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19塊9玩“躲貓貓”,揭秘網紅遊戲背後的生意經

 

躲貓貓會成為下一個“飛盤”嗎?

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

最近一個月,各大城市的公園裡經常湧現出一群玩躲貓貓的成年人,他們時而看著手機地圖,時而東張西望,有人鬼鬼祟祟躲在角落裡,也有人一路狂奔追趕“獵物”。

這個遊戲規則和童年時期的躲貓貓相似,不同的是,加入了共用位置的“科技感”。

玩家需要進入高德地圖的群聊,統一換上動畫片裡“Tom貓”和“Jerry老鼠”的頭像,並開啟共用位置,玩家們隨即可以看到彼此的即時位置。5分鐘躲藏時間後,“貓”即可出動開啟“獵殺時刻”。

組織者會提前將頭像發到微信群,

並提醒玩家換好頭像

遊戲規模集中在幾十人左右,有熟人相約的免費局,也有陌生人組成的付費局。付費局價格往往在9.9元到29.9元左右,可以通過小紅書、微信小程式和私域社群進行報名,漸漸地,躲貓貓俱樂部也應運而生。

截至發稿前,在小紅書上有超過27萬篇關於“躲貓貓”的筆記,“躲貓貓”話題全網流覽量超95億。

為了探究躲貓貓的流量密碼,我花了199報名參與了一場近百人規模的躲貓貓遊戲。

實測遊戲的同時,我和遊戲玩家及四位躲貓貓組織者聊了聊,躲貓貓到底有什麼魔力?背後的俱樂部如何盈利?它會成為像飛盤一樣的“網紅遊戲”嗎?

1.高科技版躲貓貓,玩的就是“心跳”

對於小孩子來說有些幼稚,對於成年人來說剛剛好。

11月初,一個週六晚上五點,上海中山公園的草坪上,已經有一群成年人開啟了躲貓貓的遊戲。

偌大的草坪上,有人在玩飛盤,也有人在露營,此時天色仍有亮光,距離我報名的躲貓貓場次集合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

11月初,週末17點的上海中山公園草坪

憑藉微信群裡的集合地點,我順利找到接頭人Benny,他是當晚活動的四位組織者之一,他告訴我,當晚的躲貓貓有70人左右參與,是由四家俱樂部聯合舉辦的,一來可以保證人數足夠活動落地,二來也能滿足老成員認識不同玩家的社交需求。

沒過多久,另一位組織者Keke也來到現場,近一個月,她每週會組織3~5場躲貓貓活動,地點集中在中山公園、和平公園、大寧公園和世博文化公園等上海大型公園。

 

在微信群,主理人們經常會發“粗門”的連結邀請玩家報名,這是一款針對城市年輕人的戶外運動平臺,已經有了躲貓貓專題活動

目前,很多躲貓貓玩家都是通過飛盤俱樂部報名的,比如當晚活動的主持人卡卡,是一家飛盤俱樂部“KAKA Frisbee”的主理人,也是躲貓貓的組織者之一,他在完成一場飛盤活動後帶著一群人來到躲貓貓的現場。

交談過程中,幾十位玩家陸陸續續來到了集合點,大多通過一句“是躲貓貓嗎”來互相確認身份,他們有人在俱樂部的微信群報名,有人通過“粗門”買票,還有人從脫口秀社群的連結裡報名。

確認好報名身份後,幾位組織者一邊發著螢光手環,一邊介紹規則,手環是區別玩家身份的標識,戴一根的為“貓”,兩根的為“老鼠”,遊戲過程中不能摘下或隱藏。

遊戲開始前,玩家們在微信群通過搶紅包的方式選出了5只“原始貓”,“老鼠”如果被抓到需上繳一根手環,隨即變成“新貓”,繼續抓“老鼠”。遊戲勝負根據是否有“老鼠”存活判定,最後一位被發現的老鼠即為“鼠王”,收穫最多手環的即為“貓王”。

5分鐘倒計時!開始!”

隨著俱樂部主理人Kaka一聲令下,近70位玩家開始疾速向四面八方奔跑,地圖上Jerry老鼠頭像瞬間活躍了起來。

有人三五結伴,有人孤軍奮戰,有玩家一路“逃”到離出發點最遠的位置,有人藏匿在其他遊戲的人群中“混淆視聽”,不到五分鐘,浩浩蕩蕩的一群人便分散在公園的不同角落,隱藏在黑夜之中。

五分鐘一到,地圖上的Tom頭像開始迅速移動,開啟“獵殺時刻”。

作為“老鼠”,我獨自藏在公園一處偏遠涼亭背後,緊張地盯著螢幕,偶爾能聽到遠處的尖叫聲,也能看到附近隊友“逃竄”的身影。

即時共用地圖帶來的刺激感在於,玩家能清晰地看到“危險”逼近,由於暴露位置而不得不時刻保持警惕。

不到半個小時,“Tom”頭像變得越來越多,這意味著多數獵物已經被同化為獵人。眼看著地圖上有兩隻“貓”的頭像越來越近,我選擇離開藏匿點,向地圖上“老鼠”多的位置跑去。

 

“要麼跑得快可以甩開貓,要麼藏的位置足夠特殊,如果藏在草叢裡,順著地圖很快就能被找到。”有玩家邊跑邊傳授躲貓貓的戰術。

隨著“安全區”變得越來越小,我被Tom頭像包圍了,在草坪上沒跑多久,便被抓到,一直懸著的心也終於落地,變成“貓”後開始大搖大擺地尋覓獵物。

2.199“回到童年”,躲貓貓是如何翻紅的?

“九十月份左右,線下躲貓貓被互聯網帶火了。”Keke說。

截至發稿前,“躲貓貓”在抖音和快手的話題播放量分別為58億次和37億次,雖然其中包含了電子遊戲CSGO的躲貓貓內容,但在最新內容中,不少都是關於線下躲貓貓遊戲的內容,其中,“線下躲貓貓”的抖音話題播放超過2.2億次,其中包含活動招募資訊,也有人記錄遊戲的過程和感受。

比如,有大學生在校園內玩躲貓貓躲進井蓋下方,一夜未歸驚動全校師生尋找,登上社會新聞的版面。

新抖資料顯示,關於線下躲貓貓的第一條獲贊百萬的視頻出自“躲了個喵 (成都站)”。

925日,該帳號發佈了一條“第1|成都線下躲貓貓,20只貓80只老鼠,貓抓到老鼠變成貓”的視頻,記錄了遊戲現場有女生上樹、有人把手機栓到狗的身上等讓“貓”抓狂的瞬間,視頻獲贊超103萬。

評論區中,來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西安等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喊話尋找“遊戲搭子”,有的還表示自己願意組局。

來自東北的00後田田便是其中的一員,在看到網上熱火朝天的討論後,她和幾位朋友組建了微信群,各自在朋友圈發廣告拉人,組織線下99塊一場的躲貓貓遊戲。

“第一場躲貓貓很容易就組織起了三四十人參加,因為小城市晚上的活動不多,大家下了班也沒什麼可玩的,所以願意參加這樣的遊戲。”田田說。

比起臨時組隊的網友,戶外俱樂部的主理人們有著天然的優勢。

當晚的幾位躲貓貓組織者,都兼職做著不同的俱樂部主理人,比如Keke的“KEKE Club”擅長組織徒步和CityWalk等戶外活動,Benny的“多人有氧運動”俱樂部更愛組織密室逃脫和羽毛球等活動,他們發現社群裡有用戶在尋找躲貓貓的組織,便親自下場組織遊戲。

卡卡說,大多數人來玩躲貓貓是因為童年回憶,加上遊戲的社交屬性和運動屬性很強,又和飛盤一樣相對容易上手。

我隨機問了幾位玩家,他們大多是被網上“種草”後第一次玩:

“在小紅書刷到的所以想試試。”

“找找童年的感覺,還能順便運動一下。”

“之前玩飛盤,看到群裡有躲貓貓就來了。”

在卡卡看來,玩家有比較高的付費意願,因為付費活動往往組織得更好,能提高完整的服務。

據觀察,躲貓貓活動的價格集中在9.9元到19.9元,組織者不僅要“搖人”,還會提供螢光手環、保險和贏家獎品等服務。

多位主理人透露,每場活動的利潤往往不超過500元。50人規模的活動為例,如果票價為19.9元,門票收入則為995元,如果是兩家合辦,則每家的收入不足500元。

新入局的田田說,由於剛入局還在獲客階段,經常給新用戶提供優惠,一場活動下來僅僅能維持個成本。Keke透露,大部分躲貓貓組織者都有本職工作,不靠這項兼職賺錢,更多地是喜歡交朋友,享受大家一起玩遊戲的樂趣。

3.躲貓貓會成為下一個飛盤嗎?

安全,是躲貓貓遊戲的首要規則。

即便主理人們在活動開始前反復強調不能上樹、爬到危險的遊樂設施上,但依舊有玩家打破規則。

 

在當晚遊戲僅剩一名“老鼠”時,十餘位玩家圍著地圖怎麼也找不到他的藏匿點,直到一位眼尖的玩家發現了樹上的亮光,一群人圍到樹下,發現了漏網之“鼠”。

僵持了十來分鐘後,一位玩家自告奮勇要上樹試試,在眾人合力助他爬上樹後,他成功地抓到了最後一隻“老鼠”,遊戲隨即以“貓”陣營獲勝宣告結束。

 

為了持續吸引使用者參與遊戲,組織者還需要在遊戲本身下功夫。

Keke提到,有些場次的遊戲會增加角色、任務和主題,豐富遊戲的可玩性,比如在萬聖節期間,有“百鬼夜行”大家一起Cosplay的躲貓貓;再比如,增加NPC隨時出動,發起讓貓表演才藝、讓老鼠站定十秒等任務,亦或者增加“臥底貓鼠”等角色。

除了需要保證玩家們的安全和遊戲的趣味性,組織躲貓貓的另一大難點便是拓展客群。

Benny提到,躲貓貓愛好者一個月一般也就玩三四次,玩多了發現都是同一波人,很多人出來玩是為了認識不同的人,因此各個俱樂部之間經常互相推薦活動,用合辦的方式拓展彼此的客群。

幾百人的私域社群之外,社交媒體是躲貓貓活動流量的主要來源。

 

在小紅書等平臺搜索“躲貓貓”,能看到各個城市的活動資訊。Keke提到,她會不定期在自己的小紅書上發佈招募資訊,幾乎每天都有網友主動加她詢問如何報名。

截至發稿前,小紅書“躲貓貓”話題流覽量超過1.8億次,達“飛盤”話題流覽量的一半,相關筆記數量也在向“飛盤”靠近。

 

不過,比起飛盤帶火了場地租賃、周邊裝備、飛盤教練和攝影師等產業,躲貓貓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

最近,隨著天氣漸涼,躲貓貓的熱度也有所下降。多位戶外俱樂部主理人認為,躲貓貓目前沒有成為下一個“飛盤”的潛質。

一方面,躲貓貓的活動組織較為鬆散,只有在開始和結束時需要聚集在一起,因此玩家們的交流和互動性也較弱,很難形成像飛盤一樣的固定隊友或球隊。

另一方面,躲貓貓涉及到的產品及服務較少,場地大多在免費的公園,也不需要額外的裝備或教學,由於集中在夜晚躲藏更不需要攝影師的抓拍。

在卡卡看來,想要發展為飛盤這樣的“網紅運動”,需要滿足好上手、男女老少皆宜、新老玩家可同場運動的條件,同時具有社交屬性,最好是規則中沒有身體接觸,男女優劣勢不明顯。

雖然躲貓貓的爆紅是一時的,但嗅覺敏銳的主理人們,已經通過躲貓貓觸達了更多用戶,將玩家們沉澱為自己的社群成員,為其他活動積累起流量基礎。

當躲貓貓的熱度下降時,下一個“網紅遊戲”已經在走紅的路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