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慶餘年2: 一場“團戰”塑造的IP系列化新標杆

 

為了大慶

 “願所有忍耐蟄伏都遇驚雷

願一切磨難困苦不擾心智

範閑選了不委屈自己的路

希望故事外的你也是一樣”

五年等待,《慶餘年2》迎來收官,“第三季”的催更話題隨即登上熱搜高位。銜接住了第一季熱度、又給第三季拉足期待,《慶餘年2》成功打破了IP系列化難開發的魔咒。

回顧《慶餘年2》播出的這半個月,熱度從開局爆到大結局:臺端,CVB單日最高收視率1.654%,酷雲全端播放市占峰值突破50.39%;網端,持續刷新著騰訊視頻熱度值的天花板,站內熱度峰值達34389;站內彈幕互動總量破1.28億,彈幕投票參與量破810萬,位居2024Top1

跳出數據來看,《慶餘年2》更是一部打破圈層地域的全民劇:飯館裡、地鐵上隨處可見大家在追劇熱聊;國內開播時,Disney+同步上線,目前這部劇成為Disney+平臺有史以來播出熱度最高的中國大陸劇。

這樣的成績,也讓我們好奇:爆款大IP本就十分難得,續作的成功更是難上加難,《慶餘年2》在開篇階段遭遇質疑,但隨後快速進入狀態,它如何能夠破解“劇N代”的魔咒?“IP”一度在國內影視市場被視為流量密碼,但又在無序開發的泡沫中祛魅,慶餘年IP系列走到今天,躲過了哪些障礙陷阱?對後續其他IP的開發帶來哪些啟發?

值得注意的是,《慶餘年2》讓我們看到了從起點讀書、新麗到騰訊視頻,騰訊系IP開發的更多“共識”。從組織層面來說,跨業務、跨平臺、跨公司的協同從來都不是易事,更何況還是“文無第一”的內容產業。這一次為什麼各方能通力合作?這背後的“共識”又是什麼?

01IP開發的底座:故事扎實,群像飽滿

在中國市場,IP走過的彎路不少。

2013IP熱出現苗頭,2014IP版權交易達到高峰,2015年上海電視電影節,IP一詞在嘉賓演講中出現的頻率超過了三百次。至於2016年,清華大學《2016中國IP產業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影視市場已有近兩百個國內IP專案列入開發計畫,其中一些影視公司所公佈的片單,甚至100%都是IP項目。

坦率說,IP就是一條捷徑,可以最大程度地縮小普通從業者和行業老兵在影視內容開發判斷上的經驗差距。但IP不是萬能的,當一些所謂大IP進入到影視製作環節,各種故事缺陷暴露出來時,市場意識到了好IP不僅僅是受眾廣,IP本身的故事強度、敘事空間、角色飽滿度都是影響項目成色的關鍵;而一些好IP被魔改、濫改,市場也徹底明白了——IP不等於好IP,好IP不等於出爆款。

要想讓一個IP開發取得系列化的成功,條件就更加苛刻了:

其一,故事有強度,IP宇宙有序而廣闊。慶餘年IP構建了一個宏大又細膩的世界觀,宏大之處在于主人公步步為營的理想主義,以及為了實現理想的知行合一,這是價值觀基座;細膩則在於推進主線故事的手法,權力紛爭、朝堂風雲、甚至每一個底層小人物生命的終結,讓作品同時具備了嚴肅完整的世界觀和多維豐富的支線敘事。

男頻IP在打開IP宇宙方面其實有先天優勢的。無論是“星戰”“007”,還是“漫威”“DC”,這些成功系列化的IP都是男頻特色。而目前國內有著IP系列化成功品相的《三體》《贅婿》《慶餘年》,以及未來值得期待的《大奉打更人》同樣都是男頻。家國天下、懲奸除惡,這些特殊元素是支撐起IP延展的大空間。

其二,人物飽滿,群像出彩。我們看到“慶餘年”中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物都有弧光,諸如為人古板但能夠“士為知己者死”的滕梓荊、表面吊兒郎當但孝順愛國的郭保坤、貪財搞笑在大事上拎得清的王啟年,還有“瘋癲”的長公主、與范閑惺惺相惜但立場對立的二皇子……沒有刻意“臉譜化”,而是講不同情境立場下的“人物選擇”,不管是皇室還是普通百姓,都顯得血肉豐滿、真實可感。

就像《星球大戰》本身主角是達斯維達,但隨後基於“配角”衍生的《曼達洛人》同樣取得了成功。劇播期間,貓膩監製的《葉輕眉日記》在起點讀書同步更新,同時上線的還有《五竹傳》,而以少年慶帝為主角的短劇也在籌備中,這樣的“宇宙發散”離不開IP人物角色的多層次底蘊。


 

概括而言,要想取得系列化成功,IP本身要有厚度,要經得起“開發”。

而這方面,閱文旗下的起點讀書可以說是給閱文IP開發之路鋪下了捷徑——2007年慶餘年小說在起點中文網首更,原著長達七卷、共380萬字。《慶餘年》小說在起點連載時一直位居月票榜前列,在完結十數年後仍然時常登上歷史閱讀榜前列,截至目前,累計收藏人數超過245萬,並被國家圖書館永久典藏。正是起點讀書良好的社區氛圍、付費閱讀的良性商業模式給這樣的IP內容以生長的土壤,成為真正“有厚度”的IP

《慶餘年》也不是孤例,從起點創立二十餘年以來,已經接連誕生《鬥羅大陸》《鬥破蒼穹》《凡人修仙傳》《鬼吹燈》《琅琊榜》《全職高手》等數百部生命力超過10年的網文IP,至今仍在誕生連載期便破圈層,改編有爆款潛力的IP作品。比如《道詭異仙》是2023年首部連載期間達成10萬均訂的作品,起點讀書使用者為其完成超百個角色譜繪製,二創歌曲《坐忘道》在B站播放量超1600萬;比如《宿命之環》2023年在起點讀書的“本章說”字數累計超7000萬,單個使用者最高為作品配音超2800次,再比如平臺為《詭秘之主》打造的官方主題站“卷毛狒狒研究會”,依託全新互動方式上線首月即彙聚了超60萬粉絲,用戶日活環比提升超200%

據閱文2023年財報透露,平臺新增作家數量達到38萬名,新作品數量超過67萬本,新增字數高達390億字。對於熱愛網文創作的人來說,起點一直都是圓夢之地,好的IP種子源源不斷被種下。

02IP開發的能力:頂層設計,系統規劃

只有IP遠遠不夠,過去十年,大量撲街的“IP大作”早已點明了IP不是萬能藥,沒有清晰系統的規劃,再好的IP苗子也可能泯然於世。

從劇集來說,真正的系列化開發首先要保證故事內核和主線的一致性。《慶餘年》這個IP,早在第一季播出時,編劇王倦就曾經做過一段闡述:第一季,範閑發現自己是棋子。第二季,範閑當上了棋手。第三季,範閑決定掀翻棋盤。從這段闡述不難看出,《慶餘年》在劇集層面,一開始就有明確的規劃。好的執行是理念落地的保障,《慶餘年2》能成劇王,離不開原班人馬的加持,而碼齊這批人的實力和決心,已經是行業頂尖水準。

劇集成功只是IP開發的一部分,能否延展到更多形式決定了一個IP的天花板。但是,從網文到劇集,從有聲劇到短劇,從遊戲到衍生品,同一IP在不同形式的載體上呈現的方式截然不同,系統規劃的難度很大。過去IP魔改,很大原因是每個環節的主體不一樣,大家各有算盤,短視開發。影視公司做不好遊戲,遊戲公司搞不來影視,很難有人能像迪士尼一樣覆蓋IP開發的全生命週期。

從《慶餘年2》播出以來的相關IP開發動作來看,規劃的思路已經比較明確。

首先是IP形象的統一輸出,據瞭解,早在劇集播出前,閱文內部就做了一個IP圖庫,後續需要視覺呈現的衍生模組可以以此為參考。劇播期間官方推出的《慶餘年2》影視收藏卡,設計了300多個卡面,涉及大量視覺呈現,都是基於圖庫的二創。官方授權的小程式遊戲,在傳播時,也使用了圖庫素材。

其次是衍生品的動銷配合。劇集熱播期一定是衍生品最好賣的階段,但是消費品的生產和分銷都需要週期,《慶餘年2》的影視收藏卡,劇還沒播訂貨量就突破了2000萬,一方面是IP商業價值使然,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好的動銷配合,熱播期能出貨,分銷商才會如此積極。

這一次的《慶餘年2》我們能明顯看到了閱文對於一個大IP的頂層設計能力。

橫向來看,閱文對於慶餘年IP在不同內容載體上的呈現都有著明確的把控,在原著平臺起點讀書、IP遊戲、衍生品、有聲劇、短劇方面做了一系列的聯動開發。

縱向來看,閱文對於慶餘年IP的系列化也同樣思路清晰,什麼是不能變的,什麼是要提升的,一目了然。

閱文的開發能力也不是一日養成的。早在侯曉楠接棒閱文CEO一職時,他就曾提到閱文會深耕IP生態鏈和提升商業化能力,在好內容的基礎上,要走好IP規劃、IP視覺化和IP商品化三步路徑。

據瞭解,在這次《慶餘年2》播出前大半年,閱文就在內部專門成立了一個大慶專案組,負責協調不同業務模組,提前規劃內容和商品衍生。“我們覺得,這個「大慶項目」應該是能夠長期的,對於《慶餘年》這個IP進行長期的運營,成為一個產業鏈的新范式”,侯曉楠如是說。

 

03IP開發的共識:協同合作,雙向共贏

放眼當下中國市場,能夠打通IP全鏈條的角色屈指可數,位元組有番茄小說、西瓜視頻、抖音,更擅長流量玩法;愛奇藝曾提出“一魚多吃”的IP開發思路,“華夏古城宇宙”系列亦是IP開發的創新嘗試,而包括閱文、騰訊視頻等在內的騰訊系,在IP全鏈條上本來就有“生態優勢”——覆蓋了IP源頭、影視製作、播出平臺等各個環節同時又集合了網文、劇集、電影、有聲書、遊戲、動漫等所有的內容品類,可以做到全內容形態、全生命週期覆蓋。而在宣發中,微信朋友圈、視頻號、搜一搜也可以作為入口,以生態流量帶動IP聲量。

這是《慶餘年2》內容之外的驚喜,它讓我們看到了騰訊系的新共識和“互聯互通”。

閱文方面,新麗傳媒+閱文影視的製作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穩住了慶餘年IP最為中心的劇集支撐;起點讀書配合劇集上線了專區活動,劇集的爆火帶動專區流量激增,原著小說閱讀量環比大增38倍;同時聯動了騰訊視頻發起角色投票,第一名可以獲得貓膩監製的獨家角色故事,目前圍繞葉輕眉人物展開的《葉輕眉日記》在起點更新,熱度聲量從起點站內擴散到微博、抖音、小紅書,頗受觀眾歡迎。

劇播前,閱文好物還前置開發了同款周邊,並與多家品牌打造了授權衍生品,聯合騰訊視頻、HITCARD推出收藏卡;此外,《慶餘年》還衍生了短劇《慶餘年之少年風流》,以少年慶帝為主角,開拓支線故事。據瞭解,這部短劇將以橫屏形式在騰訊視頻播出,長短劇聯動滿足觀眾多元化的觀看需求。

騰訊視頻方面,作為播出平臺也借助自身優勢對慶餘年IP進行充分運營:在宣發運營環節,線上結合劇情定制彈幕專屬效果,引發觀眾討論;線下於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舉辦了四城十場巡映禮,主演主創到場與觀眾互動,陣勢堪比電影首映;在會員權益上,使用者開通視頻會員贈起點讀書App大禮包;而在商業化方面,更是以貼合內容的創意,讓諸多合作品牌共用到IP的聲量勢能。

由此,開頭提出的“共識是什麼”也有了清晰的答案——以IP為核心,協同合作,雙向共贏。

起點讀書是原著IP發源地,新麗和閱文影視是內容承制方,騰訊視頻則作為獨家播出平臺,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大家各自使出全力,把IP的內容能量指數級放大;深層上,我們看到的是,閱文旗下的起點讀書、新麗及閱文影視對於騰訊視頻來說是IP寶庫,是影視製作能力;騰訊視頻則是IP內容的重要出口、商業化變現的重要環節,慶餘年系列的成功背後,是騰訊系泛娛樂產業鏈上的重要角色能力互通,從而讓IP的視覺化和商品化都擁有確定性、達到高水準。

相比于星戰、漫威等IP的時代,當下的內容環境面臨著資訊碎片化的挑戰,這似乎並不利於IP的養成,但反向思考這其實給真正的大IP加上了更多的杠杆,也給IP開發釋放了更多的空間。對比歐美日韓,我們的IP工業化起步晚、經驗少,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機會。

對於中國的IP行業來說,有故事厚度和大眾基礎的慶餘年是一次寶貴的實戰演練,給IP開發系列化方法論以機會自我檢驗,給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公司和平臺以機會演練協同,給本土IP市場以機會測試張力。

IP需要長期投入、長期佈局,中國的IP開發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慶餘年IP可能只是漫長道路上的一個指路牌,但以此為指引,未來會有更多優質的IP以更確定性、體系化的思路開發出來。

這是目前IP行業更重要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