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74209581975

 

文案靈感時刻。

素材來源於微博@小林玻璃

哈嘍,大家好。

圈佬前一段時間看到一篇微博,很有意思。

一位博主比較了外國人和自己分別對中文的日常詞語所產生的不同感受,從而感慨日常詞語的美感磨損:

轉換為簡體:

“很久以前看學中文的外國人說,他認為「水開了」很風雅的說法,沸水翻騰,就像花朵盛開

而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如我,「水開了」不過是日常說法,千萬遍使用過來,很難提煉詩意。

因此想到 詞語本身也會磨損,使用過多,就會淪為與針線無異的死物 好像大雪,豐盛落過一場,消耗殆盡。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白居易用這兩句形容千年前唐朝夜裡的一次落雪。

而我有時聽見詞彙在語句裡發出脆響,也是一種折竹聲,正是詞語最豐饒的時刻。”

博主感慨的隨口一句的“水開了”,竟然也能延展出“花朵盛開”的畫面美感,立馬就變得很動人。

而像這種突然發現身邊最尋常的詞語細品起來也頗有靈氣的閃光時刻,相信喜歡文案的人都曾有過。

就像網友說的「語言的陌生化」的概念,日常的語言太熟悉了就會讓人產生頓感,拉開一定距離對其進行琢磨、解構或者延伸理解,反而會讓文案有種重生了般的動人心弦。

 

這也是一種很有靈氣的,我們與文字之間的理解和交流的過程。

同時博主的感觸也引發了許多共鳴,網友紛紛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細碎的靈感釋義

圈佬看著看著覺得頗有意味,就像 撿拾一顆顆珍珠似的想串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01. 遼寧號

日本網友評價“遼寧號”艦名,覺得意義宏大,壯懷激烈,可能是解讀為遼遠之地盡得安寧之意……

@小耿三藩市號炸了

遂甯,傳古代一將軍打仗路過這地方,感覺心裡寧靜一片祥和,於是把這地方取名叫遂寧。

@ 妖噗噗

寧波也很美,很符合作為沿海城市最原始地追求風平浪靜,波瀾不驚才能平平安安捕魚那種感覺。

@-路遙向北-

遼寧的詞意是:天遼地寧本溪的詞意是:本是萬物之根,溪是四海之源。

突然覺得,駐馬店其實還挺有味道的。

洛陽有一條街叫勒馬聽風街,也好好聽。

中國細品很美的地名有很多:

酒泉、武威、定西、敦煌、懷柔 、昌平、崇文、宣武、菏澤、連雲港,雲夢,龍游、蘭陵、寧夏、張掖、臨泉、鎮海……

圈佬這邊的省會合肥以前叫“廬州”,大家一直覺得以前的名字更有韻味。

(你的家鄉有沒有很美的地名?可以評論區分享一下)

02. 花生

日常裡說花生覺得只是一種普通吃食,而且鄉野感很重,沒有一點雅致的感覺。

直到有次看到科普,花生不是像土豆一樣直接生長在土裡,而是開花後花朵垂落地面,果實才生於土中,所以又叫“落花生”,這麼一看花生這個詞真的可愛又文雅。

@ 鏡凝墨

花生還因為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叫“長生果” ,美得很。

03. 吃天光、吃黃昏

方言有時候也很美,我時常感慨家鄉方言的美:

把吃早飯叫“吃天光”,晚飯叫“吃黃昏”,表示震驚的時候說“天開岔”,很喜歡這種自然又美麗的方言。

@戀夏e族哇哈哈0911

客家話的“食晝”“食夜”每次聽到都覺得很妙,能把吃午飯晚飯說得這般詩意。

@Tercesis

我們這邊用白話是“食朝”、“食晏”、“食晚”。

@一勺汐弦一勺糖

我們這邊也有類似的,吃早午晚飯分別是“食昧”、“食晝”、“食暝”。

@蒜球不吃蒜

聽說閩南語白天叫日時,晚上叫暗暝,還有晚夕,晚晦。

圈佬這邊晚上叫“晚黑”,平常叫著挺土,現在細嚼可不是天黑了嘛~

04. 滴星、夜隔

河南把下小雨叫“滴星” ,感 覺很好聽。還有昨天,叫“夜隔”。

@牙牙起飛了

圈佬想起下雪之前會下細碎的沙沙的冰,被叫做“鹽粒子”。與“滴出的星星的滴星”的感覺一樣,都很形象。

05. 聊天

有次琢磨“聊天”這個詞,兩個人坐在一起聊聊“天”,也挺浪漫的。

@高等數學冊子半價

想一想聊天都是從天氣開始說起的。

據說重慶叫 “擺龍門陣” ,聽起來就很熱鬧。

06. 披風、點心、打發

“打發” 時間,就好像在“打發”香乎乎的奶油一樣。

@撈點星星拌飯吃

看不見的時間突然形象化,莫名通感了,夢幻。

“披風”也很浪漫。

有點披著風而行的感覺,名詞的動詞般釋義,類似還有披星戴月……

類似的文案:攝影、漫步……咂摸咂摸都很有意思、很有氛圍。

07. 故事、廣告

忽然理解到“故事”這個詞,是指故去之事,“廣告”是廣而告之的縮寫,就忽然感覺語言的魅力太大了,只是之前沒發現。

@小羽姐姐吖_

故宮,過去的宮殿 ,掩蓋了多少煌煌威勢,如今敗落寂寥,太美了。

@快吃再不吃就沒了

08. 撐花

重慶話裡的撐花是傘,也覺得好浪漫好美哦。

@fynando

閩南語是雨散,有點諧音但是感覺很貼切。

@齋藤熱可哥

白話裡撐傘是“撐遮”

09. 尋、引

家鄉在關中地區,方言裡還遺留許多古語的痕跡,還挺很美的。

比如把「找」說成「尋」,「你找誰」就是「你尋誰」,「帶領」說成「引」,「引著xx去哪裡」這樣

@lllllllllllllllllkkkkkyyyyyyyy

10. 碎女子

很奇妙,家裡人都是甘肅的,方言這樣講,碎(我不清楚是哪個字)指小的,碎女子:半大的小姑娘,碎媽(小嬸嬸),碎達(小叔叔)。

@荀言白

確實有很細小的感覺。

11. 借日、借光

潮州人曬太陽叫做“借日”,跟太陽借點陽光,真有意思。

@僵屍不咬人

生活中類似的 “請別人讓路”叫“借光”

12. 雪青

方言裡顏色也是古時候的叫法,比如紫色就是“雪青” 知道是這兩個字以後就猛然發覺, 這兩個字太漂亮了。

@今天巴澤特落地了

像青花瓷的“青花”,也很好聽。

13. 牡丹花水

開水叫開水的原因好像是因為——水封騰時壺蓋會被水蒸氣頂開,而白開水是因為涼下來了所以叫“白”開。

@裘安_

一篇文章叫《牡丹花水》,就是白開水的叫法。

以及蛋花 (雞蛋在水裡開花)、水花(水開花)、耳朵(是不是也有一朵一朵的感覺? )……

14. 水浸街、沖涼、洗白白

粵語有很多詞很有意思,比如說,下大雨我們說“水浸街”,洗澡我們說“沖涼”“洗白白” 就很有畫面感。

@-下午開會嗎

哈哈哈哈還有網友表示“拉臭臭”有異曲同工之妙。

15. 掛住

之前有個只會普通話的網友說很喜歡“掛住”這個粵語詞,她說覺得像小勾子一樣掛著對方就是指想念對方,很可愛又很形象。

@ggSELFss

上一個工作的城市的方言 “很想你”  “欠你得很” 一直覺得挺浪漫的。

@文結彩

聽說四川方言說“沒吃夠”是“吃得心欠欠的”。大概 就是 不滿當,總缺點什麼,心裡缺就是思念,肚子缺就是餓了。

16.  情緒

之前也覺得“情緒”這個詞很美,複雜的情感在祖先的眼中可以被比喻為絲線,真不愧是發明了桑蠶的農耕民族。

@阿柒個柒

有千絲萬縷理不清斬不斷的味道了。

17. 響佛

我們這裡打雷叫“響佛”,第一次意識到時覺得很奇妙。

@artemisiaargyii

佛的聲響,聽著很神秘跟震撼。

18. 過世、觀世音

形容人死去的詞語過世,也很有趣,來過世間一遭,走了。

@嫁給花輪不就行啦

(類似的形容還有“過身”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四季最新話的時候第一次體會到“觀音”這個名字的含義。

以前覺得跟普通人名沒區別,根本沒細想過。

現在想想“觀音”“觀世音”原來有靜觀世人祈禱之音的意思在的,多了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阿爾橙_

19.吃生活

家鄉話中“吃生活”的意思是“挨打”,一直覺得是個很濃重很富有哲學意味的詞。

@ 青鸞 ·舞鏡

聯想到謀生叫做討生活,養家糊口,說到底都是為了口吃的。

20. 辰光、落雨

老家說 “什麼時候了” 會說成“什麼辰光了” “下雨” “落雨”。

@劉豆豆愛草莓

“下班” “落班”“下車”“落車”。

有地方颳風還叫“翻風”。(確實有翻動的感覺)

21. 司機

這個詞細品也很形象有趣,司本來就有掌管的意思。

@_月升_

我們這邊給牛喝水,叫“飲(yìn)牛”,語文課學這個字的四聲的時候突然就聯動了。

以及還把  切西瓜” 叫做 “殺西瓜” 。(類似的 “殺時間”“磨時間” ,也很生動)

22. 卷鮮、上味

無錫方言中,把蛋捲稱為“卷鮮”,想想真是又生動又文雅。

@吳聊年年窮窮窮

小時候在開平生活過幾年,印象很深刻的人們把稱作上味

@魚兒戲_

23. 熱頭、月光

廣東粵西這邊講白話的,就會說熱頭,是形容太陽的熱度,夏天的時候太陽很大很熱的時候,會說“今日熱頭好辣”。

@祈願愛意與妳

我媽媽用方言說陽光太軟了,不方便曬被子,這個說法就很有意思。

@你是我的一大捆執念

(是不是也有種說法叫做——日頭好辣)

有的地方,月亮“月娘”

圈佬小時候大人會叫月亮“月姥/老娘(音譯)”,有點慈愛的感覺。

24. 曉薇

我很愛我的名字,我叫“曉薇”,在大眾印象裡這就是90年代土的不能再土的名字,可在我心裡這個名字就是清晨帶著露珠的薔薇花,細嚼是很美的 

@我的盧西安Lulu

這是圈佬聽過最美的解釋了,好清雅,建議文案都這麼卷起來!

25. 雁來菇

我們這邊有種蘑菇,我聽我媽說叫“噫賴菇”,這是方言叫法,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知道這種蘑菇叫“雁來菇”。

傳說雁來菇的“種”是大雁在飛行中灑落的帶血的眼淚,每次隨著雁聲逝去,樹叢山溪旁就會長出白裡透紅的雁來菇。

@ 楊妙麗YangoStayAlive

這麼一說,意境就來了。

讓圈佬想起了“瀟湘竹”的典故。

相傳四千多年前,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同嫁虞舜,婚後夫妻恩愛。

一次舜帝南去巡視,二妃追之不及,趕至君山,忽聞舜帝死於蒼梧(今湖南甯遠縣南),二妃悲痛欲絕,攀竹痛哭,淚灑山竹,遂成斑竹,即湘妃竹(又名瀟湘竹)。

26. 木芽風、木漿子、倒春寒

冬末春初的冷風——“木芽風” 

一種早春結滿樹的小青果實,微酸澀,可泡酒——“木漿子” 

早春乍暖還寒——“倒春寒”

@rottedsoul

很多節氣的文案也很美,像上半年的“小滿”的釋義。

27. 粒切

家鄉話有一個詞叫粒切,形容一種不爽快不舒服微微刺痛的外在感受,比如軋米時候稻殼的粉塵粘附在皮膚上的感受。

但也是一種人物性格的形容詞,是一種內心感受,形容一些婆婆媽媽,斤斤計較,不爽快的人。覺得是一種很微妙的通感。

@季青色

圈佬這邊說一個人不利索,會說這人“這麼肉”、“肉勁大” ,就讓人聯想到切肉就比切菜費勁的感覺。

28. 危機

危機”這個詞也有種千鈞一髮間的辯證之美。

@ _春山好_

危險和機會並存,不是完全消極的狀態,也藏著絕處逢生、逆風翻盤的可能。

29. 雞毛蒜皮

有一次在出租屋自己做炒雞,剝蒜的時候突然明白了雞毛蒜皮。

人常說夫妻經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比如雞毛有時候褪不乾淨,會在雞皮上留短短的一截毛根;大蒜剝皮的時候偶爾有那麼薄薄的一層就是沾在蒜上剝不下來,這種小事做飯的人可能會理解,吃飯的人卻會嫌棄,一下子領會了這個成語的精妙。

@Q彈游泳圈

30. 風沙

北方春天多風沙,每次媽媽都說風像芝麻鹽一樣糊人臉,她覺得用語平常,我卻驚覺這種說法如此生動~

@ 無非233

圈佬在家經常也會有同感,媽媽說“沒有耐心”叫做“沒有耐磨性子”。可見靈氣來源於生活。

31. 節約

“節約”是節制、約束的意思。

“節約”是古時的馬具,將馬使用的韁繩或皮條穿其而過,以此起到連接作用,使韁繩和皮條連為一體,達到控制馬的目的。

@ Chou-Bin

除此之外 ,心田,腦海,思路,水龍頭……都很有畫面感。

也有相應的氣質特徵——比如心田裡仿佛能開花結果;腦海可以漫遊;思路是一條條延展而出的線……

https://img.socialmarketings.com/article/2023/01/2023/01/1674209229309.

盤了一圈,圈佬覺得文字真的很美。

當然不止上面的內容,類似的靈感時刻也還有很多。

借用一位網友的評論:

博爾赫斯說,詞語在辭典裡呈現的意義是最不重要的,詞語的氛圍,它的隱含之義,然後是詞語的韻律,它們被言說的語調,才是難以琢磨的,神秘的元素。

https://img.socialmarketings.com/article/2023/01/2023/01/1674209229097.png

一個詞語也能成一個故事,衍生不同的意境,拓展斑斕的畫面。

很多張口就來的文案已經成為了一種大家不會多想的慣性符號,我們認知和理解就像燈下黑。

這種發掘日常的感覺就像賈樟柯所說,我真正獲得故鄉,其實是因為離開了它。

當你某一天突然把它掰開揉碎,或是拉開距離,從一個相對陌生感的角度重新理解,試著感受它的本源和來處,拆解意境,延伸畫面,也能醍醐灌頂,如獲新生。

這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每一位文案人的珍貴瞬間。

最後,你那邊還有什麼有趣耐嚼的文案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社群馬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