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信殺死了一鍵分享,兩個月時間,抖音、微信產品級的較量如今已經升級為一場抖騰大戰。

  回顧事件全程,抖音和騰訊經過三大回合的輪番較量,最終各自拿起了訴訟利器:

  第一回合:(42 — 517)張一鳴質疑微信封殺”vs 馬化騰怒回誹謗

 抖音/火山小視頻等朋友圈短分享僅自己可見

  第二回合:(518 — 523)騰訊發佈「外鏈禁令」 vs 抖音質疑騰訊搞壟斷

  抖音第一屆文物戲精大賽”H5被微信封殺

  第三回合:(525 — 61騰訊宣稱起訴今日頭條聲譽侵權索賠1” vs 抖音發文我們抖音見

今日頭條彈窗推送新華網文章《多少道檔才能管住網遊對少年兒童的戕害?》,並把標題修改為新華社和騰訊:《要多少檔騰訊才肯收手》,被騰訊公關怒懟;

  ......(未完待續)

  顯然,大戰才剛剛開始,騰訊昨夜以起訴抖音索賠1為標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愈加激烈。

  而在前面幾輪回合中,騰訊方面並不低調的做了兩件事:在第一個回合期間,42日,騰訊復活曾經的短視頻產品微視”;在第二個回合期間,525日騰訊旗下另一款短視頻產品「下飯視頻」上線。

  誰還記得七年前的騰訊,在3Q大戰中同樣被迫應戰,最終逼迫用戶二選一”?

  誰還記得七年前的一篇文章《狗日的騰訊》和 3Q 大戰的結局?

 

  抖騰大戰幾番較量全程回顧 (鈦媒體內容中心獨家製圖,圖文編輯/郭叢笑)

  打到騰訊的哪根軟肋”?

  每一次被捲入戰局,都讓騰訊暴露出軟肋,令對方有機可碰

  而每一次,騰訊積極迎戰。法律糾紛之所以會上升到大戰的層面,都是因為對方雖然體量不可與騰訊相比,然而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裹挾了充沛的對騰訊的敵意

  回復2010年的那一場 3Q 大戰(360和騰訊QQ在桌面電腦時代的一次產品及企業競爭),之所以不少人站隊360,就是因為狗日的騰訊背負著企鵝過處,寸草不生的抄襲者駡名。

  在互聯網創業者和一些用戶的心裡,彼時的騰訊是行業公敵,他們盼望著有一個挑戰者能夠出現,紅衣大炮周鴻禕擊正適時出現。

 

  張一鳴和馬化騰在朋友圈互懟

  這一次的大炮,是同樣性格強勢的張一鳴。

  頭條在上述 3 個月的回合中之所以步步緊逼,已在輿論爭奪戰的層面先發制人。正如當年的360一樣,它也自恃有民意撐腰,背後站著那些無法自由分享的用戶,同樣面臨封殺的同盟者。

  一個抖音的背後,還有眾多不滿於微信扶持拼多多等嫡系的開發者們,快手等短視頻、朋友印象這樣的分享小程式,都曾先後被微信擋在牆外”;但是,他們很難擁有發聲的資格。

  在文物戲精”H5被禁分享後,抖音高管曾在朋友圈發聲,表明對於產品競爭的理解,正當的產品競爭,那是君子在戰場上一決高下,怎麼做好產品體驗,更好的服務使用者,才是一場公平體面的較量。

  因此,面對巨頭平臺的封殺搞壟斷傷害用戶體驗是抖音同盟者們最大的籌碼。

  抖騰大戰,絕不僅僅是一場公關戰、法律戰。

 

  20103Q大戰期間騰訊彈窗請用戶二選一

  3Q大戰,本質上是PC端入口和用戶的爭奪;如今的抖騰大戰,本質上是雙方關於移動互聯網秩序的一場拉鋸。

  頭條之所以挑起戰爭,正是看准了目前騰訊的最大弱點之所在,那就是在微信平臺既當裁判又下場踢球。在成為事實上的移動作業系統之後,本該奉行網路中立的騰訊,卻不惜公器私用,一邊封殺競品,一邊扶植自己的內部勢力

  3Q大戰的結局,不是官司的輸贏,而是最終指向了騰訊的生態戰略:大戰後,騰訊決定張開懷抱、向開發者全面開放。

  當然不會承認微信反而在走封閉的回頭路。然而,其投行化轉向確實與開放戰略背道而馳。

  無論是為京東、蘑菇街、唯品會等提供特權入口,還是為拼多多提供通行證,抑或是為see 小電鋪這樣的生態企業提供官方背書,雖然騰訊從來不承認自己有所偏袒,卻完全無法擺脫嫌疑。

  為什麼微信不能像Facebook一樣完全開放?

  當然,相比3Q大戰之前產品全家桶的騰訊,如今的微信生態已經足夠開放多元。

  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滋養了上千萬的內容創作者、小程式和小遊戲正在打造僅次於應用商店的開發者生態。

  既然如此,微信能不能像Facebook一樣,懷抱著更偉大的連接器使命,放棄為騰訊系產品導流的私心,放棄通過投資和收購去分享微信生態紅利的想法,從而擺脫猜疑和指責呢?

  《Facebook效應》一書中曾寫到,Facebook為了全面轉向開放平臺,不惜砍掉自己原有的功能。如今Facebook 98.6% 的收入來自於廣告,而不是來自於遊戲、投資收益等。

  畢竟在幫騰訊賺錢上,騰訊社交廣告還無法單挑大樑捨棄自家產品線和投資帝國。同時,讓微信走向完全開放,對於騰訊來說無疑代價太大,資本市場更是難以承受。

  騰訊選擇了戰略投資的方式,去分享生態企業紅利則,一種騰訊式的路徑依賴

  當然,騰訊未徹底開放不僅是出於私心。業內人士曾經透露,3Q大戰之後,馬化騰曾經在總裁辦公會議上組織高管認真討論過開放的話題,最終令他止步的原因是:中國的開發者魚龍混雜,尚未準備充足就開放可能會影響到使用者的資訊安全。

  也是在今年,Facebook深陷資料洩露醜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馬化騰當年謹慎之必要。

  微信之所以難學 Facebook,還因為私密社交網路相比開放社交網路,廣告業務的天花板更低。微信之所以不像 Facebook 一樣完全開放,也是看到了 Facebook 在開發者分成收入上的杯水車薪,至今Facebook 的開發者分成收入仍不足總收入的2%

  微信和 Facebook 作為新一代的通訊網路,面臨著和運營商一樣的管道化命運。

  微信的管道化,也成為抖音系產品大戰騰訊的最核心理由:網路運營商沒資格攔我。

  對於抖音、拼多多、小程式這些免費借道微信的產品,微信不可能真的去收取過路費。由於是用戶自發傳播,而非微信主導流量分發,所以更不可能像阿裡那樣採取競價排名、廣告推廣等收入模式。

  微信,如今正在寄希望於小程式扭轉管道化的命運,至少可以讓它成為像 App Store 一樣的應用商店。

  然而成為拼多多、成為差評的股東,這種方式會與網路中立原則相悖。出於對生態健康的維護,微信不可能赤果果欽點”(投資差評被差評就是一次教訓),只能通過財務投資的低調方式。

  此外,騰訊投資的快手,並因為沒有得到流量傾斜,未能阻擊抖音的狂飆崛起,也在心有異志地在打造自己的社交帝國。

  夾擊之下,騰訊不得不重啟自家的產品——微視。

  頭條哪來的底氣?

  回顧下 Snapchat 誕生之後,紮克伯格有多焦慮。

  2011閱後即焚模式的 Snapchat 誕生,逐漸長大。當時已經足夠開放的Facebook,第一反應也是去下手封殺,還幾次三番地去去山寨後來者;最後,紮克伯格還通過收購 InstagramWhatsApp來阻止私密連接的進一步流失。

 

  幾年前,Facebook 也曾對後來者 Snapchat 封殺、山寨,發起防禦戰爭

  一樣的道理。

  對於微信、Facebook這樣體量的巨頭,當新的連接方式出現的時候,不可能不格外警惕。

  此前,微信早期的壯大過程中,沒有後顧之憂”;如今,走過了生命週期的擴張期,到了社交網路的紅利期接近尾聲,終於迎來抖音這樣的強勁挑戰者;微信不焦慮,誰焦慮?

  2017年,試圖通過互寫點評的方式轉移走微信好友關係的朋友印象,同樣遭微信封殺,但現實是,小公司並沒有頭條系產品的底氣,能去回懟騰訊。

  近兩年來,頭條系連出爆款,意味著頭條的資訊網路生態,正在開始自我快速擴展、提攜,幾乎已經不需要借助於微信的社交管道。

  死磕騰訊,只不過是抖音的戰術策略而已。

  頭條系產品尤其是抖音的快速崛起,資訊和娛樂內容分發上,AI+演算法已經一定程度上優於社交分發,且,你不得不承認,頭條系已經用新的分發方式馴化了使用者。

  連接人和內容、人和內容生產者,不一定非要借助微信、借助流量巨頭,獨立出來反而效率更高。

  騰訊的積極應對,在這場抖騰大戰前就開始了。如開篇提到,騰訊先後復活了豎屏的微視,25號又低調上線了橫屏的下飯視頻,其早已在短視頻社區方面排兵佈陣,不容有失。

  如果仍然無法阻止頭條系的步伐,不排除未來微信會像Facebook一樣全面視頻化,在微信公號體系之外直面今日頭條。

  無論這次抖騰大戰將如何落幕,又將是一場關於開放的大論辯:騰訊會否借此再次認真思考超級平臺的公私界限,以及作為類運營商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社會責任”?而正在建立自己的內容生態的頭條,同樣難逃這樣的拷問——TA將如何處理與微博、淘寶若即若離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