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發散思維與逆向思維

  《奇葩說》蔡康永與高曉松的互懟非常有意思。從辯論風格上看,兩人都是學者型理性風,兩差異在於,蔡康永就像化骨綿掌,表面上沒有什麼激烈的觀點,卻常常跳出爭議,以一個全新的看問題;高曉松就像獨孤九劍,旁徵博引間,總有出人意料的角度,作振聾發聵之聲。有一集辯論的主題是“30歲是追求夢想還是穩定工作,蔡康永的立場是穩定工作,他有一句話比較兩種心態的結果:

 

  (追逐錢的人,最後如果真的賺到了一堆錢,他會非常開心,可是追逐夢想的人,最後如果得到是一場夢,他會非常難過)

  有一集辯論的主題是該不該向父母出櫃,高曉松的立場是正方,其中有一句話把話鋒轉向異性戀

 

  (我們這些異性戀裡,變態的,擰巴的,不要臉的,多極了)

  我總結下來,蔡康永更習慣發散思維,高曉松更擅長逆向思維”(只是相對而言),剛好是非常規思維中最重要的兩種。

  我們平時總把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混為一談,雖然它們都是非常規思維,但這倆哥們兒性格其實剛好相反。

  2.攻與守

  發散思維要求大腦處於放鬆狀態,以開放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奇葩說》裡最擅長發散的不是蔡康永,而是馬東。有一集,馬東問柳岩,如果只能和唐僧師徒四人中的一人在一個孤島上,你選誰?柳岩說孫悟空。馬東老師立刻一本正經地問:因為他有金箍棒嗎?”

  好吧,拋開這是一個葷段子不談,我們可以看到發散型思維的部分特點:

  一件事就像一顆樹,正常思維總是聚焦它最核心的意義——樹幹,而發散型思維注意到的是樹枝、樹葉、樹根……

 

  那麼逆向思維呢?我們很熟悉的司馬光砸缸就是一個逆向思維案例。如果有人落水,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的逆向思維,是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

  逆向思維同樣聚集於最核心的意義——樹幹,但它的方法是反思:為什麼這是樹幹,而不是一個大的樹枝呢?

 

  (坦白說,在每個人的記憶裡,自己都是被欺負的——小孩子被欺負不應該打回去)

  比較一下這兩種思維方式:

  辯手選擇的立場比較平常時,常規思路不太容易出彩,最佳辯論策略是嘗試各種不同的腦回路,從各個方向來穩定自己的立場。

  選擇的立場比較有挑戰性時,話說多了,破綻也多。最佳策略是反駁,不管我對不對,反正你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需要逆向思維。

  發散思維如同處於取得優勢後轉入防守的拳擊手,要從各種角度鞏固自己的優勢;“逆向思維如同防守反擊的拳擊手,守好自己的門戶,盯著對方的破綻,出奇不意地發出反擊。

  發散思維的難點在於合情合理,逆向思維的難點在於奇詭深刻,所以有觀眾評論:高曉松說什麼我都服,蔡康永說什麼我都信。

  那麼,馬東又為什麼要發散思維?

  3.順與逆

  某嘉賓說:我有處女情結,我媳婦嫁我的時候是處女。

  馬東說:現在也是嗎?當臺上的嘉賓唇槍舌劍時,我們很容易忘了《奇葩說》是一檔披著辯論賽外衣的娛樂節目,但馬東不能忘,他是主持人,他要保證場上的氣氛是歡樂輕鬆的。

 

  (她說愛情是一場 你死我活的戰爭,但我覺得即使你贏了,你最多就當個寡婦)

  馬東需要發散思維,因為他是主持人,不能有傾向性,又要娛樂觀眾,類似的打諢插科很多:

  你可不服,也可以委屈,但你被淘汰了。

  奮鬥不一定成功,但不奮鬥一定很舒服。前面說,發散思維可以從各種角度拓展辯題的意義,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場面太緊張,雙方針尖對麥芒,就需要拉架,還不能直接拉,一定要故意跑題,發散思維就可以在跑題中緩解敵對氛圍,所以一般段子都是用發散思維創作的。

  相對而言,當思路一邊倒,氣氛好好好時,想要充分的討論,那就需要有雞蛋裡面挑骨頭的逆向思維了。

  《奇葩說》裡最能體現逆向思維特點,不是高曉松,而場上有職業辯手背景的選手。

 

  (所謂優點,只是我們把一個人的特點往好處看,所謂的缺點,只是我們把一個人的特點,往壞處看)

  以馬薇薇為代表:

  你沒有愛了,你需要陪伴,所以你需要我一輩子不離開你……,養條狗啊!

  人生只要不傷害別人,沒有什麼捷徑是真正值得抨擊的。

  成年男女,像個孩子的時候最可愛,真把自己當個孩子的時候最可怕。逆向思維不是故意對著來,而是跳出議題的常規討論範圍,重新設置一個更有高度的議題,看看柏邦妮是怎麼偷換議題的:

 

  (有無數人跟你說,你一定要現在有一個小孩,否則你老了以後怎麼辦?我們為了人生最後二十年,生活品質最差的二十年,就付出了我們的整個一生)

  這兩種思維也體現在專業辯論賽和《奇葩說》的區別上:

  職業辯手要贏的是評委,用逆向思維不斷設置議題,至少能讓自己多說話,控制主動權;但上《奇葩說》要贏的是觀眾,就要有娛樂精神,發散思維才能夠讓你擁有超高的人氣。

  4.01

  這兩種非常規思維並不局限於辯論中。工作中,如果你遇到的是常規任務,你更需要發散思維:想一想這個任務有沒有什麼潛在的要求?想一想工作方法上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想一想這個工作和別人的工作有沒有什麼聯繫?……

  如果你遇到的是困難任務,你更需要逆向思維:大家都在糾結的部分是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我們面對的困難是否真的需要被解決?它的需求是否存在定義上的錯誤?……

  從工作類型上講,發散思維更適合藝術創作,逆向思維更長於創造發明。

  洗衣機脫水缸的轉軸是軟的,搖搖晃晃,為的是高速脫水時轉得很平穩。不過,一開始這個轉軸是硬的,因為一般的軸的都是硬的。但脫水時會產生劇烈的顫抖和雜訊。技術人員一開始的方案是加粗加硬轉軸,全部無效,最後還是逆向思維幫了忙,為什麼不能用軟軸呢?終於解決了問題。

  之前的例子,很容易讓人覺得發散思維是社交場合用來調節氣氛的,其實不然。

  逆向思維需要一個常規思維墊底,發明軟軸,需要先有硬軸,這就是逆向思維的弱點——不能憑空產生一個想法,也是發散思維的優勢——大膽假設,無中生有。

  比如藝術家都喜歡跟觀眾對著幹,專管普通人看不懂的叫藝術,哲學家、科學家更喜歡憑空假設一件事情,再看看如果成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量子物理的大部分發現,都是先假設一個理論,再讓大家一起找證據。

  可以說,發散思維是從01,逆向思維就是往1後面添0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這兩種能力呢?

  5.閱歷與知識

  通常人與人的閒聊往往只有發散,沒有思維,聊天的內容從天氣到熱點新聞,再到體育、購物,任何一句都能讓談話內容歪樓發散讓談話氛圍很輕鬆,但純粹是打發時間,而發散思維作為一種跑題策略,既要跑出來,又不能跑得收不回來,要在合情合理的尋找平衡,這個發散的點,需要有強大的洞察能力。

  同樣,生活有一種人,逢觀點必辯,越是權威必反,只要不是自己的想法,總想找出點破綻來,這也不是逆向思維,而逆反心理中二病。真正的逆向思維總能給別人一個新角度,同樣需要對人性的洞察。

  洞察力訓練,就是非常規思維最重要的訓練方法。

  這是一個發散型思維的洞察:

 

  (我們常常不夠愛自己,我們常常需要透過愛我們的人,才能發現我們自己有多麼好)

  議題是選擇愛我的人,還是我愛的人,蔡康永的立場是選擇愛我的人,但上面的理由已經完全跳出了原來愛的價值的議題,發散到愛的感受這種很感性層面。

  這也是蔡康永的一貫風格,這種對人性的認識,來源於豐富的人生閱歷,長期的人性觀察,這些沉澱越豐富,發散思維的價值才越高。

  很明顯,辯手們實在是太年輕,《奇葩說》常常討論婚姻問題,但場上選手大部分都是未婚,所以他們的洞察力大多屬於逆向思維型的洞察

 

  想愛的人不需要結婚,結婚是因為怕有一天他不愛我了,這個典型的逆向思維是用正向思維反推,而不是從生活經驗中總結,是一般職業辯手的主要思路,

  逆向思維的洞察力來源於思維方式訓練+知識積累和遷移

  思維方式訓練並不難: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觀點的邏輯都不太嚴密,其中的思維謬誤類型就那麼幾種,我之前寫過的《女生學邏輯幹嘛?”“讓你少被男人騙啊!”》中列出了最重要的幾種,只要對這種思維謬誤加以訓練。

 

  (熟練逆向思維,寫金句是一種套路)

  難的是知識儲備。一般人以為口才靠的是嘴皮子,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知識積累。一般大的辯論賽事,辯題提前幾天下來後,辯手都要查閱大量的論文,再把其中的學術觀點轉化為論點論據,現學現賣。

  除了知識儲備,逆向思維還要具有從一類知識向另一類知識遷移的能力,還要從具體的知識中提煉成抽象的觀點的能力,這就是高曉松的強項了。

 

  (最高法只判一件事,就是這件事自由贏了,還是平等贏了)

  人的非常規思維能力的提升,一般都是先通過邏輯思維訓練和大量的知識儲備,提升逆向思維的能力;再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加深對人性的理解,提升發散思維的能力。

  所以,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這兩條不同的道路,最終還是殊途同歸。

  6.正與奇

  我用蔡康永和高曉松解釋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只是圖個方便,他們倆完全可以根據議題需要,在兩種思維方式之間遊刃有餘。比如蔡康永在人類不需求超級英雄中的逆向思維:

 

  (可是我猜那些跟我們對立的恐怖分子組織,他們也希望有個超級英雄,來把他們對立的國家給夷平)

  事實上,他們甚至不用辯論技巧,只需要憑藉知識儲備和閱歷,用常規思維就能四兩撥千斤。

  無論是辯論,還是工作中的討論,邏輯強大、觀點嚴謹、洞察深刻的正常思維才是最主要的。

  蔡康永曾經做過一個比喻:講話好聽的人好比是走路好看的人,而笑話就好比翻跟鬥,偶爾翻一個很能奪人眼球,不過翻太多就沒意思了。你又不是猴子請來的救兵。

  這也是《孫子兵法》的核心要義:守正,出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