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權的喪失,是京東的頭號難題。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寫過,京東李佳琦的口水仗,大概率是京東為宣傳雙十一的一次碰瓷行銷,故意激起輿論從而輸出京東雙十一的低價認知,率先打響了電商平臺雙十一的公關戰。
這場公關戰的背後,其實也透露出了京東對定價權的喪失。大家都知道,今年淘天京東都主打低價,戴珊將“全網最低價”作為雙十一的核心目標,京東這邊也打出了“真便宜,閉眼買”的口號。
京東采銷吐槽李佳琦“二選一”,還不是因為京東在與淘天的定價權競爭中落敗了,因此想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來搞事情。
儘管李佳琦是淘天的白手套,但京東官方如果直接下場懟李佳琦公司,那就也太掉價了,京東自身在直播電商板塊缺失,沒有主播白手套可用,因此就借一個採購人員之口,用非官方發聲的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競爭公關操作。
儘管有人認為京東這場公關秀十分巧妙,但我們倒是覺得背後是京東自身在電商發展上的無奈與被動。
我們認為事件本身其實不重要,因為即使李佳琦這次定性為“二選一”不正當競爭,但在未來的操作上淘天陣營依舊可以用很多種方法進行規避,但京東淘天的實力差距並不會因此而改變,京東自身的難題不會因公關喊話而解決。
01
坦率說,我們對京東這種公關做法只想翻白眼,因為電商行業的人都知道,“二選一”實際上就是京東早期進行商業競爭的“發明”,京東實際上才是電商“二選一”的鼻祖。
早在2010年,當時帶貨主播李國慶還意氣風發,當當網正在從圖書進行全品類擴張,不巧的是京東當時恰好也從3C領域高調宣佈進入圖書品類,當當和京東便展開了一場價格戰。
戰火正酣時,京東祭起了“二選一”的大殺招,要求多家數碼家電商家在當當網的售價不能低於京東,否則停止所有結款。
在此“二選一”之後,京東穩操勝券,徹底坐穩了電商市場第二的江湖地位。而當當在戰敗京東之後,這個曾經被看做是中國亞馬遜的電商平臺逐漸邊緣化。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指責京東美化當當,因為當當在圖書品類的優勢也沒法用“二選一”的方式擊退京東。當時也還只是電商行業野蠻生長的草莽年代,監管規則不甚明晰,但當當京東“二選一”一戰,可以算是早期B2C電商的一個關鍵轉捩點。
此後,京東幾乎在每一年電商大促競爭時期,都會採用“二選一”的套路,阿芙精油、木林森、三隻松鼠等企業都曾經領教過。直到2015年,工商總局發佈了《網路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指出平臺不能逼迫商家“二選一”,京東此後才稍加收斂,但其實也通過使用一些其他方式進行了規避。
正是京東自身有這段黑歷史,才讓今天京東采銷吐槽李佳琦(淘天)“二選一”的事件添加了幾分戲劇感。
02
眾所周知,京東在直播電商領域並沒有多少可見的動作,至少與淘天、抖音、快手相比,京東的直播電商佈局顯然是缺失的。
按照當下的電商行業發展趨勢,直播電商已經是不容忽視的一環,而對於京東這類傳統電商平臺而言,缺少了直播電商板塊,也意味著缺少了一大塊新流量增長陣地。
缺乏直播帶貨這個極為重要的流量池,自然讓京東相比於淘天這個傳統競對,更加難以獲得品牌商家的促銷定價權。如今京東竟然喊話李佳琦這一MCN機構(美ONE),也就是喊話淘天的白手套這一角色,確實也有些讓人唏噓。
京東在直播帶貨板塊佈局的不足,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京東以自營電商為主的商業模式。同樣,自營電商體系讓京東的運營和履約成本更高,這樣一來,便在獲取全網最低價這件事上,也就更缺乏優勢。
從商家的角度來看,京東雖然是第二(或第三)大電商平臺,但平臺流量活力和增量不足,且平臺成本(也即轉嫁為商家的成本)更高,更多只能視為重要電商管道來保障銷售量級,但難以博取增量機遇。
而在直播電商等大潮流下,擁有直播流量的淘天,同時也是第一大電商平臺,在流量端和成本端上均有更佳的優勢,自然對於商家應該是個更好讓渡促銷定價權的選擇。
客觀來看,在整個電商板塊佈局、基礎能力上,淘天依舊是最完善的。京東缺少直播電商體系,抖音快手缺少貨架電商體系,拼多多缺少高端品牌商家認可,商家想要獲取增量、想要打通行銷閉環通路,可玩性最高的還是淘天。
03
我們對京東的擔心在於,京東定價權的喪失,有讓京東整體競爭力螺旋式下滑的風險。因為平臺若喪失了促銷定價權,那麼就不再擁有價格優勢,那麼用戶就會再次流失,從而導致定價權的進一步喪失。如果在最差情況下終局推演的話,京東電商可能就會淪為小眾。
實際上我們認為劉強東是個非常清醒的人,此前京東在徐雷帶領下瞄準消費升級、品質生活方向高歌猛進,劉強東或許早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又意外因明尼蘇達州事件纏身。直到去年回歸後果斷指出“低價是唯一基礎性武器”,徐雷後來也宣佈退休,京東整體戰略方向才得以調整。
但劉強東的低價戰略並未見多少水花,原因其實也在於京東自營為主的模式,一來是倉儲物流等成本高企,二來也確實需要保障自營產品的品質,等於說京東的低價,依舊需要與自營品質進行平衡,不可能做到像拼多多那樣的低價。
因此,低價雖然是“唯一基礎性武器”,但京東卻無法犧牲體驗、品質的重投入來實現低價,再加上此前京東品質生活的定位也算是深入人心,高淨值人群確實對京東更加認可,他們也更具有消費力,會是平臺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京東最早主打多快好省的正品體驗,那還是電商基建缺失且尚未品牌化的粗糲時代,但在今天這個階段,在用戶體驗上其實很難說能夠與天貓拉開特別有意義的差異,因此價格確實才是最核心的。
但正如前文所說,低價對於京東而言是個非常棘手的難題,我們認為,想要實現低價,京東其實就必須得捨棄點別的什麼,接下來就要看京東自身會如何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