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短、平、快”為優勢的短視頻要越來越長了?
7月19日,短視頻巨頭之一快手APP開始小範圍內測長視頻功能,時長限制在57秒以上,10分鐘以內。目前該功能僅部分使用者可以體驗,後續可能會將許可權放開。
在此之前,快手的普通用戶最長只能錄製11~57秒的短視頻。
作為快手的競品抖音,也在一個月前對粉絲量達到1000+的用戶開放可拍攝15分鐘長視頻的許可權。
01
短視頻為什麼要變長
激烈競爭下的思變
快手最近有些慌了。
6月18日,快手創始人宿華、程一笑發佈內部信,稱快手已不是跑得最快的那支隊伍,與用戶的連接感知在變弱。
“我們對現狀很不滿意,鬆散的組織、佛系的態度,「慢公司」正在成為我們的標籤。這讓我們寢食難安。去年年底以來,從我們兩人開始,快手管理層進行了深刻的自省和反思。”
並稱從2019年6月18日起,快手守護未來的戰鬥模式開啟。戰鬥的第一個目標:2020年春節之前,3億DAU。
快手的反思不無道理,事實上與其競爭者抖音比起來,快手確實是“夠慢的”。
當5月快手為實現2億日活歡呼時,抖音已經在今年1月就達到了2.5億日活,而在去年6月抖音就已經達到了1.5億日活的目標。
就視頻長度的放開而言,快手也慢於抖音。從去年開始,抖音就已經分階段對部分使用者放開了1分鐘、5分鐘、15分鐘的長視頻許可權。
先於抖音5年卻步步落人之後,也難免快手會倍感焦慮。
據Questionmobile的報告顯示,短視頻行業入局玩家不斷增多,人均打開APP個數同比增長10%,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即便是頭部玩家,抖音和快手也無法做到對這些視而不見。
經過近四年的野蠻生長,眼見用戶紅利即將觸達天花板,短視頻行業也由一片藍海變成了紅海,舊壺如何裝新茶成為新一輪值得思考的問題。
過去,在高漲的碎片化娛樂需求和移動互聯網飛速普及的雙重推動下,短視頻以其門檻低、觀看成本低等特點強勢興起,但同樣的,由於時長短導致抄襲成本低,短視頻行業的內容越來越同質。
要滿足使用者多元化多方位的內容需求,一時的新鮮快捷遠遠不夠。因此,改變短視頻內容的深度,從短視頻業安身立命的根本進行反覆運算升級,是目前短視頻行業所要必經的發展趨勢。
02
短視頻變長會帶來什麼?
視頻精品化、專業化
從2018年開始,Vlog作為一種新的視頻內容形態,被年輕人追捧。各大短視頻平臺也紛紛第一時間反應,啟動相關扶持專案:
- 抖音啟動““Vlog 10億流量扶持計畫”。
- 西瓜視頻推出“萬元月薪”計畫扶持Vlogger變現,設立百萬創作基金、億元現金分成池,投入百億流量。
- 百度好看視頻推出“VLOG蒲公英”計畫,給予5億現金補貼,20億流量扶持,並支持時長平均在5分鐘以上的vlog內容。
- B站上線“Vlog星計畫”,全年500億次站內的流量曝光,每月100萬專項Vlog獎金支持,每月1億專項活動站內曝光量支持等。
事實上,Vlog的火熱在於它滿足了用戶對精緻化、個性化、真實化短視頻內容的需求,這是最核心的一點,當用戶漸漸對粗糙、同質化的短視頻內容產生審美疲勞時,聚焦生活、精心製作並且充滿個人特色的Vlog的出現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據艾媒諮詢預測,今年中國Vlog使用者規模將達到2.49億人,明年將達到4.88億人,這將會是短視頻裡又一個新的增量用戶群體,也註定了短視頻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Vlog長度在幾分鐘至幾十分鐘不等,而做的比較好的Vlog基本會達到10分鐘以上。
不同於抖音上套套範本擺擺手勢舞就可以成為爆款,精品vlog對拍攝者、拍攝設備的要求更高。
縱觀社交媒體上比較知名的Vlogger,他們並非完完全全的小白出身。比如初代Vlogger博主井越,他在成為一名職業Vlogger之前就是一名編劇,除此之外,他還是聖安德魯斯大學哲學系的一名博士。
這並非個例,知名Vlogger博主中多半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和文學素養,這意味著,短視頻變長,它的門檻和專業度一定也是同比增高的。
短視頻電商的機遇
為電商帶貨已經成為了短視頻行業一項至關重要的變現方式。
據Questionmobile報告顯示,平臺賣貨在短視頻行業變現方式中占比
而短視頻變長,則更加有利於這一方式的深入貫徹。
- 視頻時間變長,品牌及商品的“露出”時間自然也會延長,對產品的展示能夠更加細節全面;
- 在創意上能夠設計的點也會有所增多,環節可適當放寬;
- 長視頻沉澱下的使用者在忠誠度和粘性上都會優於短視頻。
雖然目前長視頻之戰尚只聽見號角,沒有真正開始,但對於短視頻電商來說,需要加快策略佈局,抓住機遇。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