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103109595877-480x300

 

人的心智一方面厭惡混亂,對於氾濫的資訊疲于應付,另一方面對新的資訊有無盡的貪婪,無限的索求。對,就是這麼糾結!

1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行銷不是革命,灰度要大的多,有殘酷的市場競爭,也有博弈,也有合作。你的戰場在消費者那裡,你要滿足的物件、你真正的競爭對手、乃至最終的合作者、認同者,都是用戶。

行銷的本源是需求,需求來自矛盾衝突。要認識衝突,就要認識發生衝突的兩個方面甚至是多個方面。

孤陽不生,孤陰不長,萬事萬物皆有對立統一的兩方面甚至多方面。

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也沒有生;沒有正面,就無所謂反面;同樣沒有反面,也無所謂正面。與此類推,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沒有上就沒有下,沒有張就沒有馳,沒有苦難也無所謂享受,沒有順利也無所謂困難……

同樣在市場行銷中,供給和需求,消費與儲蓄,品質與成本,價格體系與管道推動力,人性的貪嗔癡和真善美,消費的衝動和理智、大腦的感性和理性、小眾和大眾、個人和集體、思想統一和理念多元等等都是需要研究的一對對衝突,這都是大的方面,具體的衝突就更多了:

想吃速食麵,沒有碗來泡,桶裝面就誕生了,順帶還解決了不想洗碗的衝突;

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的營養快線,解決了想吃早餐卻起的晚沒空吃的衝突;

熬夜吃火鍋怕上火,王老吉和加多寶出來解決這個衝突;

男人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解決了很多男人又要買衣服又怕逛街的衝突;

現實生活中貧富不均引發了巨大社會衝突,而明星們看似賺錢輕而易舉,範冰冰卻被查出巨額偷稅漏稅,陰陽合同,一舉點爆了這個巨大社會衝突

……

衝突看上去這麼多,表現形式又是複雜多變,那該如何找到衝突的兩個方面乃至更多方面呢?我們把衝突歸歸類,會發現衝突的大類別也就那麼幾個。之前,我們講了人的社會性和動物性的衝突,今天我們著重講認知上的衝突。

 

2

學過定位理論的都知道,定位有個基本的立足點:面對氾濫的資訊,人的心智疲于應付,並且心智厭惡混亂,拒絕改變。

這個立足點對不對呢?當然對,而且很經典,現在的腦科學以及行為學的研究也都證明了這一點。

現代的研究結論是,大腦是個極其耗能的器官,通常消耗掉人所需總熱量的約40%,並且大腦僅消耗葡萄糖代謝產生的能量。這還是建立在大腦平時比較偷懶的狀況下,因為我們平時的多數行為,都不要大腦皮層參與,都是自然而然的模式化反應。

面對如此不節能不環保的器官,我們的準則就是能不用就不用。

以獲取信息量做大的器官——眼睛為例,人眼有500多萬視錐細胞,還有1億多視杆細胞,所以有種說法是人的眼睛相當於5.76億圖元的攝像機。這麼強大的機器,一天滿負荷工作上十六個小時,要是所有資訊都錄下來裝到大腦裡,沒幾天我們就崩潰了,你就是八核的腦袋都不行。所以人的大腦早早就學會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選擇性失明是人的本能。

 

 

而行為學家的結論則是,人的有效社交幅度不超過150人,一個消費者對於熟悉品類只能記住七個左右的品牌,如果不怎麼熟悉的品類只能記住一兩個。

資訊氾濫、產品同質化和心智厭惡混亂疲于應付是一對非常突出的衝突。而定位理論是解決這一衝突的最佳利器。

佔據心智階梯、聚焦、視覺錘、領先法則、對立特徵法則等等,定位給出的工具和方法論基本都是在解決這一衝突。只要人性不變,這一衝突就不會改變。

但是,人的心智只有厭惡混亂、疲于應付這一根本特點嗎?有沒有與之相反的本質特性呢?心智厭惡混亂這個,有沒有對應的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心智一方面疲于應付,另一方面還保持著對資訊的貪婪,對資訊幾乎無限的索求。對,就是這麼糾結!

人類進化及文明發展中,掌握更多資訊的人、更早發現機遇的人、更早發現危險的人,在人群中擁有更高的地位。所以古往今來,先知、大師都受人膜拜,巫師、神漢們也總有市場。在進化中,掌握比大眾更少的資訊,意味你的危險性、被淘汰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如果大家都瞭解某種資訊,唯獨你不知道,你會因此而焦慮,而不安。

一方面你的大腦不願承受那麼多資訊,另一方面你也不願放棄身邊每一個瞭解資訊的機會,不管是國家大事、行業資訊、生意機會、公司策略,乃至明星八卦、小道消息。

一方面你的心智厭惡混亂,另一方面你頭條抖音一刷就是兩個小時,根本停不下來。

一方面你的心智已經疲于應付,勞頓不堪了,另一方面哪怕累的不行馬上就睡了,你還是想刷刷手機,看看微信有沒有人給你點贊,朋友圈有什麼新動態。

一方面你覺得掌握新的知識非常困難,超過兩千字看起來就犯困,另一方面看到有新的概念、新的知識,還是忙不迭的收藏起來,以期有空的時候翻出來學習掌握。很多人買了無數的書,但閱讀從來都沒不超過過50頁。

心智疲于應付和心智對資訊的貪婪,是認知中最主要的一對衝突。單純強調任何一個方面都是偏頗的,識別哪種衝突因素占上風,哪種矛盾是主要矛盾,是解決消費認知的首要問題。

這兩年的互聯網行銷圈子,我接觸的多數人都質疑定位理論過時了,其實有些誤解。比較準確的解讀是,移動互聯使資訊的易得性提高,尤其是一個新事物誕生時,容易讓人們對資訊的貪婪超過資訊的抑制,人們需要更多資訊變成了主要矛盾。

 

3

二手車市場是個典型的檸檬市場,資訊不對稱,劣幣驅逐良幣,次品淘汰優等品是其主要特徵,也是這個行業最大的衝突。(有要深入瞭解的可以搜索下檸檬市場是怎麼回事)

這兩年的網上二手車交易平臺發展極為迅速,人人車、優信、瓜子傳播聲音很大。風頭最勁的無疑是瓜子,有協力廠商機構稱,從20152018年初,瓜子二手車的廣告投放累計達到34億(含子品牌毛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已經是廣為傳頌的廣告金句,雖然這句話從專業上站不住腳,但符合人們的直覺,深入人心,是個優秀的廣告語。這是瓜子第一階段的傳播,強調C2C模式,互聯網直賣,是品類教育階段。

第二階段,瓜子的廣告主張增加了競爭性,訴求自己的領先,雖然被人人車告上法庭後,不再說遙遙領先全國領先了,但仍然強調行業領軍者更多人在用。熟悉定位理論的都知道,這都是典型的定位派做法,試圖通過搶佔第一樹立差異性和品牌領導形象,通過從眾效應影響消費行為。

相對于瓜子,人人車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上線時間比優信和瓜子都早,最早提出沒有黃牛賺差價,是第一個進行品類教育的。

但做平臺這事兒,是要燒錢的,人人車早期的聲音被拿到融資進行海量投放的瓜子迅速淹沒。等到人人車融資到手的時候,瓜子真的已經遙遙領先了。莎士比亞他老人家說,大的火焰撲滅了小的火焰。

 

二手車平臺的競爭還有機會嗎?

有,這個市場還有唯一的大機會,並且是顛覆性的!接手人人車策劃的葉茂中公司這麼認為,二手車市場是典型檸檬市場,最大的特點是資訊不對稱,購買者對車的各項參數不可能全面瞭解,買家擔心買到壞車,但檸檬市場的趨勢卻是劣幣淘汰良幣,這是最大的衝突。你宣揚自己是最大的中間平臺,並不能解決這個根本的衝突,因為典型的檸檬市場中,發展越大,劣幣淘汰良幣的現象越嚴重。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了兩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是大多數新司機,剛開始都想買一輛二手車,轉來轉去卻總是覺得不靠譜,最後買了新車;二是跑到線下買二手車的顧客,基本都會到網上二手車平臺看一遍。

對於買二手車這事兒,相對于疲于應付和厭惡混亂來說,貪婪的獲取更多資訊,力圖最大可能的解決資訊不對稱,才是心智更強的需求,是更加主要的矛盾。

基於此衝突洞察,葉茂中提出好車策略,即解決資訊不對稱的衝突,避免劣車驅逐良車。在此策略下,葉茂中公司為人人車提煉出好車不和壞車一起賣每年拒絕100萬輛大修車的傳播訴求。

 

人人車的好車策略從2018年的春節打響,3月份即新增車源超過30萬輛,平均每天超過一萬輛,平臺成交量比一月份增長了80.6%.

短短七八個月的時間,人人車在市場上打了一場神仙仗,用不到某友商三分之一的廣告投放量,獲得了高過競爭對手幾倍的成長,以勢如破竹之勢,從被別人遙遙領先,變成了自己的全方位領先。

根據人人車發佈的協力廠商權威資料,目前人人車以40.4%的市場佔有率,35%無提示第一提及率,84分的推薦意願,98分的服務滿意度等全方位位於行業第一。

而這場神仙仗的背後,則是對檸檬市場衝突最為精確的把握。

 

4

本文是衝突講解系列第四篇,繼上篇講解最大的人性衝突之後,這篇講心智衝突的規律,也是行銷中最容易洞察到衝突的地方之一。總結如下:

1 人的心智一方面厭惡混亂,對於氾濫的資訊疲于應付,另一方面對新的資訊有無盡的貪婪,無限的索求。人的心智承接能力是有限的,但內心對資訊的需求卻是無限的。

2 解決氾濫資訊和心智認知不足之間的衝突,最佳的行銷利器是定位理論,裡斯和特勞特兩位大師為全世界行銷人提供了系統的方法論,人性不變,定位理論永不過時,但使用邊界日漸清晰。

3 內心渴望新資訊使人走出舒適區,去看更大的世界,這也是人的本能。解決這個衝突的基本方法是易得、引導、互動、激勵。

4 不同行業,心智衝突表現不同。通常,快速消費品、低值、低關注度產品或服務,心智厭惡混亂佔據上風,而對於高關注度、高價值、高風險、高社交屬性產品及服務,無限索取資訊是主要衝突。

5 移動互聯環境下,資訊易得性大大增加,互動性大大加強,導致在很多情況下,獲取新資訊的貪婪戰勝心智的疲于應付成為市場的主要衝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