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晚點 LatePost》報導,星巴克中國已任命楊振(Tony Yang)為公司 CGO(首席增長官),並且這是星巴克中國首次設立 CGO 職位。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中國在9月上線,獲得了2024靈眸獎行銷策略組銀獎的品牌定制短劇《我在古代開星巴克》,就是由楊振引導操刀製作的,Morketing猜測雙方可能正是結緣於此。
當然,新設立的CGO可能也只是星巴克管理層大調整的一部分,今年 8 月,布萊恩·尼克爾(Brian Niccol)空降星巴克,擔任全球 CEO。9 月底,王靜瑛(Belinda Wong)卸任星巴克中國 CEO,保留董事長一職,原星巴克中國聯席 CEO 劉文娟(Molly Liu)升任 CEO。同時,星巴克中國現任CFO Karen Yih也宣稱將在12月離職。
毫無疑問的是,根據這些人事任命,以及設立CGO職位來看,在現在這個多事之秋謀求數位化,尤其是用戶的增長顯然是目前的首要目標,但從這一系列的變革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另一個從衰退中謀求增長的品牌的影子。
同樣的變革時期,
或將迎來同樣的變革思路
從2023年開始,中國的咖啡市場就堪稱是一團亂麻,今年五一前後,各家咖啡上市巨頭公佈自己的財報,但無論是作為舶來品主打第三空間的星巴克,還是複合型咖啡店代表品牌Tims,甚至今年依舊在高速擴張的瑞幸,在利潤上的變現多少都有些不盡人意。
除了當下的利潤下滑之外,對於星巴克而言最大的麻煩還是在於,中國的咖啡市場的複雜性在變得越來越強,除了瑞幸、Tims這兩家老對手之外,不斷出現的諸如庫迪、挪瓦、Manner以及皮爺咖啡旗下,採用全自動咖啡機的新品牌Ora Coffee也在近日開業,而且據Morketing調研,該品牌採用了國產品牌咖爺的“全自動”咖啡機,顯然這意味著快速、穩定的出品和更低的員工培訓成本,這也意味著如果收益相對穩定,該品牌將會迅速、低價的開始擴張。
與之相似,在2017年,可口可樂的日子也不那麼好過,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不斷升級,各類新生的飲料都在擠佔原本屬於可口可樂的生存空間。連續多年的業績下滑,足以讓可口可樂下定決心開始自己的變革之旅,於是法蘭西斯科·克雷斯波作為CGO走上前臺,配合新任CEO詹姆斯·昆西開啟了自己的全品類戰略。
如果我們回顧彼時可口可樂的人事變動,會發現星巴克與可口可樂的變動之間存在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首先,是CEO層面的變動,詹姆斯·昆西在升任CEO前,就是可口可樂的COO,負責顧客關係和商業經營。與之相似,星巴克中國新任CEO劉文娟,在履任之前的也是公司的COO,並且先後負責的也是數位創新和運營,負責推動線上管道發展和推動星享俱樂部活躍會員增長,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兩者過去的業務範圍幾乎可以說是完全重疊。
而且與詹姆斯·昆西的全品類戰略相似,根據相關報導來看,星巴克全球的新任CEO布萊恩·尼克爾上線後,也終止前任 CEO 的降價策略,開始調整功能表和門店服務,應對全球挑戰。
其次,再說CGO,雖然楊振和法蘭西斯科·克雷斯波的履歷說不上完全一致,但雙方幾乎都有管理運營以及數位化的相關履歷。
進一步來說,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後不難發現,隨著法蘭西斯科·克雷斯波在2017年升任CGO一職,可口可樂公司在2017年到2019年之間,是沒有CFO、COO和CMO這三個職位,現任CFO約翰·墨菲(John Murphy)、COO 布萊恩·史密斯(Brian Smith)、CMO阿羅約(Manuel·Manolo·Arroyo)都是在法蘭西斯科·克雷斯波退休後才重新任命的。
現如今的星巴克中國從現階段來看,也是如此,CFO Karen Yih將在12月離職,但截止目前星巴克中國尚未公佈接班人計畫,COO 劉文娟在接任COO一年之後,隨蔡德粦離開星巴克,也成了聯席CEO,而隨後星巴克中國並未設立新的COO,至於CMO,早在很多年前,隨著2017年加入星巴克中國的Emily離職,星巴克中國在那之後一直沒有對外公佈新CMO的相關消息。
CEO與CGO,
星巴克中國變革在即
綜合這些消息來看,我們似乎可以再次引用彼時詹姆斯·昆西接任CEO,並設立CGO時的發言,來解釋星巴克未來變革的方向,根據他的說法,之所以會出現這一任命的原因是,在他看來:“行銷與其他的關鍵行為正在不斷的分離。我們需要更好的交叉並整合如何與消費者和購物者接觸,使得行銷、客戶、商業和戰略這些部分能成體系化的運營,以數字參與為基礎,使得可口可樂能夠在新環境中更加無縫的運營。”
此時,我們再去看星巴克兩位新任高管的履歷就不難發現,兩者都在數位化和消費者運營層面有很深厚的根基。顯然,星巴克大概率還是希望進一步推動中國區數位化業務的發展,並且不是單獨寄希望於CEO或者CGO只是分管一部分,而是更深入的將產品、開店、選址、運營和數位化等一系列的因素綜合起來,變成公司的革新戰略。
簡單來說,就是星巴克中國,或許正在醞釀一個比可口可樂更複雜的“全品類戰略”,這也符合晚點報導中提到的:“一位接近星巴克的人士說, CGO 還要負責產品研發、推出新品,以年輕使用者為目標客群,實現從研發、經營到行銷的數位化。”
這樣自然就意味著,除了有一個能理解數位化業務,並且有相關戰略的CEO之外,自然需要一個強有力,且能幫他整合所有涉及新戰略的部門,通過洞察、戰略管理、顧客關係和商業經營這一系列的多元化手段,最終來完成其全品類戰略。
就像在2019年,CGO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時,Morketing相關報導中提到的:CGO更像是一個新型的管理崗位、同樣其職責是連接各個部門並打破傳統部門之間的藩籬,從整體上關注客戶需求、市場同台以及賣家的行為和喜好。並且,在整個流程上提供最佳的使用者體驗,從而令整個公司高速增長。同時,其必然是一個能夠持續的利用各種先進技術,與潛在買家在購買週期內進行互動。
這點在日常經營的過程當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對於很多國際化公司而言,失去了CFO對於“首席花錢官”的制約與挑戰,很多時候是一件不可置信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準備變革的時期,這樣的角色是必要的。
尤其對於眼下的星巴克而言,新生代挑戰者最有威力的武器就是價格戰,但星巴克剛剛送走一個主張價格戰的CEO,價格戰顯然不是它的戰略目標,這就意味著,對於星巴克而言,如何通過變革,讓那些願意買會員卡、且持續廣告的顧客受益,並且繼續給他們更清晰的理由,來支援遠高於競爭對手的價格。
至於這個答案是馥芮白、星冰樂、太妃榛果拿鐵這樣的超級新品,還是第三空間、或是品牌的新故事,就只能交給新任的CGO和CEO來給出一個確定性的答案了,只不過在將來兩年時間裡,星巴克的品牌內核或許不會改變,但或許我們能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新品牌故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