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90512677016

 

可持續品牌該何去何從

20237月伊始,全球經歷了史上最熱的一周。彼時,環境問題再次成為一大討論熱門。大眾對於氣候與環境的嚴峻問題,以及資源耗竭的擔憂,再次讓“可持續”的概念成為熱議的話題。

伴隨大眾對於可持續的重視度不斷上升,對於品牌建設而言,可持續也不再只是一個停留在“被宣導”層面的泛泛的概念,而是一個可以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以及合作投資者對其考量的標準。

此前知萌諮詢機構發佈的《2023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有73.8%的消費者會在日常購物中,傾向於選擇主張或踐行可持續的平臺、品牌。各個品牌面對著越來越傾向於為精神消費買單的消費者,不僅要在推進實施ESG上花費精力,或許更要學會在行銷上恰到好處地表述自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為了更好的瞭解品牌可持續的相關項目,《現代廣告》獨家對話了TRASHAUS樂設科技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Vans

01 

重塑「垃圾」新形態,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

TRASHAUS是一家有約5年歷史的整合型迴圈經濟創新公司。以“解鎖垃圾新可能”為團隊使命,以“迴圈創新”為思考驅動TRASHAUS對於可持續內容行銷有著豐富的經驗。

早在2019年,TRASHAUS就與喜茶合作,探索廢棄奶茶杯的回收再利用,即將回收廢棄奶茶杯,經過再造處理後再生成為手機殼。“我們在兩個月內就收到了50 0公斤的塑膠,這在整一個塑膠行業體量並不算大,但是通過設計創新,我們幫助他做出了定制化的產品。”Vans說道。

 

“我們的價值在於,品牌不滿足於現狀這一點。品牌希望去做一些創新,同時也有一些定制化的訴求,而我們可以為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TRASHAUS經過 超過5年的迴圈經濟研究,以及對於材料的創新,讓“無用”之材 發揮出應用可能性。讓從生活環境中產生的“垃圾”通過再創造,變成再生商品,再次回歸到消費者的生活場景中去。3D技術所具有的靈活性,使得這些再生材料能夠通過設計變身為任何可想像到的產品,其中包括裝飾工藝品。

 

TRASHAUS與素然服飾旗下可持續時裝品牌Klee Klee的合作中,再生材料就變成了戶外種植盆。Klee Klee作為一個環境友好的品牌,希望可以客人可以在店面中感受到這一種自然的氛圍。當時在選擇戶外花盆的時候就在選擇上,遇到了一些問題。

“在嘗試使用其他的材料定制的時候會發現,木頭是方便被裁切的,但是它不夠耐候。 在戶外的場景中,木材容易爛掉。而混凝土雖然也可以用作材料,但它非常重,且不具備搬運的便捷性。” Vans介紹到。“而利用回收塑膠以及具有突破性的列印技術,定制大大小小高低不一的三角形構造的花盆可兼具美感與實性,且使得1,000KG的回收家電/器材 塑膠得以再次利用。”

 

在幫助品牌做ESG相關專案時,TRASHAUS 需要多方面的考量。“迴圈經濟是一個成熟的行業,3D列印也存在了十多年了,但是我們做的不是簡單的回收或者藝術設計。”

“實際上我們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找到成本和產量的一個平衡點,針對不同地品牌的需求給予比較理想的可執行的解決方案。”

TRASHAUS近期所參加的項目還包括在今年68日,麥當勞攜手MSC(全球可持續漁業認證機構)所做的世界海洋傳播事件中。基於年輕消費者愛求好運的洞察,TRASHAUS設計了“⻨⻨簽”及“福祿好瓶”兩款商品,每支 好魚簽約使用5克再生海洋塑膠製作而成。

 

以及參與聯合利華 廢星球」城市“循”遊計畫,協同聯合利華共建「廢星球」項 的完整回收鏈路、程式開發維護及機制設計、內容傳播規劃及落地事件。

關於可持續專案,Vans表示,“環保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非絕對的概念,是一個趨勢性的東西。只能說,現在做的比過去更好。但是不論是對於跨國大品牌,還是小眾一些的新品牌,做可持續都是一件需要長時間去嘗試,並且去克服很多問題的苦難的事情。”

02 

可持續進行時

ESG這一概念雖然最近時常被提及,但是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更早的時期,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就存在於行業當中。這兩個概念雖然可以說同根同源,但並非“新瓶裝舊酒”的概念。

ESG的終極目標是企業的可持續增長與發展。”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 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上海外商投資協會副會長呂建中曾指出,“從零散專案到戰略運營體系,從局部實施到全員全流程,從產品服務到生命週期和生態,從社會責任履責到共用價值創造,ESGCSR的實踐引向新的廣度、深度、長度和價值創造的程度。”

而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品牌“可持續”的相關要求也逐漸變得更明確,且帶有一定強制性。以推廣的角度來說,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群,開始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平等多元、非遺傳承等宏觀問題,品牌形象左右著他們選擇。品牌將ESG放入長期策略的同時,如何將可持續的理念更好地通過行銷帶到大家眼前,講好ESG故事,是需要提上日程的一環。

Vans提到,“環保是一個雙刃劍,它存在於商業策略,但不一定會以campaign的形式出現。”

很多的公司都正在做出可持續的嘗試,但是由於實施的困難,以及相關專案的成熟度,可持續的項目並不一定適合大範圍宣傳。商業與可持續發展向來並不矛盾,但是被質疑“作秀”,這件事情就會變成負擔。

真正實施可持續項目的時候,品牌推進每一步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精力。品牌去落實可持續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的支援,以及同類品牌齊心協力。但推動可持續,對於所有致力於長期發展的品牌來說,都是必要的,需持續進行的課題。

總體上來說,在進行可持續項目時,品牌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具有影響力的跨國大品牌,由於涉及到ESG報告,以及輿論監管等等原因,需要從源頭、產品設計、到運輸、再到回收,都進行再設計和調整。一種則是在環境保護訴求逐漸增加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品牌,例如熱度很高的FreitagPatagoniaCasetifyEverlane等等,在品牌建立時期,就將可持續理念融入到品牌DNA中。

而近期我們也觀察到,被推出的環保性質的項目也逐漸多起來,例如,前面提到的聯合利華的「廢星球」項目,泡泡瑪特聯手二手迴圈服務品牌多抓魚實施 的「紙袋迴圈計畫」,Levis 線上下開展回收單寧再創作的活動,星巴克推出利用咖啡渣製作隨行杯等等。

 

同時,一些線下環保產品集合店,可持續生活空間,社區形式的環保活動也應運而生。

 

讓可持續真正與每個人相連結,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宣言上,這不論對於跨國大品牌,還是在新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品牌都是一個長期的命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