、B站、知乎、抖音等社交平臺,我們看到這兩年汽車行業的發展,一方面帶動了它們各自深化自己的垂類內容和商業模式,同時也反過來促進汽車品牌,逐步完成行銷模式的更新反覆運算。

樂於討論消費,高度生活化,以及女性占比70%的社區屬性,小紅書無疑是美妝、穿搭等品類發展客群的天然土壤。但對競爭越演越烈的汽車行業來說,如何在小紅書做「好」行銷,依然值得去探索出一個更標準的答案,需要平臺和品牌一起去思考。畢竟用戶喜歡,才最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