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DeepSeek逼瘋了
最近,科技圈被一匹“黑馬”攪得熱鬧非凡,那就是 DeepSeek 。
橫空出世的DeepSeek,迅速登頂中美應用商店免費App 下載排行榜榜首 ,以超低預算和創新路線,讓整個AI行業都為之一震,也讓行業老大哥OpenAI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01
應對DeepSeek, OpenAI怒砸1億廣告費!
面對來勢洶洶的挑戰,OpenAI不再坐以待斃,並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斥資 1億+人民幣 ,在超級碗投放廣告 。
這也是OpenAI自2015年成立以來所投放的首支廣告。
廣告通過點描畫風格的動畫,呈現了人類 從發現火到AI誕生的偉大發明歷程 ,追溯了人類技術演變和進化的歷程。
最後,鏡頭聚焦在人工智慧的現代應用,例如ChatGPT處理日常任務、撰寫商業計畫和語言輔導等。
可見,OpenAI想借此廣告表達,AI將成為改變世界的重要技術革新,以及與人類偉大發明齊頭並進的願景。
對於該則廣告, 網友的評價十分一針見血:
有意思的是,相比OpenAI的豪擲千金,DeepSeek則憑藉憑藉純粹的技術實力和開源策略獲得了全球開發者的自發支援,走出了“0投放”的出海之路。
與此同時,DeepSeek也用行動證明,在AI這個本應靠技術實力說話的領域,技術才是王道。
02
各大AI公司,在超級碗開啟廣告大戰
除了OpenAI,許多企業都在中場秀廣告上推廣了自家的AI工具。
OpenAI的“老對頭”穀歌借勢宣傳AI工具Gemini,講述了求職者如何在AI的輔助下,重拾信心、應對挑戰的故事。
Meta自2022年以來首次重返超級碗,推廣由AI技術驅動的核心產品Ray-Ban Meta智慧眼鏡;
功能變數名稱註冊商GoDaddy在缺席8年後高調回歸超級碗,推廣其AI工具Airo;住宿預訂公司Booking.com則是連續第四年參加超級碗的廣告,此次主要宣傳了其應用的AI旅行規劃功能。
然而,精選君發現了一個細節——
推廣AI產品的廣告竟然沒有一個是AI做的!
03
用AI做廣告不可靠,還是得靠人?
以OpenAI此次的投放為例,該廣告是在新任首席行銷官(CMO)Kate Rouch 領導下製作的,其刻意避開了人工智慧等容易引發公眾恐慌的元素,而是專注於AI能在日常生活帶來的實際幫助,希望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在創意階段,OpenAI的文本生成視頻AI工具Sora被用於快速原型開發和探索不同的鏡頭處理方式,但最終的動畫是由人類藝術家製作的。
Kate Rouch 的解釋是:“這是對人類創造力的慶祝,是人類創造力的延伸。”
對此,我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傳播效果來看 ,人類製作廣告能更好地引發觀眾情感共鳴。
尤其在超級碗這樣的全民關注盛會上,面對廣大對AI認知參差不齊的觀眾,用人類熟悉的藝術創作手法,能夠讓觀眾迅速代入,進而理解AI是人類創新的延續,而非威脅。
另外,製作難度與時間成本也是重要因素。AI創作在複雜創意表達上仍有局限,且超級碗廣告製作時間很緊,人類能夠憑藉豐富經驗和高效協作,按時高質完成,避免AI創作可能出現的反復修改、難以達預期效果等問題。
畢竟,AI廣告翻車已有前車之鑒。
今年超級碗與OpenAI展開直接競爭的穀歌,就踩過AI製作的坑。
超級碗預熱期間,穀歌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其超級碗廣告活動的預覽,並為美國每一個州都製作了推廣視頻。其中,一條本地廣告中出現了錯誤。
一位乳酪商請求 Gemini 為“Smoked Gouda(煙熏高達乳酪)”撰寫一段吸引乳酪愛好者的描述。
谷歌的AI模型生成了一段文案,但這段文案中出現了 “全球超過一半的乳酪消費是高達乳酪” 這樣的說法。但是其在全球乳酪消費中的占比遠沒有那麼高,人們更常聽到的乳酪種類是切達乳酪或馬蘇里拉乳酪。
隨後,穀歌迅速進行了修改,並在後續解釋中強調,Gemini的資料來源是基於網路資訊,使用者可以自行核實。
但這一事件也再次警示人們,AI並不總是可靠的。
回顧這場超級碗AI廣告大戰,我們很難判定行銷效果的好壞,但唯一可以確認的幾點是:
1、AI公司做廣告也離不開cmo的把關。
2、AI公司也需要打廣告。
3、AI產出的廣告品質不穩定,還是得靠人類。
長籲一口氣,感覺自己的飯碗暫時還是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