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朋友很多,賺錢卻很少?其實人際關係與商業利益並不一致,商業合作講究的是互惠、平等,而不是靠所謂關係讓朋友勉強為難。商業合作講求你能為對方提供價值;其次,你和對方在商業地位上還要平起平坐,門當戶對。
應邀參加一次創業者的聚會活動,有一位年輕的創業者在發言中強調:你認識誰比你有什麼(會什麼)更重要,所以要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多認識天使、VC、各式各樣的投資人才是王道……
我在一旁聽了,頗為擔心。
作為多年的創業企業教練,我深諳人際關係在創業之初對創業者的巨大心理安慰和幫助,但是就本質而言,人際關係和商業上的合作關係並不一致。
人際關係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等行為而帶來的心理上的聯繫,這種聯繫往往是基於彼此價值觀、共同經歷、興趣愛好等等,當然還有血緣和姻緣的因素。
而商業上的合作關係並非完全遵循這種規律,它首先遵循的是價值規律:你能為我帶來什麼價值。
這種赤裸裸的價值導向其實是資本主義提升生產效率的內在要求。
要說清楚這個“內在要求”,需要追溯到幾百年前的資本主義初期。
彼時,社會化大生產開始流行,取代了小農經濟“小而全”的生產模式。企業主判斷一個生產環節是應該自己來做,還是交由社會化分工來配合,取決於2個成本之間的比較。
一個是自己來生產,由此而產生的“組織成本”,包括原料、人工、機器設備,場地,以及耗費的研發、試產、量產的時間等等。
另一個是從外部採購,由此產生的“購買成本”,包括直接購買耗費的資金,搜尋比價耗費的人工時間等等。
上述成本並非僅僅財務概念,而是一個管理概念,是一個TCO(整體擁有成本)的概念。比較下來,哪個成本低就會選擇哪個!
延續至今,在商業合作中,如果僅僅是依靠人際關係,而不能遵循價值規律,為對方創造價值,這時候的人際關係和商業上的合作關係並不一致。
或許馬上就有跳出來挑戰的:“為什麼不一致?天朝大地難道不是到處官商勾結,靠人際關係處處通行嗎?”
我不否認有這種情況,不過這種“拼爹”的人際關係其實並不是成熟的商業上的合作關係。
成熟的商業上的合作關係,首先是雙贏乃至多贏。最典型的是你有水果,我有糧食,所有我們互換,你的效益提升,我的效益也提升,所有人都從這種合作中收益,在經濟學上來講,這是從“帕累托”改善的巨大空間中獲取收益。
而天朝現在的“人際關係”和商業合作關係的合二為一,卻是以“橋塌塌”+“樓倒倒”;“蘇丹紅”+“三聚氰胺”的盛行為代價,這種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的商業合作,其實就是打著人際關係幌子,實為官商勾結、權錢交易。這也是各種EMBA班、總裁班流行的根本原因。
那麼如果我能夠給對方提供價值,我和對方(決策者)又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我不就可以利用人際關係做成商業合作的關係了嗎?
是的,前提是這個世界上就你獨家供應商。
可行嗎?這個好像很難,辦不到哦!
那麼,怎麼才能利用人際關係為商業合作加分呢?
答案是:要先滿足2個條件,然後人際關係才能為商業合作加分。
這2個必要條件是:首先,你能為對方提供價值;其次,你和對方在商業地位上還要平起平坐,門當戶對。
這就是,你看到的萬科的合作夥伴都是建材行業頂級的品牌,比如日本驪住、多樂士、安信地板;而跨國公司在華員工出差,有錢的住五星級的喜達屋、萬豪品牌;沒錢也是如家、漢庭、錦江之星。
把話題拉回來,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其他商業人士,需要銘記在心的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和長久的商業合作關係都只是互為必要條件,卻遠遠不是互為充分條件。商業合作講究的互惠、平等,而不是靠所謂關係讓朋友勉強為難。如果目前夠不到合作的條件,那就只有一條路,努力、繼續努力,縮短差距。
想起了自己的兩位好友,一位創業,一位大企業老總。我們都一直關注創業的那位,大家交往十多年了,在他最困難時候都沒找過老總照顧!而事實,老總當年管轄隨便一個業務給他做起碼一年也上千萬。我曾經問他,有關係為啥不用?他回答:目前我公司實力還不足以服務對方(大企業老總)公司,真正朋友應該是平等互惠合作,而不是靠所謂關係勉強讓朋友為難!
的確,朋友之間無論貧富貴賤都可以相交;而商場上講究互惠互利、實力對等!
你,是不是一下子搞清了許多困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