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nagershare:稻盛和夫是日本經營四聖之一。他,在企業的每一個階段都做出正確的決策,在日本泡沫經濟全盛時期堅守實業,泡沫破滅後帶領員工在不景氣歲月裡打造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後臨危受命,拯救了日本航空。馬雲親自登門拜訪,並三次請他到杭州阿裡巴巴總部請教如何做管理。他的經營哲學值得深思和學習。本文精選自稻盛和夫口述《京瓷哲學》。

1959年,一群賞識我技術能力的人向我提供支援,並幫助我創立了京瓷公司。創業伊始的京瓷是一家資本金300萬日元,員工28人的小公司。連公司用房都是租借的。

剛剛創立後,京瓷就立即遇到了諸多問題。而每當遇到問題時,員工總會接二連三的要求我做出裁決。當時的我,只要判斷稍有失誤,就可能會讓繈褓中的公司陷入危機,使員工流落街頭。於是,對於公司經營既無經驗,又無知識的我,開始絞盡腦汁地思索“要怎樣才能做出正確判斷?要怎樣才能讓公司持續發展?”

作為人,何謂正確?

經過苦苦思索,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首先要問自己“作為人,何謂正確?”一旦認定是正確的,就毫不動搖地貫徹到底。大家小時候,學校老師和自己父母肯定教過你那些平常的、原始的倫理觀。比如“莫貪心”“莫欺騙”“莫說謊”“要誠實”等。我把這些最為稀鬆平常的倫理觀作為判斷一切事物的準繩。

這樣的判斷基準似乎過於單純,但它正是能夠看清事物本質、做出正確判斷的方法。正是因為有了如此明快的判斷基準,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才能在經營京瓷、KDDI以及日航的過程中做到判斷正確,從而使各公司發展成長。

我們並不依賴所謂的經營常識。比如說,“因為一般的公司都這樣做,所以……”我們不會依據這類常識做出輕率的判斷。

無論是組織、財務還是利潤的分配,如果認識到事情本來應該怎樣,以事物的本質為依據做出判斷,那麼,即使是在國外,即使面對至今未曾遇到過的新的經濟狀況,判斷也不會失誤。

我所說的“至今未曾遇到過的新的經濟狀況”,指的是類似當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那樣的意外狀況。面對劇變,企業家必須做出正確判斷。而在做判斷時,企業家必須遵守普遍性的道德準則,把“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判斷基準。

換言之,無論我們身處什麼時代,在判斷事物時,都必須把“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原則。我稱其為“依據原理原則做出判斷”。

不努力,暴富也不長久

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不少人因舞弊行為被揭發,甚至被判刑。在泡沫經濟的全盛時期,那些盛氣淩人的所謂“商界精英”在銀座和大阪等地大興土木、高建高樓、大搖大擺地走在繁華商業街,天天紙醉金迷、花錢如水,每晚少則消費幾百萬日元,多則幾千萬日元。而在短短10年間,這些人就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作為企業家,切不可只專注於滿足一己之私欲。必須把全體員工的幸福放在心上。如果公司倒閉,那麼為其賭上將來而拼命努力工作的員工們就會流落街頭。身為企業家,哪怕僅僅為了不讓這一幕發生,也應該做到“吃苦在前,努力表率”。如果企業家以美好的心靈來描繪“想讓自己的企業發展壯大”的願望,那麼從較長的時間跨度來看,勢必會得到相應的福報。

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以金融機構為代表的眾多企業陷入了經營危機。在泡沫繁榮期,這些企業幾乎都曾染指地產與證券投資。有的企業家可能會說:“幸虧我們公司沒有參與這種投資,所以逃過一劫。”但這或許只是因為當時沒有多餘的資金。如果有錢投資,可能也會被那些財富故事所吸引,早早上鉤,最後陷入破產境地。

當時有不少人建議我投資地產和證券,對於對方開出的條件,我是這麼想的:“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兒。即便有,也是違反常理的。如果不靠努力奮鬥也能賺大錢,那人人都會覺得努力的人是傻子。這樣一來,社會勢必會出問題。如果我參與其中,哪怕能夠暴富一時,也絕對不會長久,還會對我以後的人生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基於這樣的考慮,我拒絕了所有的相關建議。不管對方如何用“高收益率”做誘餌,我都不為所動,因為我相信,這種不勞而獲的投機方法屬於邪道,無法讓公司良性發展。

在日本泡沫經濟的繁榮期,各家企業爭先恐後地投資房地產,隨著泡沫破滅,它們都背負了巨額的不良資產。究其根源,便是步人後塵、盲目跟風的思想所導致的惡果。打個比方,當雙腳踏入四下無人的泥田時,必須自己獨立思考“怎樣才能快速地把腳從泥地裡抽出來?”“如果鞋子掉進泥坑了,怎樣才能拿出來,去哪裡洗乾淨?”

然而,現實中卻有許多貪圖安逸的企業家,他們只要遇到些許經營方面的挫折,便立刻去向別人請教解決對策。如果是中小企業領導去向大企業領導請教,那我還可以理解;如果大企業領導向取得成功的中小企業“取經”,那就是原則性的錯誤了。我認為,領導的這種錯誤思維,正是企業無法順利發展的癥結所在。

以利他之心作為判斷基準

在人的行為中,最值得敬佩和最為美好的便是利他行為。人們往往傾向於首先考慮自身的得失,但其實人們同時也具有把“為他人做貢獻、為他人帶去歡樂”作為人生最高幸福的利他之心。

我總是一有機會就強調“為世人、為社會盡力是人類最高尚的行為”。與“為世人、為社會”相比,“為夥伴”確實屬於狹隘得多的利他行為,但在企業經營方面,這點至關重要。

企業家奮鬥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與商界對手決一勝負。換言之,我們不是為了把別人打垮而努力工作的,而是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讓自己的企業變得出色。如果自己的企業已經發展得非常優秀,就可以用餘力去幫助別人的企業發展成長,這當然是善莫大焉。但首先一定要做到拼命努力,讓自己的企業變得出色,這點非常重要。

如何處理部下請示的問題,如何下達各種指示……企業家需要做各種判斷。在日常工作中,企業家往往會憑直覺做出判斷,但如果沒有經過“專門訓練”,其判斷過程往往基於人性中的“本能部分”。

人在對事物做出判斷之前,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進行思考:“這件事是否對自己有利”“這麼做是否能讓自己公司賺錢”大多數企業家都是以這種本能模式來判斷問題的。

然而,這樣的判斷方式或許能讓自身獲益,但也可能給周圍人造成困擾。舉個極端例子,有的人發現客戶對行情一無所知,便試圖把產品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推銷給對方。客戶對行情不瞭解,如果以不合理的高價買入,勢必會遭受損失,這是顯而易見的。可賣方卻強詞奪理:“是他自己說要買的,交易屬於雙方自願,我有什麼錯?”

如果在思考問題時僅僅基於本能,就可能會做出這種損人利己的事,而這會成為日後發生嚴重問題的導火索。相反如果以利他心進行思考判斷,就會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當遇到上述情況時,就會想到:“如果賣高價的話,自己或許能賺上一大筆,但會損害對方的利益。”於是懸崖勒馬,對客戶說:“我不會讓你買貴了的。我會給你提供合理價格。”這麼做似乎有點吃虧,但日後勢必能給雙方帶來共贏的結果。

 

  稻盛和夫的十二條經營秘訣

  以心為本的經營

京瓷公司是從一個既沒有資金,也沒有信譽和業績的街道小工廠起步的。當時,它依靠的只是僅有的一點技術,以及相互信賴的28名員工。

在創業初期,真可謂是無依無靠。我本人對企業經營也是一竅不通,因此每天都極為不安。“企業應該以什麼為支柱?”“我應該如何開展工作?”在資金缺乏、技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以心為本”便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換言之,我當時想到的唯一出路是“讓公司的28名員工齊心協力、團結奮鬥”。

常言說,人心易變,但同時,比人心更堅固的東西並不存在。正因為大家心心相連,才有了京瓷今天的發展。

  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潤

企業如果沒有利潤就無法生存。追求利潤既不是可恥的事,也不違背做人的原則。

在自由經濟的市場環境中,由競爭結果決定的價格就是合理的價格,以這個價格堂堂正正地做生意所賺得的利潤,就是正當的利潤。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中,努力推進合理化,提高附加價值,才能增加利潤。

不是為了滿足顧客的要求腳踏實地、努力工作,而是靠投機和不正當手段牟取暴利,夢想一攫千金。在這樣的世風中,光明正大地開展事業,追求正當的利潤,為社會多做貢獻,這就是京瓷的經營之道。

如今充斥著無良企業和企業家,他們通過投機和違規行為牟取暴利,妄圖一夜暴富。而我反復強調,京瓷一直堅持走“合法開展事業,追求正當利潤”的光明大道。

  遵循原理原則

京瓷自創建以來,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遵循原理原則的前提下做出決斷的。公司的經營應該合乎情理,遵循道德。否則,經營就不可能順利進行,更不可能長期發展。

  貫徹顧客至上主義

我一直用“顧客至上主義”這個詞來概括“取悅客戶是從商之本”的道理。

極度重視技術研發,從不懈怠;盡力滿足客戶對於交貨期的各種“無理要求”,哪怕大半夜,也要按照客戶的指示送貨上門;總是儘量接受客戶的壓價。京瓷公司之所以這麼做,正是基於“取悅客戶”的真誠意願。

在我看來,經商的根本便是“無論如何都要取悅客戶”。如果做不到這點,企業便無法持續獲得利潤。

以大家族主義開展經營

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同甘共苦,我們一貫重視這種家族式的信賴關係。這是京瓷員工攜手並進的出發點。

這種家族式的關係,使員工們互存感謝之心,相互體諒,建立起彼此信賴的關係,成為做好工作的基礎。正因為像家族一樣,當同事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能夠無條件地互相幫助,甚至個人的私事也能像家人那樣相互交談。

我們所說的“以心為本的經營”,也可以說,就是指重視這種家族式關係的經營。

  貫徹實力主義

運營一個組織最重要的是,這個組織各部門負責人是否由真正有實力的人來擔任。

真正有實力的人,不僅擁有勝任職務的能力,同時具備人高尚的格,值得信任,值得尊敬,願意為眾人的利益發揮自己的能力。要給這樣的人提供出任組織負責人的機會,並讓他們充分施展才能,一定要形成這樣的組織氛圍。貫徹實力主義,組織就會得到強化,進而達到為全體員工謀福利的目的。

  重視夥伴關係

公司同事間的關係,不是經營者與員工之間的那種縱向的從屬關係,基本上是橫向的夥伴關係,是同志關係。大家朝著一個目標一起行動,為實現共同的理想團結奮鬥。

重視夥伴關係”與之前闡述的“以心為本的經營”和“以大家族主義開展經營”的兩大條目一樣,都是我在創業初期思考的結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身為企業家的自信”。

企業家與受雇者、資本家與勞動者、當權者與服從者,如果把這樣的上下級關係引入企業,公司便會以“上級命令,下級執行”的官僚方式運作。一旦上級指示錯誤,恐怕會殃及整個組織。

全員參與經營

普通企業往往採取“金字塔式”的經營模式——頂層是社長,社長下面是核心幹部,核心幹部下面是各組織的部長和科長,命令自上而下傳達,各部門奉命行事。京瓷非常重視“全員參與經營”,在創業初期,我就毅然決定,讓公司僅有的28名員工共同參與經營。

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為經營出謀獻策,並參與制訂經營計畫。這裡的關鍵在於不是少數人而是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

當每個人都通過參與經營得以實現自我,全體員工齊心協力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的時候,團隊的目標就能實現。

全員參與的精神,也適用於公司活動和聚會。為了培養開放式的人際關係、夥伴意識、家族意識,我們經常舉辦各種活動,並同工作一樣,要求全員參與。

  統一方向,形成合力

為了實現統一方向,形成合力,要徹底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

從本質上說,本條目與“全員參與經營”基於相同的道理。

如果員工不情願參與企業經營,那該怎麼辦?”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就需要員工凝聚到同一個方向。“思維方式”是經營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企業家的首要任務是讓全體員工的思維方式保持一致。此外,還要確定一致的前進方向和目標。

換言之,讓全體員工參與經營時,首先必須讓他們對企業的前進方向和目標具有統一的認識。這點非常重要。

 重視獨創性

京瓷自創業之時,就非常重視獨創性,從不模仿他人,一直憑藉獨特的技術與對手一決勝負。其他公司不敢接手的訂單,我們欣然接受,之後全體員工拼命努力,創造出這種產品。隨之也就確立並積蓄了一項項獨創性的技術。

譬如,京瓷曾獲得過大河內紀念生產特別獎、科學技術廳長官獎等獎項,特別是多層封裝技術的開發成功,更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這項技術為京瓷飛躍性的發展帶來了機會。

抱著無論如何也要成功的強烈的使命感,每天鑽研創新,一步一步積累,必將孕育出卓越的發明創造。

 玻璃般透明的經營

光明正大的作風是企業家的威信與魄力之源。員工作為受雇于企業的勞動者,往往會產生“企業家可能在通過剝削我們而發大財”“企業家可能獨佔了我們大家創造的利益”等想法,而我想消除這種偏見。

京瓷以信賴關係為基礎開展經營,包括會計在內的所有業務全部公開,形成了毋庸置疑的體系。

舉例來說,按照“單位時間核算制度”,所有部門的經營業績都向全體員工公開。自己的組織的利潤是多少,具體內容如何,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瞭解。另一方面,每個人也都敞開心扉,在工作上追求公開性。

公司內部如同玻璃般透明開放,我們就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樹立高目標

創業之初,京瓷的廠房是租來的,員工不足百人。但從那時起,我就提出“京瓷要放眼全球,向著全世界的京瓷前進”。公司雖小,卻把目光投向世界,這就是樹立高目標,樹立遠大的目標。

只有設定高目標的人,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功。只追求低目標的人,只能得到渺小的結果。如果自己設定了遠大的目標,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就能走向成功。

只有胸懷大志,樂觀開朗,描繪宏偉的藍圖,樹立遠大的目標,才能成就難以想像的偉大事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