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就是“客戶要的不是真的便宜,而是佔便宜的感覺!”
有一次我手機流量不夠了,打開手機要購買流量,一共有兩個套餐,9元3G流量和24元30G流量,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24元30G的套餐,之後想了想,移動公司其實就是在推24元30G的套餐,9元3G套餐的核心價值是讓24元套餐看上去更便宜,也就是讓客戶有“占到便宜的感覺”。
這個現象有人專門研究過,1992年有個叫托奧斯基的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價格錨點”,這個概念認為客戶在對產品價格不確定的時候,會用兩種心理來進行判斷:
1、避免極端
當產品有多個版本或選擇時,大多數人不會去選擇最低或最高的那。比如有一款產品分別有三個版本,399元,599元,999元,大部分人會選擇中間的599元,這個就是避免極端現象。
仔細觀察會發現,我們生活中接觸的商品很多都有會有多個價格選擇,一方面是滿足不同的受眾人群需要,但更多的也是在運用避免極端的心理。
2、權衡對比
當客戶無法判斷產品價值高低時,通常會拿一個相同價值的產品來參考,通過對比價格來做出選擇。比如我們的網站運營服務賣6000塊/月,包含了網站內容更新和圖片設計等工作,但依然有客戶覺得貴。這個時候我們會說,你願意招聘一個編輯+一個設計師來做這個工作嗎?很顯然,招聘一個編輯和一個設計師的成本遠遠大於6000/月,這個時候大多數客戶會人為我們的網站運營服務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