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場「史詩級」外賣撒券大戰

 

我怎麼又過錯了~

訂單如海嘯般湧來,產業鏈每個環節都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

三米長的訂單小票、過千的訂單號、奶茶店內擁擠的顧客和他們手中的“盲盒奶茶”,還有忙到直不起身的店員……剛剛過去的週末,這樣的場景在大街小巷的奶茶店、咖啡餐飲店複製。

如此規模的盛況源於外賣平臺的“撒券”補貼。

75日,阿裡率先吹起沖單號角,撒券範圍涵蓋商超和餐飲大部分店家。美團在晚間“應戰”,突然發佈大量“25-20”“18-18”高折扣券,甚至有針對性地撒在了高頻複購品類——奶茶飲品上。

大量用戶收到了奶茶0元喝的補貼券——只要下單,就能去最近的門店免費領奶茶,用券時間截止到760點。因此,不少門店直到深夜還人山人海。

至此,這場外賣大戰迎來高潮。中國互聯網史上最激烈的即時零售對決,也在夏夜高溫中爆發出驚人數字。

3月起,這場競爭從餐飲燒到即時零售,又回到最為常規的品類——奶茶;從京東與美團的爭奪,到餓了麼重新加入戰局,又演化出全新的競爭格局;消費者們從調侃“加入商戰”,到戲謔自己“血糖都升高了”。

這樣有活力的、全民參與的消費熱潮,似乎很久沒有過了。

不過短時間內訂單如海嘯般湧來,平臺資料指數級增長,背後產業鏈每個環節也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累到直不起腰的店員、連軸轉跑單的騎手,以及在規模、成本和利潤之間走鋼絲的商家,都各自提供了觀察這場大戰的視角。

消費者:“冰箱塞爆了”“喝不動了”

75日當天,K點了五單外賣:一單盒馬、兩單常買的麵包、一單咖啡、一單正餐。用上了餓了麼抽中的免單卡(相當於18元無門檻優惠券)和滿2818.8元的大額券。

這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補貼大戰,無數如K一樣的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薅羊毛戰績,成為檯面上的贏家。

72日,有市場消息稱,淘寶閃購內部將75日定為“沖單日”,將衝刺9000萬至1億單的峰值。

美團在當日稍晚時候也發起無聲進攻,開啟大額補貼,用“25-20”“18-18”等大額折扣券沖單,不少用戶收到0元喝奶茶的免費券,可兌換的品牌有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等等。外賣需要湊起送價,於是大批客人開始湧向門店。這場外賣大戰也在入夜後愈演愈烈。

有媒體報導稱,美團內網資料顯示,當日20452254的兩個小時中,美團產生了超過2000萬筆訂單

淘寶閃購此後也增發“25-21”“16-16”等大額券,以示回應。

K家住在成都一個小商圈,附近剛好鄰茶百道、古茗和蜜雪冰城三家店。當晚近十點,她來到門店取茶,發現門口排起了超長隊伍,完全擠不進去。所有的飲料擺在門店的檯子上,理論上顧客應該按號自取,但人太多了,能拿到已經實屬不易,有網友戲稱這是“奶茶盲盒”。

“當時在古茗看到小孩央求媽媽買茶,媽媽說人太多了,得等半個小時。”K說。那晚,K拿到了三杯免費奶茶,其中一杯喝完,另外兩杯第二天才消耗掉。“真像網友說的,喝不動了。”

消費者如K,並不算激進。社交平臺上,有人曬出一整個冰箱的蜜雪冰城,說要囤起來慢慢喝,甚至為了保鮮把奶茶放冷凍室;有人意識到奶茶放太久影響口感,於是只搶冰美式;有人用大額券成箱成箱地囤水,或者乾脆點袁記雲餃的生餃子回來凍上慢慢吃;有人發現雖然大額券需要當晚下單,但可以向商家預定,於是點好了此後三天的午餐外賣;還有人高呼怎麼都是奶茶,要喝到“糖尿病”了……

這場狂歡裡,參與者狂熱,旁觀者扼腕。不少用戶在0點之後才在社交媒體上刷到消息,靜靜地看著券包裡變灰的0元奶茶券感歎:“過期羊毛如砒霜。”

黃丹則是這場外賣大戰中最無辜的一種消費者:既沒收到大額券,又被瘋狂湧向騎手的訂單拖慢了配送。

“平常不會超過半小時,那天(75日)一個多小時還沒送到,只能取消。”據悉,當天不少區域騎手接單的額外獎勵已經高達每單10元及以上,能有取貨的騎手已經實屬不易。

商戶:“雖然沒賺到啥錢,但起碼累到了”

同樣是75日晚,家住上海的秋實路過一家茶百道,發現店鋪門前擠滿了人,地上的小票單有三米長,一位店員姑娘手扶著腰,累哭了。

“三個前臺都是女生,一個被外賣員一直催一直罵,就只能說不要催,在做了;一個木無表情,另一個扶著腰在哭。”她隨即給茶百道官方號留言,希望品牌能關注店員們的工作狀態——訂單不斷滾動,總有幾百單在排,三個人做,怎麼也做不過來。

那天,連鎖餐飲品牌店員是最累的一群人。有人在社交平臺上發帖:早上到店的時候手機是100%的電量,一天干下來電量還剩98%;有店員拍下了操作臺上近20個排隊等待裝茶的空杯和直不起腰的同事;還有人曬出成摞的預定單,戲稱自己真成了“塔斯汀黑奴”。

“毫不知情,毫無準備,一頓操作猛如虎”。一位商戶向我們總結了自己這個週末的經歷。店裡幾個人忙到淩晨兩點,一干一個不吱聲,餃子皮用光後,最終將預定單和店鋪關閉。

粒粒在安徽某大學門口經營著一家炸串店,現在正值暑假,每天單不多,有時一兩單,有時五六單。75日晚,餓了麼突然湧入了17個訂單,其中不少訂單顧客實際支付價格只有兩三塊錢。

短時間內的爆單,回饋到商戶端的體驗並不一樣。

一位咖啡連鎖品牌門店人員對《豹變》表示,單價下降後,利潤變薄了,得出更多的單才有賺頭,這對單個小店的考驗更大。

上海挪瓦咖啡一家門店負責人在接受一財採訪時表示,更看重“多銷”帶來的總量提升。單杯利潤雖降,巨大銷量卻顯著推高了整體營收與總利潤。並且可以增加與消費者觸達的機會。

“卡滿減的幾乎都不夠本。”粒粒告訴《豹變》。平日裡,粒粒的大部分外賣訂單能收回成本,偶爾有幾單不賺錢。但在瘋狂的大額券補貼大戰之下,超低價格的訂單變多,商家也更難賺錢。

在補貼大戰中,平臺方發放的大額券並不都由平臺撒幣付費,也有一部分來自商家。

以一單顧客實際支付金額為2.79元的訂單為例,粒粒的後臺資料顯示,來自平臺方的活動補貼10元、代理商補貼1.8元(其中包含0.8元的用戶運費和1元的用戶代金券)。商家方對顧客的活動補貼則達到了10.51元,還要額外付給平臺4.62元的抽傭服務費。這一單,粒粒到手的收入為4.87元。

也就是說,其實這場平臺方如火如荼的商戰中,商家同樣買了單。社交平臺上,有不少茶飲品牌的加盟店見狀直接關閉了外賣。

平臺:新一輪商戰在路上?

據《晚點LatePost》報導,在餓了麼提前宣佈自己將在75日衝擊1億單的峰值後,美團方面也有所準備。

當天,美團在多個城市監測餓了麼的配送情況,發現沒有超出預期。但臨近下午,一線經營人員接到通知,當天要放開限制,全力補貼、竭盡所能跟進淘寶閃購的補貼戰,沖高單量。餓了麼那邊,則沒有接到遭遇美團反擊後的應急預案,只是在短時間內增加了大額滿減券和應用內的資源位。

隨後,美團因為用戶的下單洪峰出現短暫技術性卡頓,被媒體評價為“史無前例”。75日,美團最終的戰績是1.2億單即時零售新紀錄,其中餐飲訂單超過1億單。去年,美團的訂單峰值則是9000萬單。

75日一戰,美團更是展示了相當強悍的運營和履約能力——在短時間內調動起一線運營人員和騎手,實現了拉高單量的大突襲。

阿裡方面則是部署已久,先是將餓了麼整合進大消費,更好聯動其他板塊。而後馬雲親自參與了閃購周會,顯示阿裡高層對閃購業務的重視。此前,《晚點LatePost》報導稱,阿裡在6月末發起淘寶閃購的百日增長計畫,將在每個週六沖單。

從商家的回饋來看,餓了麼正在搶回失去的市場份額。粒粒告訴《豹變》,之前幾乎是美團一家獨大的狀態,餓了麼一天派不到幾單。自己在75日一天的17單,全部來自餓了麼。

77日,淘寶、餓了麼聯合宣佈,日訂單數量超過8000萬,非餐飲訂單超1300萬,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超過2億。

“三家競爭,是好事。”在粒粒的體驗中,上週末這場巔峰之戰,京東雖然沒有現身,但因其抽傭比例遠低於其他兩家,在商家心中仍佔有一席之地。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來看,來自京東的訂單的確少於美團和餓了麼。

顯然,京東也在蓄力。78日,京東外賣宣佈正式啟動“雙百計畫”,投入超百億元真金白銀扶持更多品類標杆品牌,讓其銷量破百萬。

K告訴《豹變》,美團當天發出的券除了能夠購買奶茶,還有漢堡王的薯條和絕味鴨脖的素菜拼盤。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品類有著不用現製作或者製作流程簡單、“易激發”的特點,用戶幾乎會在任何時刻下單,是平臺迅速拉起單量的絕好選擇。如塔斯汀、袁記雲餃,雖然也算正餐,但確是餐飲中的“標品”,品牌認知度高,也更容易撬動用戶下單。

一場極限壓力測試過後,更多反思聲音也湧現。雖然在平臺補貼下,消費情緒釋放,但0元購,加上人山人海的門店,很容易讓顧客在下單之後放棄取貨。0點過後,不少店員曬出“大戰”後被丟棄的,完全未開封過的飲品。

在這場外賣大戰中,誰贏、誰輸,還遠遠未到下結論的時候,一場關鍵戰役的資料不意味著平臺方的全部能力,更像是雙方“秀肌肉”的動作。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週末很多人在蠢蠢欲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社群馬丁 的頭像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